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林中有我空寂的僧舍,阶下是那连绵的终南。 高卧在绳床之上,放跟望天地之间。 浮云处处幻灭,飞鸟几时飞还。 问义时天人相接,无心间世界清闲。 有谁知这真正的隐者,让我们兄弟追随相伴。


注释

青龙寺:位于长安之东南,《长安志》:“南门之东青龙寺,本隋灵感寺,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立。”青龙寺北枕高原,前对南山,为登眺之绝胜之地。 空寂舍:僧人所住的房子。《维摩经》:“毕竟空寂舍。”鸠摩罗什日:障蔽风雨,莫过于舍;灭除众志,莫过于空。空为理宗,以为常宅也。 六合:天地四方。 飞鸟何时还:这一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句意。 大隐者:不拘归隐形式而心意真正隐遁的隐者。王康琚诗云:“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


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名相王缙所作的一首诗,流露出了诗人欲做一个不拘于外在形式、而求心灵解脱的大隐者的心理,同时这也是诗人在仕与隐之间艰难抉择之后的结果。 王缙出生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其母、其兄及其本人佛教信仰极深。然而王缙一生又一直做着大官。如何解决这仕与隐、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王缙找到了一条途径,即做一个不拘外在形式、而求心灵解脱的大隐者。这首游青龙寺的诗作便表现这种倾向。青龙寺,原本是远离长安城的一个清静之所,但王缙却不写它的僻静。诗中先是烘托隐者的气度,然后以浮云与飞鸟写世界的喧嚣,再写这位大隐者由于得道而与天地相通,既然他无心于人事,那不论他身处何方,都会是清静的境界。王缙借昙壁上人写出自己的理想。这是中国化了的佛教信仰态度,它使世人想起六祖慧能对佛教修持方式所提出的革新主张:“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坛经》)



青雀歌

〔王缙〕 〔唐〕

林间青雀儿,来往翩翩绕一枝。

莫言不解衔环报,但问君恩今若为。

杂曲歌辞古别离

〔王缙〕 〔唐〕

下阶欲离别,相对映兰丛。

含辞未及吐,泪落兰丛中。

高堂静秋日,罗衣飘暮风。

谁能待明月,回首见床空。

怀素上人草书歌

〔王邕〕 〔唐〕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馀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

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彩笺,蒲葵绢素何相鲜。

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

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

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

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

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

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

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

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

题朝阳岩

〔牛丛〕 〔唐〕

蹑石攀萝路不迷,晓天风好浪花低。

洞名独占朝阳号,应有梧桐待凤栖。

答孙玄照

〔王仙仙〕 〔唐〕

鸳鸯相见不相随,笼里笼前整羽衣。

但得他时人放去,水中长作一双飞。

九日作

〔王缙〕 〔唐〕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王缙〕 〔唐〕

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

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别辋川别业

〔王缙〕 〔唐〕

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

殷勤如有情,惆怅令人别。

送孙秀才

〔王缙〕 〔唐〕

帝城风日好,况复建平家。

玉枕双纹簟,金盘五色瓜。

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

莫厌田家苦,归期远复赊。

题戴徵君幽居

〔王绶〕 〔唐〕

高卧云烟外,幽居静者心。

门庭新种竹,桃李旧成林。

窗户泉声入,池塘柳色深。

松花多醴酒,终日会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