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大醉归自葛园,家人有痛饮之戒,故书于壁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

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

欲觅醉乡今古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

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

刘伶元自有贤妻。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昨晚,山间的公鸟醉倒了,孩子们应该会笑得像泥一样糊涂。试着扶他醒来,他还是迷迷糊糊的,不要问他,他的梦魂还停留在葛家溪。想找寻醉乡的路,如今和古代一样,知道的地方就在东边温柔的一片白云和西边。起身向绿窗的高处望去,写满的是刘伶元自己有贤淑妻子的赞美诗。


注释

“大醉归自葛园,家人有痛饮之戒,故书于壁”:四卷本乙集作“大醉归自诸葛溪亭归,窗间有题字令戒饮者,醉中戏作”。 葛园、葛家溪: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信州》:“葛溪水源出上饶县灵山,过当县李诚乡,在(弋阳)县西二里。昔欧冶子居其侧,以此水淬剑,又有葛玄冢焉,因曰‘葛水’。”葛园不详。 山公:广信书院本作“山翁”,玆从四卷本。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句:唐·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篇:“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离。举手问葛彊,何如幷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彊是其爱将,幷州人也。季伦,晋山简子。 醉乡:唐·王绩有《醉乡记》。 “欲觅醉乡今古路”句:四卷本作“千古醉乡来往路”。 “温柔东畔白雲西”句:汉·伶玄《飞燕外传》:“后德(樊)嬺计,是夜进合德,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谓嬺曰:‘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乡也。’” “刘伶元自有贤妻”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简介

《定风波·昨夜山公倒载归》是宋代爱国词人辛稼轩的作品。此词生动地抒写了作者的一次醉酒的状态和感受,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得不到重用的无奈和愤慨之情。 题记很清楚,妻子曾经劝他不要喝醉了,醉了伤身体。但是他还是在葛家溪喝得酩酊大醉。醉得被人拖了回来。人是醉了,心还是醒的,所以待酒醒来,起床后,看见窗纸上,到处是他写的感激妻子的话。这就暗示了:他的醉,有不得不醉的道理。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这阕词的题记还有多种。 此词邓广铭先生编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是时稼轩四十七岁,因王蔺弹劾,从右文殿修撰、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落职隐居于上饶,已是第五个年头了。夫人从他的身体出发,然而他又不能够不醉。他的身体本就不是他的,如果于国无用,他无从爱惜。然而妻子毕竟是值得感激的,这就是他的题记。书于壁,是说明自己不得已,又不得不已。家事、国事,这是难以处理的矛盾。书于壁恐怕也会是白白的“书”了的。 词写得酒气拂拂,醉乡何处有温柔,蕴含满腔的无奈。 首两句叙事有趣。他醉得像一滩泥,被人放在车上倒着拖了回来。也许用的是乡间的板车,而拖他的就是热心的乡亲。所以他们的孩子也跟着在车子四周拍起手来笑。——一幅非常有趣的醉汉童戏图。 到家了,扶他下车子。把他头扶了起来,一放手就又歪了下去;任人怎么搬弄,他就是不醒。这一醉,也实在是不浅。但尽管他写的是如此的明白晓畅,读者仍然感到他的话中有弦外之音。这里至少有这么两层意思: 一、“浑未醒”,是笑自己一向于世事糊涂。这三字,当一字一泪。不可草草读过; 二、如此颓唐,醉而尚懂得书窗,是知其不可醉而醉,他那拂逆贤妻之心的忍心又是多么的苦。 读到这里读者不得不要发问:为什么呢?稼轩似乎知道读者的心情,如是他说:“休问”,醉态可掬;然而这醉中的清醒,也正因为饱含辛酸,正是一言难尽。他不仅不正面的回答问题,反而加深一句:“梦魂犹在葛家溪”。言外之意是说:我为什么不醉?就算你把我的人拖回来了,这只不过是我的躯壳;我的知觉却仍然清醒地留在葛家溪哩。 人回了,而精神却留在别处。这至少又有两层意思: 一、写出了他和葛家溪乡民们的感情:朝廷不要他了,而人民却喜欢他。朝廷不爱国了,而人民是爱国的,所以他和人民的精神一致,所以这心是拖不开的。 二、葛家溪乃昔铸剑名师欧冶子铸剑之处。这正如陆游的“铁马金戈入梦来”一样,如果事实不能,他也要在梦中在欧冶子那里为国家铸剑。回来无所是事,那么不如在梦里铸剑的为好。至少有一半在梦中是可以施展才能的。 他就是要通过这样的画面让人去想:他为什么要醉得这么深:通过这样的话,让人去思索,为什么他的人可以拉了回来,而心却拉不走! 下阕“欲觅醉乡今古路”正是承上句而来,过渡得似断实连,有如回答。妙在他把“醉乡”称之为“今古路”,在他看来,古今所有的失意人,都会走向醉乡。欲觅,就清楚地点明了上阕之所以烂醉如泥,也不过是走古人的老路而已。他如今也已找到了,就是温柔乡的东畔,白云的西边——那傍山而隐居的家嘛。不知他是否彻底的醒了,仍然回到了现实。而主战派到了这种地步,一个被战乱分割的国家,其前途也就可想而知了。 口里说“知处”,似乎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可以真个地“吾老是乡矣”。其实他心里放不下的还是国,他愈说得淡,愈显得无所谓,恰恰是显得愈放不下它。否则,何需要说。“醉乡有梦宜频到”,正是因为国效力之路断了之故。“今古路”,不是说历史是面镜子,为什么还要一代代的走下去?为什么这条路是这么的难以走到尽头啊! 最妙的是后面这一段:“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睡了一夜之后,酒也醒了,起得床来,看到房间里到处“题遍”了字,不知是些什么名堂,似乎这以前是没有的——昨夜的失态,早已忘记了。 这醉墨涂鸦画的是些什么呢?这阕词的题记有说是“窗间有题字令戒饮者”,有的说“家人有痛饮之戒”。但词既说是“起向绿窗高处看”,“绿窗”一般指的是闺房。因此这“窗间有题字令戒饮者”,一定不会是外人,跑到他妻子的闺房乱画。那这个“家人”当是妻子。但,当自己的丈夫醉得不省人事时,妻子不尽心侍候,反到窗上题遍一些戒饮的字,若不是夫妻决裂,也是失态,所以这样说不近人情。此篇又题为“家人有痛饮之戒,故题于壁”,则似乎题的是这阕词。则已喝醉了,何“元自”之有?这些题记大约都是后人加上去的,所以如此的不一致。按稼轩的词意,当是他酒醉后起来一看:呵呀!原来这到处题遍的竟是自己醉中的牢骚话。一定是他的妻子为他作了些修饰掩盖,所以他看了才这一阵激动,“刘伶元自有贤妻!”自己虽无酒德,却有一个好妻子为之掩饰。这样解,则他的妻子就丰富了。是以不如去其题记,而迳以词解为好。 这一阕词,写尽了山村之乐,朋友之情,夫妻之爱,以及那么多的天真的孩子们。表露写得极其快乐自然,然而骨子里所衬起的却是伤痛。这并不是什么醉于酒,只是将自己的心用苦水泡了起来罢了。 诗有浅而深,艳而悲者。稼轩这阕词,就达到了这种境界。



