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庚午重九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

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

楼船远,白雪飞乱,空有年年雁。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现在身强力壮,发那悲秋的哀叹干什么。无论在村外的江边,都要像看待「空花」一样。 还在想济汾河横中流的情景,兰菊纷纷各半。楼船远去,白雪纷飞,唯有年年飞来的大雁。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调名用南朝江文通《咏美人春游诗》:「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蓣。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行人成息驾,争拟洛川神。」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鐘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元之词名《点樱桃》;王梅溪词名《十八香》;张东泽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涧泉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清真集》入「仙吕调」。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异。今京剧中犹常用之,《点绛唇》又通称为「点将」,用于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等,其作用是为了表现场面的宏大和增强气氛。 「庚午重九」: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庚午重九,再用前韵」。按「前韵」者,同调「我辈情鍾」词也。 悲秋:傅子立注:「宋玉曰:『悲哉,秋之为气也。』」刘尚荣按:「句出《楚辞章句·卷八·九辨》。」 今年身健:傅子立注:「杜子美《九日》诗:『明年此日知谁健。』」刘尚荣按:「句出《九日蓝田崔氏庄》,见《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九》。『此日』原作『此会』,『健』一作『在』。」 江村:元延祐本原校:「一作『江封』」。 海甸:近海地区。南朝齐·孔德璋《北山移文》:「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此处指郊外。 空花:虚幻之花,喻妄念。傅子立注:「释氏以圆明达观,视世界如空中花耳。」刘尚荣按:「《圆觉经》云:『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 横汾:据《汉武故事》,汉武帝尝幸河东郡,于汾水楼船宴群臣,自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句。後因以「横汾」为颂皇帝或其作品之典。傅子立注:「汉武帝初作楼船,遂幸汾阴,祠后土。故李峤《汾阴行》云:『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棹歌微吟綵鹢浮,箫鼓哀鸣白云秋。』李太白:『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刘尚荣按:「『汉武帝』云云详见《文选·卷四十五·汉武帝〈秋风辞〉并序》。《汾阴行》见《乐府诗集·卷九十三·〈新乐府辞·汾阴行〉》。太白句出《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见《李太白诗集·卷二十一》。」龙榆生笺引汉武帝《秋风辞》:「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空有年年雁:傅子立注:「李峤《汾阴行》:『不见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刘尚荣按:「见《乐府诗集·卷九十三·〈新乐府辞·汾阴行〉》、《全唐诗·卷五十七》。」


赏析

清·张藕村《词林纪事·巻五》引楼敬思语:苏公《点绛唇》重九词,「不用悲秋」二旬,翻老杜诗「老去悲秋强自宽,明年此会知谁健」句也。换头使汉武横汾事,兼用李峤诗,亦能变化,其妙在「尚思」二字,「空有」二字,便是化实为虚。 清·陈亦峰《云韶集·巻二十四》:感慨繫之。凄感中自有仙气。 清·陈亦峰《词则·别调集·巻一》:笔意超远,东坡本色。 清·吴子律《莲子居词话·巻四》:楼敬思论苏公《点绛唇》重九词云:「上半翻杜句,下半使汉武帝『横汾』事,兼李峤诗。妙在数虚字运掉,便化实为虚。」此语最得用古之诀。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苏轼〕 〔宋〕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

泰山禹甸,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

孤帆远,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

好事近·西湖夜归

〔苏轼〕 〔宋〕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

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欲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

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支

〔苏轼〕 〔宋〕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苏轼〕 〔宋〕

门外东风雪洒裾。

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渔家傲·送吉守江郎中

〔苏轼〕 〔宋〕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

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

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鹊桥仙·七夕和苏坚

〔苏轼〕 〔宋〕

乘槎归去,成都何在,万里江沱汉漾。

与君各赋一篇诗,留织女、鸳鸯机上。

还将旧曲,重赓新韵,须信吾侪天放。

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

减字木兰花

〔苏轼〕 〔宋〕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

翠飐红倾,时下凌霄百尺英。

南歌子·湖景和前韵

〔苏轼〕 〔宋〕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

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

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

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临江仙·送王緘

〔苏轼〕 〔宋〕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苏轼〕 〔宋〕

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

望湖楼上暗香飘。

和风春弄袖,明月夜闻箫。

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

佳人不见董娇饶。

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