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 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 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 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 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注释

责子:对儿子的责备、批评。 被(pī):同“披”,覆盖,下垂。 鬓(bìn):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 肌肤:指身体。 实:结实。 五男儿:五男儿: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大名分别叫俨、俟、份、佚、佟,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这首诗中皆称小名。 好(hào):喜欢,爱好。 纸笔:这里代指学习。 二八:即十六岁。 故:同“固”,本来,一向。一作“固”。 无匹:无人能比。匹,字形近于“二”、“八”之合,这里用了析字的修辞法。 行:行将、将近。 志学:指十五岁。用“志学”指代年龄,是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人遂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 文术:指读书、作文之类的事情。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句:雍、端是两个孩子的名字,都是十三岁,可能为孪生兄弟或异母所出。六与七,六加七等于十三,这里用了数字的离合。 垂九龄:将近九岁。垂,即将到。 觅:寻觅、寻找。 天运:天命,命运。 苟:如果。 杯中物:指酒。


简介

《责子》是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当作于东晋安帝义熙四年(公元408年),陶渊明四十多岁时,反映了诗人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诗人以风趣幽默的口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其中流露出诗人对爱子们的深厚、真挚的骨肉之情。


赏析

唐代杜甫《遣兴五首·其三》: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宋代黄庭坚《书陶渊明责子诗后》:观渊明此诗想见其人岂弟(同恺悌,和乐安闲的意思)慈祥戏谑可观也。俗人便谓渊明诸子皆不肖而渊明愁叹见于诗耳,可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读史述九章

〔陶渊明〕 〔晋〕

【夷齐】 二子让国,相将海隅。

天人革命,绝景穷居。

采薇高歌,慨想黄虞。

贞风淩俗,爰感懦夫。

【箕子】 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矧伊代谢,触物皆非。

哀哀箕子,云胡能夷!

狡童之歌,凄矣其悲。

【管鲍】 知人未易,相知实难。

淡美初交,利乖岁寒。

管生称心,鲍叔必安。

奇情双亮,令名俱完。

【程杵】 遗生良难,士为知己。

望义如归,允伊二子。

程生挥剑,惧兹馀耻。

令德永闻,百代见纪。

【七十二弟子】 恂恂舞雩,莫曰匪贤。

俱映日月,共餐至言。

恸由才难,感为情牵。

回也早夭,赐独长年。

【屈贾】 进德修业,将以及时。

如彼稷契,孰不愿之?

嗟乎二贤,逢世多疑。

候瞻写志,感鵩献辞。

【韩非】 丰狐隐穴,以文自残。

君子失时,白首抱关。

巧行居灾,忮辩召患。

哀矣韩生,竟死《说难》。

【鲁二儒】 易代随时,迷变则愚。

介介若人,特为贞夫。

德不百年,污我诗书。

逝然不顾,被褐幽居。

【张长公】 远哉长公,萧然何事?

世路多端,皆为我异。

敛辔朅来,独养其志。

寝迹穷年,谁知斯意?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陶渊明〕 〔晋〕

【其一】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

归子念前涂。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

近瞻百里馀。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其二】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当年讵有几?

纵心复何疑!

祭从弟敬远文

〔陶渊明〕 〔晋〕

岁在辛亥,月惟仲秋,旬有九日,从弟敬远,卜辰云窆,永宁后土。

感平生之游处,悲一往之不返。

情恻恻以摧心,泪湣湣而盈眼。

乃以园果时醪,祖其将行。

呜呼哀哉!

于铄吾弟,有操有概。

孝发幼龄,友自天爱。

少思寡欲,靡执靡介。

后己先人,临财思惠。

心遗得失,情不依世。

其色能温,其言则厉。

乐胜朋高,好是文艺。

遥遥帝乡,爰感奇心。

绝粒委务,考槃山阴。

淙淙悬溜,暧暧荒林,晨采上药,夕闲素琴。

曰仁者寿,窃独信之。

如何斯言,徒能见欺!

年甫过立,奄与世辞,长归蒿里,邈无还期。

惟我与尔,匪但亲友,父则同生,母则从母。

相及龆齿,并罹偏咎,斯情实深,斯爱实厚。

念畴昔日,同房之欢,冬无缊褐,夏渴瓢箪。

相将以道,相开以颜。

岂不多乏,忽忘饥寒。

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

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置彼众议。

每忆有秋,我将其刈,与汝偕行,舫舟同济。

三宿水滨,乐饮川界,静月澄高,温风始逝。

抚杯而言,物久人脆,奈何吾弟,先我离世!

事不可寻,思亦何极,日徂月流,寒暑代息。

死生异方,存亡有域,候晨永归,指途载陟。

呱呱遗稚,未能正言。

哀哀嫠人,礼仪孔闲。

庭树如故,斋宇廓然。

孰云敬远,何时复还!

余惟人斯,昧兹近情,蓍龟有吉,制我祖行。

望旐翩翩,执笔涕盈,神其有知,昭余中诚。

呜呼哀哉!

请伐吴疏

〔羊祜〕 〔晋〕

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

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

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役无时得安。

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

故尧有丹水之伐,舜有三苗之征,咸以宁静宇宙,戢兵和众者也。

蜀平之时,天下皆谓吴当并亡,自此来十三年,是谓一周,平定之期复在今日矣。

议者常言吴楚有道后服,无礼先强,此乃谓侯之时耳。

当今一统,不得与古同谕。

夫适道之论,皆未应权,是故谋之虽多,而决之欲独。

凡以险阻得存者,谓所敌者同,力足自固。

苟其轻重不齐,强弱异势,则智士不能谋,而险阻不可保也。

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十人莫当。

及进兵之日,曾无藩篱之限,斩将搴旗,伏尸数万,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

非皆无战心,诚力不足相抗。

至刘禅降服,诸营堡者索然俱散。

今江淮之难,不过剑阁。

山川之险,不过岷汉。

孙皓之暴,侈于刘禅。

吴人之困,甚于巴蜀。

而大晋兵众,多于前世。

资储器械,盛于往时。

今不于此平吴,而更阻兵于相守,征夫苦役,日寻干戈,经历盛衰,不可长久,宜当时定,以一四海,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

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

吴缘江为国,无有内外,东西数千里,以藩篱自持,所敌者大,无有宁息。

孙皓恣情任意,与下多忌,名臣重将不复自信,是以孙秀之徒皆畏逼而至。

将疑于朝,士困于野,无有保世之计,一定之心。

平常之日,犹怀去就,兵临之际,必有应者,终不能齐力致死,已可知也。

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

不如中国,唯有水战是其所便。

一入其境,则长江非复所固,还保城池,则去长入短。

而官军悬进,人有致节之志,吴人战于其内,有凭城之心。

如此,军不逾时,克可必矣。

雪赞

〔羊孚〕 〔晋〕

资清以化,乘气以霏。

遇象能鲜,即洁成辉。

止酒

〔陶渊明〕 〔晋〕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还旧居

〔陶渊明〕 〔晋〕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悲从弟敬德

〔陶渊明〕 〔晋〕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

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陶渊明〕 〔晋〕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陶渊明〕 〔晋〕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

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