定风波·施枢密圣与席上赋

〔辛弃疾〕 〔宋〕

春到蓬壶特地晴,神仙队里相公行。

翠玉相挨呼小字,须记:笑簪花底是飞琼。

总是倾城来一处,谁妒?

谁携歌舞到园亭。

柳妒腰肢花妒艳,听看:流莺直是妒歌声。

定风波·赋杜鹃花

〔辛弃疾〕 〔宋〕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恰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

毕竟花开谁作主?

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辛弃疾〕 〔宋〕

侬是嵚崎可笑人。

不妨开口笑时频。

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

宜颦宜笑越精神。

浣溪沙·别成上人,并送性禅师

〔辛弃疾〕 〔宋〕

梅子生时到几回,桃花开后不须猜。

重来松竹意徘徊。

惯听禽声应可谱,饱观鱼阵已能排。

晚云挟雨唤归来。

杏花天·嘲牡丹

〔辛弃疾〕 〔宋〕

牡丹比得谁颜色?

似宫中、太真第一。

渔阳鼙鼓边风急,人在沉香亭北。

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

若教解语应倾国,一个西施也得。

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

〔辛弃疾〕 〔宋〕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房。

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

平昔生涯筇竹杖,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

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

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辛弃疾〕 〔宋〕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馀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堤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临江仙·为岳母寿

〔辛弃疾〕 〔宋〕

住世都知菩萨行,仙家风骨精神。

寿如山岳福如云。

金花汤沐诰,竹马绮罗群。

更愿升平添喜事,大家祷祝殷勤。

明年此地庆佳辰。

一杯千岁酒,重拜太夫人。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

〔辛弃疾〕 〔宋〕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

溪边唤渡柳边行。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

未知明日定阴晴。

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 〔宋〕

松冈避暑,茆檐避雨。

闲去闲来几度。

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取妇,西家归女。

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