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牛岭

邦人尽说畏愁牛,不独牛愁我亦愁。

终日下山行百转,却从山脚望山头。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注释

畏愁牛:一作「畏牛愁」。 尽说:一作「自说」。 下山 一作「遶山」。



溪桥

〔朱继芳〕 〔宋〕

云归洞府痴龙睡,日澹山椒倦翼还。

桥上行人桥下水,如今日夜不曾闲。

临江仙·熙宁九年四月一日,同成伯公谨辈赏藏春馆残花,密州邵家园也

〔苏轼〕 〔宋〕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毬。

阆苑先生须自责,蟠桃动是千秋。

不知人世苦厌求。

东皇不拘束,肯为使君留。

过枫桥寺示迁老三首

〔孙觌〕 〔宋〕

【其一】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西寺,攲枕犹闻半夜钟。

【其二】 三年瘴海卧炎霄,梦隔青风一水遥。

万里归来悲故物,铜驼埋没草齐腰。

【其三】 翠木苍藤一两家,门依古柳抱溪斜。

古城流水参差是,不见玄都旧日花。

茶录

〔蔡襄〕 〔宋〕

【上篇(论茶)】 色 茶色贵白。

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

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

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开试,以青白胜黄白。

香 茶有真香。

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

建安民间皆不入香,恐夺其真。

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

正当不用。

味 茶味主于甘滑。

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

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

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

藏茶 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

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

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炙茶 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

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钳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

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碾茶 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

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

罗茶 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候汤  候汤最难。

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

沉瓶中煮之不可辩,故曰候汤最难。

熁盏 凡欲点茶。

先须熁盏令热。

冷则茶不浮。

点茶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

汤少茶多,则粥面聚。

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

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

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下篇(论茶器)】 茶焙 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

隔其中,以有容也。

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茶笼 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砧椎 砧椎盖以砧茶。

砧以木为之。

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茶钤 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茶碾 茶碾以银或铁为之。

黄金性柔,铜及喻石皆能生鉎,不入用。

茶罗 茶罗以绝细为佳。

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幂之。

茶盏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茶匙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

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

竹者轻,建茶不取。

汤瓶 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

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清白堂记

〔范仲淹〕 〔宋〕

会稽府署,据卧龙山之南足。

北上有蓬莱阁,阁之西有凉堂,堂之西有岩焉。

岩之下有地方数丈,密蔓深丛,莽然就荒。

一日命役徒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

择高年吏问废之由,不知也。

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

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

渊然丈馀,绠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

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注、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说人襟灵。

观夫大易之象,初则井道未通,泥而不食弗治也。

终则井道大成,收而勿幕,有功也。

其斯之谓乎!

又曰:「井,德之地」,盖言所守不迁矣。

「井以辨义」,盖言所施不私矣。

圣人画井之象,以明君子之道焉。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搆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寳元二年月日记

普天乐·中吕·平沙落雁

〔鲜于必仁〕 〔宋〕

稻粱收,菰蒲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

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

雁阵惊寒埋云岫,下长空飞满沧州。

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

神童诗

〔汪洙〕 〔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

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

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

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众英。

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

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洲。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宫殿岧峣耸,街衢竞物华。

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愿上万言书。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

一枝梅破腊,万象渐回春。

柳色侵衣绿,桃花映酒红。

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

欲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

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春到清明好,晴添锦绣文。

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风阁黄昏雨,开轩纳晚凉。

月华当户白,何处递荷香。

漏尽金风冷,堂虚玉露清。

穷经谁氏子,独坐对寒檠。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音。

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

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庭下陈瓜果,云端望彩车。

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北帝方行令,天晴爱日和。

农工新筑土,共庆纳嘉禾。

帘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

时值嘉平候,年华又欲催。

江南先得暖,梅蕊已先开。

冬季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髯两年催。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风。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鹧鸪天·咏渔父

〔王质〕 〔宋〕

一只船儿任意飞,眼前不管是和非。

鱼儿得了浑闲事,未得鱼儿未肯归。

全似懒,又如痴,这些快活有谁知。

华堂只见灯花好,不见波平月上时。

天平山白云泉

〔范仲淹〕 〔宋〕

灵泉在天半,狂波不能侵。

神蛟穴其中,渴虎不敢临。

隐照涵秋碧,泓然一勺深。

游润腾龙飞,散作三日霖。

天造岂无意,神化安可寻。

挹之如醍醐,尽得清凉心。

闻之异丝竹,不含哀乐音。

月好群籁息,涓涓度前林。

子晋罢云笙,伯牙收玉琴。

徘徊不拟去,复发沧浪吟。

乃云尧汤岁,盈盈常若今。

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

兹焉如有價,北斗量黄金。

匣剑

〔范仲淹〕 〔宋〕

灵剑经年匣,决云谁为高。

报人如有道,何忍问吹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