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三章·割爱去贪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

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

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佛说:“剃除胡须、头发,成为沙门。接受佛法沙门,去除世间的资财。乞食,够量即止。每日中午进食一餐,树下过一宿。谨慎啊!不再多要。凡使人愚昧蒙蔽的,就是爱念和欲望。”


简介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辞最简驯,二、义最精富,三、胪者古真,四、传最平易。用以上四重以观察于佛,则佛之全体大用明。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四章·善恶并明

〔释迦牟尼〕 〔周〕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

何等为十?

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者:杀、盗、淫。

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意三者:嫉、恚、痴。

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

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五章·转重令轻

〔释迦牟尼〕 〔周〕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

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

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六章·忍恶无嗔

〔释迦牟尼〕 〔周〕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挠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

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七章·恶还本身

〔释迦牟尼〕 〔周〕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

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

对曰:归矣。

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

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七章·恶还本身

〔释迦牟尼〕 〔周〕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

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

对曰:归矣。

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

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二章·断欲绝求

〔释迦牟尼〕 〔周〕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一章·出家证果

〔释迦牟尼〕 〔周〕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

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

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

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楚辞·九章·其一·惜诵

〔屈原〕 〔周〕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谒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忘儇媚与背众兮,待明君其知之。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

一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勿忘身之贱贫。

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忠何罪组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

行不群以巅越兮,又兆众之所咍。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

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

心郁邑而不达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烦言不可结而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

“终危独以离异兮?

”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

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

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

”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设张辟以娱兮,愿侧身而无所。

欲儃佪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

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不纡轸。

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

圆觉经·贤善首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

云何奉持?

众生修习得何功德?

云何使我护持经人?

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皈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

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

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

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 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盘荼,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

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圆觉经·圆觉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

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

惟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

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

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

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

悬诸幡华,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

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

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

过期日,随往无碍。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人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

非彼所闻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剂头数。

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

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

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忏悔无始业。

  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

  非彼所闻境,毕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

  禅那明数门,是名三净观。

  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

  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