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绝句

【其一】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其二】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其三】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抒情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其一】 前年渝州杀掉了一个刺史,今年又在开州杀掉了一个刺史。 一群盗贼跟随着残暴的虎狼,甚至连吃人都不肯放过妻子。 【其二】 有二十一家人一同进入蜀地,结果只有一个人幸运逃出了骆谷。 他自述说当时两个女儿正在啃咬自己的手臂,可当回头望向秦云时却只能哭泣。 【其三】 殿前的士兵虽然威风凛凛,但暴力行为与羌、浑族一样。 听说他们在汉水上杀人,冤死的妇女们大多身在官军之中。


注释

前年:一作「去年」。


赏析

【其一】 《苕溪渔隐丛话》:《学林新编》云:子美《绝句》:「前年渝州杀刺史……食人更肯留寒子?」此诗正与《杜鹃诗》相类,乃自是一格也。 《杜臆》:二句连用两「刺史」,里非故创新格,而笔锋所至,不妨自我作祖。 《杜诗解》:「相随」字妙,写尽盗贼无部署,无册籍,衹是到处成群而走。……「杀人」句妙下「更肯」字,本是杀其人而淫其妻,却写得一似蒙其肯留,感出意外者。非是写惨恶事,犹用滑稽笔,不尔,便恐粗犷不可读也。 《读杜心解》:此证近境之杂乱,二州皆在蜀之东界。 《杜诗镜铨》:诗史(「前年渝州」二句下)。 【其二】 《杜臆》:临行时,二女啮臂,恐不两全,弃之而走,此实事也。今借其口语一转,而悲不可堪,且不得议其忍。 《杜诗解》:惟「馀」一人,是賸一完全人;「惟残一人」,是賸下不完全人;衹一字,写乱离之惨如睹。写被淫杀之难者,衹据骆谷一人口中,则有「二十一家」,其外何恨? 《读杜心解》:「回头」句,乃状此人说时情景,非述二女哭也。此句添毫。 《杜诗镜铨》:偏留得一人,情事更惨(「惟残一人」句下)。 【其三】 《杜诗解》:右绝,写殿前兵马卽盗贼。「杀人」,「人」字妙。并不杀贼可知。 《读杜心解》:注意尤在此章。刺中人典军也。禁军之害,等于山贼羌、浑,可以鉴矣。 《杜诗镜铨》:笔力横绝。此等绝句,亦非他人所有。 【總評】 《杜诗解》:《二绝句》不可少一首,亦更不能多一首,惟先生法如此,馀人不知。 《杜诗镜铨》:邵云:有古绝,有律绝。此及《黄河》二首,皆古绝也。



河传

〔韦庄〕 〔唐〕

春晚,风暖。

锦城花满,狂杀游人。

玉鞭金勒寻胜,驰骤轻尘,惜良辰。

翠蛾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归时烟里钟鼓,正是黄昏,暗销魂。

河传·锦浦

〔韦庄〕 〔唐〕

锦浦,春女。

绣衣金缕,雾薄云轻。

花深柳暗,时节正是清明,雨初晴。

玉鞭魂断烟霞路,莺莺语,一望巫山雨。

香尘隐映,遥望翠槛红楼,黛眉愁。

踏歌词四首(其一)

〔刘禹锡〕 〔唐〕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和乐天赠樊著作

〔元稹〕 〔唐〕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

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

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

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

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

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

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

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

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

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

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

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

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

贻之千万代,疑信相并传。

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偏。

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

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

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

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

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

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

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

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

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

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

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新乐府·陵园妾

〔白居易〕 〔唐〕

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

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

年月多,时光换,春愁秋思知何限。

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慢。

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

老母啼呼趁车别,中官监送锁门回。

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

松门到晓月裴回,柏城尽日风萧瑟。

松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光阴。

眼看菊蕊重阳泪,手把梨花寒食心。

把花掩泪无人见,绿芜墙绕青苔院。

四季徒支妆粉钱,三朝不识君王面。

遥想六宫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

雨露之恩不及者,犹闻不啻三千人。

三千人,我尔君恩何厚薄。

愿令轮转直陵园,三岁一来均苦乐。

三绝句

〔杜甫〕 〔唐〕

【其一 · 楸花】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其二 · 鸬鹚】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其三 · 春笋】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春归

〔杜甫〕 〔唐〕

苔径临江竹,茅檐檐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东山寺

〔白居易〕 〔唐〕

直上青霄望八都,白云影里月轮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秋日湖上

〔薛莹〕 〔唐〕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沉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大唐三藏圣教序

〔李世民〕 〔唐〕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

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

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

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

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

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

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

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

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

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

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

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

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涂。

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

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

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

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

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

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

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

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

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

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

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

截伪续真,开兹后学。

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

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积雪晨飞,途闲失地。

惊砂夕起,空外迷天。

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

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

诚重劳轻,求深愿达。

周游西宇,十有七年。

穷历道邦,询求正教。

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鹿苑鹫峰,瞻奇仰异。

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

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

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

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

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

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

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

升坠之端,惟人所托。

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华。

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

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

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

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

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

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朕,才谢珪璋。

言惭博达。

至于内典,尤所未闲。

昨制序文,深为鄙拙。

唯恐,秽翰墨于金简。

标瓦砾于珠林。

忽得来书,谬承褒赞。

循躬省虑。

弥盖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谢。

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

夫!

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

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

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轨躅也。

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

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

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

故知,圣慈所被。

业无善而不臻。

妙化所敷,缘无恶而不剪。

开法网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

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

是以,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

道名流庆,历遂古而镇常。

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

晨钟夕梵,交二音于鹫峰。

慧日法流,转双轮于鹿菀。

排空宝盖,接翔云而共飞。

庄野春林,与天华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 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

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

恩加朽骨,石室归贝叶之文。

泽及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

遂使,阿耨达水,通神甸之八川。

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

窃以,性德凝寂,麋归心而不通。

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

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炬之光。

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

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

岂与汤武校其优劣!

尧舜比其圣德者哉!

玄奘法师者,夙怀聪令,立志夷简,神清龆龀之年,体拔浮华之世。

凝情定室,匿迹幽巖,栖息三禅,巡游十地。

超六尘之境,独步迦维。

会一乘之旨,随机化物。

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

远涉恒河,终期满字。

频登雪岭,更获半珠。

问道往还,十有七载。

备通释典,利物为心。

以贞观十九年九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

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

传智灯之长焰,皎幽闇而恒明。

自非久植胜缘,何以显扬斯旨!

所谓,法相常住,齐三光之明。

我皇福臻,同二仪之固。

伏见御制众经论序,照古腾今。

理,含金石之声。

文,抱风云之润。

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

治素无才学,性不聪敏。

内典诸文,殊未观览。

所作论序,鄙拙尤繁。

忽见来书,褒扬赞述。

抚躬自省,惭悚交并。

劳师等远臻,深以为愧。

贞观廿二年八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