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文殊师利菩萨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

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

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

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

何以故?

无生处故。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

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

知虚空者,即空华相。

亦不可说无知觉性。

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何以故?

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

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

是则名为因地法行。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

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 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

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 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

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以顶礼礼敬佛足,然后起立右转,绕佛三圈,又长跪在佛前双手合掌,对佛禀告道:“大悲世尊,希望您能为来参加本此法会的诸位弟子宣说如来清净因地法的修持,以及菩萨在大乘修行中怎样发清净心,远离诸种恶业,以使未来末世的众生在追求大乘教法的过程中,不至于堕于不正确的见解。” 文殊师利菩萨说完后,再次五体投地向佛祖致礼,循环往复,这样连续请求三次。 那时,佛开口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位菩萨咨询如来因地修行法,为末世的一切众生乞求大乘教法,使他们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并在世间保持正确的道法,而不至于堕入不正确的邪见之中。现在你就仔细地听,我为你演说这一根本大法。” 当时,文殊师利菩萨以能接受佛的教导而心生欢喜,和其他参加法会的大众安静地听佛说法。 “善男子,成了佛的无上法王有个总持的法门叫作圆觉,即圆满的觉性,人人本具的真心。它能流出一切清净佛性以及成佛的觉悟,它还能流出涅槃寂灭的智慧和由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的波罗蜜,并依此来教诲授受菩萨。一切如来发心修行的起点,无不依靠圆满遍照的清净觉悟相,这样才能永远断除无明, 从而成就佛果。 “什么是无明呢?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有种种违背正理的颠倒认识,如同迷途的人一样,分不清东西南北;错误地认为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合成了自己的身体,认为心识攀缘外部六尘有所思虑而生起的外尘影像为自心的相状。这如同有眼疾的人看到空中有花,有两个月亮。善男子,空中实际上并没有花,只是迷惑者虚妄的执着。因为虚妄执着的缘故,不但迷惑了本空无相的真如自性,还迷惑地以为有实在的花及其生处,正因为错误地认为有实有,也就有了生死轮回,这就是无明。善男子,这个无明没有实在体性。就如做梦的人一样,梦中的境界并非没有,等到梦醒的时候却空无一物。又如空中的花消失在虚空中,不能说有一定的消失之处。为什么呢?因为它本来就虚幻不实,没有生处。一切众生在原本没有生灭变化之中,迷惑见到生灭,如此就是妄见生死轮回。 “善男子,一切诸佛发愿开始修圆觉法门,知道一切都是虚空中的花,就知道没有所谓的轮转生死,也没有承受生死的身心。不是因为经过造作或修行而成为无,而是因为本性空无的原因。知道一切都是空花的觉是虚空的。了知觉相如空的心,也是空花般的相状。既然是心证知空花相,也就不可说没有知觉的心。对知觉心的有与无都放下不执着,就能随顺证入清净圆满觉悟。 “为什么呢?因为觉悟的清静心是虚空的,性体不动;如来藏中没有独立的法生灭,自然也就没有知见。此法界性究竟圆满,普遍十方。这些就被称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在大乘法门中,发起清净心。末世众生依照此法修行,就不会堕于不正确的偏见里。” 这时,世尊为了重新阐述这个道理,于是说偈语: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 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 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 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 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注释

