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

于意云何?

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

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

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 世尊!

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

’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就是虚幻的佛法。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须陀洹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须陀洹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叫做初入圣如来因地道之流,而实际上并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须陀洹。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斯陀含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斯陀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斯陀含还须要一往天上,一来人问才能成就,而实际上并无往来,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只是名叫做斯陀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那含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那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阿那含不必再来欲界受生,而实际上并没有来,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阿那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罗汉道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在没有任何什么,可以名叫做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有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罗汉道了。”那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佛说我没有人我是非之心,已经证得一切寂然平等的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但我不作这样的念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如果认为自己已得阿罗汉道,世尊就不说我须菩提是喜欢无诤行的修行人。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我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所行,只是名叫做“须菩提善欢无诤行”。


注释

须陀洹(huán):梵语音译,“洹”读作“还”。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是小乘初、二、三、四果罗汉位,又叫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和阿罗汉果,即小乘修行的四个阶段,四种境界。 色、声、香、味、触、法:佛教所谓六尘,犹如尘土一样污染人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斯陀含:前人解释说:“问第二果,斯陀含者,是渐修精进之行,修无漏业,念念不住六尘境界,然终未有湛然清净之心。” 阿那含:前人解释说:“第三果阿那含者,已悟人法俱空,渐修精进,念念不退菩提之心。” 阿罗汉:前人解释说:“问第四果阿罗汉者,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实无有法者,谓无烦恼可断,无贪嗔可离,情无逆顺,境智俱亡。” 我人众生寿: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诤三昧:无诤即物我两忘而不争竞不生烦恼。三昧又叫三摩地、正定、正受等,指一种专注的静思修行境界。 阿兰那:梵语,即无诤。乐阿兰那者,即得到了无诤三昧的人。



金刚经·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

〔释迦牟尼〕 〔周〕

“须菩提!

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

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 “须菩提!

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释迦牟尼〕 〔周〕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

如来昔在燃灯佛所。

于法有所得不?

” “不也,世尊!

如来在燃灯佛所。

于法实无所得。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菩萨庄严佛土不?

” “不也,世尊!

何以故?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 “是故,须菩提!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须菩提!

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

是身为大不。

”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

何以故?

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金刚经·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

〔释迦牟尼〕 〔周〕

“复次,须菩提!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 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须菩提!

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金刚经·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释迦牟尼〕 〔周〕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

我等云何奉持?

”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所以者何?

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 “不也,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金刚经·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释迦牟尼〕 〔周〕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 “希有!

世尊!

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

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

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

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

须菩提!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

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

须菩提!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

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须菩提!

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 “须菩提!

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 “须菩提!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金刚经·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释迦牟尼〕 〔周〕

“须菩提!

于意云何?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何以故?

须菩提!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刚经·第七品·无得无说分

〔释迦牟尼〕 〔周〕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如来有所说法耶?

”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

如来所说法。

皆不可取、不可说。

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金刚经·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释迦牟尼〕 〔周〕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

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金刚经·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释迦牟尼〕 〔周〕

“复次,须菩提!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 “不也,世尊!

” “须菩提!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 “不也,世尊!

” “须菩提!

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

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金刚经·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释迦牟尼〕 〔周〕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

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

须菩提!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