顶礼:印度最上之敬礼。即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承接所礼者双足。其义与“五体投地”同。 右绕:即以右向中央之尊像旋绕以表尊敬之意,尊像在行者之右手边,是表示礼敬的行道方式。 叉手:印度致敬方式的一种,也称“合十”、“合掌”。 世尊:佛的尊号,即为世间所尊重者之意,也指世界中最尊者。 法众:即归顺于佛法之众,为出家众的总称。 因地:为“果地”的对称。地,即位地、阶位之意。指修行佛道之阶位,也即指由因行至证果间的阶位。 清净心:无疑的信心,没有污染和烦恼的净心。 末世:释迦牟尼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次一千年为像法时,后万年为末法时。末世,即末法时。 大乘:指能将众生从烦恼的此岸载至觉悟的彼岸的教法而言,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乘是运载之义。大乘、小乘是释迦牟尼入灭后一段时期,大乘佛教兴起后,由于大、小乘对立而起的名词。一般而言,“小乘”是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贬称。 善男子:佛称呼信佛的男子为善男子。善,是对信佛、闻法、行善业者的美称。 谛听:仔细地听。 无上法王:如来的尊号。无上,即至高无上,无有过于此者。法王,即众法之王。陀罗尼:梵语音译。意为总持,总是总摄一切法,持是能持无量义,也就是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的意思。 清净真如:如来所说涅槃清净寂灭之理,本无染污,所以称为“清净真如”。清净,是不垢不染之义。真如,事物的真实相状。真是真实之义;如是如常,不变不改之义。 菩提:梵语音译。意译为“觉”,是指能觉知法性的智慧,也就是能断尽烦恼的大智慧,是对佛教真理的觉悟。涅槃:梵语“涅槃那”的音译。意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波罗蜜:梵语音译。又称“波罗蜜多”,意译为“到彼岸”,即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度到涅槃安乐的彼岸。 清净觉相:正觉的真相,正觉的理体离诸染污,故称。相,表现于外而又能想象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 无明:不明白道理,即愚痴的别名。 佛道:佛的觉悟,佛所证悟的道法,即无上菩提。 无始:没有开始。诸法都由因缘生,因上有因,如此辗转推究,一切众生及诸法的原始,皆不可得。 颠倒:指违背常道、正理。 四大:即地、水、火、风,可称之为四种元素,即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染污之义,能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六尘,又名“六境”,即六根所攀缘的外境。缘影:是心识攀缘外尘有所思虑而生起的外尘影像。 空中华:病眼之人见空中有如花一样的东西浮动,喻指本无实体的境界,由于妄见而起错觉,以为实有。第二月:眼有疾而误认为有两个月亮。 妄执:虚妄的执着。执,即把而不离,执着而不舍。 虚空;虚与空都是“无”的别名。虛无形质,空无障碍。自性: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称为“自性” 轮转:与“轮回”同义,即众生从无始以来,辗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的旋转,没有脱出之期。 知觉者:即前面“知是空华”的觉。 知虚空者:指了知觉相如空的心。 如来藏:指于一切众生的烦恼身中,所隐藏的本来清净的如来法身。通常把它看作是佛性的异名。 知见:知识和见解。就意识云“知”,就眼识曰“见”。 法界性:单名“法界”,又称“法性”,合称“法界性”。即指诸法的本体、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无情方面,叫做“法性”。


简介

《圆觉经》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简称,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佛教大乘之经典。内容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全经分作序、正、流通三分,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本章节为文殊师利菩萨所请教的问题,以及佛陀的回答。主要在于说明佛所观照的圆觉清净境界,此境界为修行的根本,认识此境界则能了知万法的虚空本性,免于产生邪见,堕入生死轮转。菩萨及众生发清净心,证入此境界,能够断除无明,获得正觉。



圆觉经·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

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

云何复说修行如幻?

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

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

若说有觉,犹未离幻。

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

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以幻修幻,亦复如是。

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

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 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圆觉经·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

云何住持?

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

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

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

暖气归火,动转当风。

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

即知此身,毕竞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

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幻心灭故,幻尘亦灭。

幻尘灭故,幻灭亦灭。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

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

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

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

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觉圆明故, 显心清净。

心清净故,见尘清净。

见清净故,眼根清净。

根清净故,眼识清净。

识清净故,闻尘清净。

闻清净故,耳根清净。

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识清净故,觉尘清净。

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

色清净故,声尘清净。

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

地清净故,水大清净。

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

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

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

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

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

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

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

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

不厌生死,不爱涅槃。

不敬持戒,不憎毁禁。

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何以故?

一切觉故。

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

何以故?

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圆觉普照,寂灭无二。

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

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

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

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

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

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 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圆觉经·金刚藏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

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

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

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惟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

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

又如定眼,由回转火。

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

何以故?

翳华二法,非相待故。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

何以故?

空本无华,非起灭故。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

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

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

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

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未曾有始终。

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华相,思惟犹幻化,何况诸虚妄。

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圆觉经·弥勒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

于诸轮回有几种性?

修佛菩提几等差别?

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

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耀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

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

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

皆轮回故,不成圣道。

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

云何二障?

一者理障,碍正知见。

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云何五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

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

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

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

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

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

若能断憎爱,及与贪嗔痴。

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

二障永销灭,求师得正悟。

随顺菩萨愿,依止大涅槃。

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

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 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圆觉经·清净慧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

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

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

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

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

何以故?

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

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

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

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

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

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

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

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入地永寂灭。

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 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矛与盾

〔韩非〕 〔周〕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 其人弗能应也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师旷撞晋平公

〔韩非〕 〔周〕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

”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曾子杀彘

〔韩非〕 〔周〕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滥竽充数

〔韩非〕 〔周〕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郑人买履

〔韩非〕 〔周〕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