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第十一章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注释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简介

选自《论语·雍也》第十一节。孔子称赞颜回“不改其乐”,即贫贱不能移的秉性。由此阐述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小雅·鹤鸣

〔无名氏〕 〔周〕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荀子·解蔽第二十一

〔荀子〕 〔周〕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

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

妒缪于道,而人诱其所迨也。

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

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是以与治虽走,而是己不辍也。

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况于使者乎?

德道之人,乱国之君非之上,乱家之人非之下,岂不哀哉!

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

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纣是也。

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惑其心,而乱其行。

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

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贤良退处而隐逃,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虚宗庙之国也。

桀死于鬲山,纣县于赤旆。

身不先知,人又莫之谏,此蔽塞之祸也。

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有也。

文王监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远方莫不致其珍。

故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口食备味,形居备宫,名受备号,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

夫是之谓至盛。

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

有凤有凰,乐帝之心。

」此不蔽之福也。

昔人臣之蔽者,唐鞅奚齐是也。

唐鞅蔽于欲权而逐载子,奚齐蔽于欲国而罪申生。

唐鞅戮于宋,奚齐戮于晋。

逐贤相而罪孝兄,身为刑戮,然而不知,此蔽塞之祸也。

故以贪鄙、背叛、争权而不危辱灭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之也。

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召公、吕望仁知且不蔽,故能持周公而名利福禄与周公齐。

传曰:「知贤之为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彊之,其福必长。

」此之谓也。

此不蔽之福也。

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

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

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

申子蔽于埶而不知知。

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

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故由用谓之道,尽利矣。

由欲谓之道,尽嗛矣。

由法谓之道,尽数矣。

由埶谓之道,尽便矣。

由辞谓之道,尽论矣。

由天谓之道,尽因矣。

此数具者,皆道之一隅也。

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

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

故以为足而饰之,内以自乱,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塞之祸也。

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也。

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于成积也。

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此不蔽之福也。

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

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

何谓衡?

曰:道。

故心不可以不知道。

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

人孰欲得恣,而守其所不可,以禁其所可?

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则必合于不道人,而不合于道人。

以其不可道之心与不道人论道人,乱之本也。

夫何以知?

曰:心知道,然后可道。

可道然后守道以禁非道。

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则合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

以其可道之心与道人论非道,治之要也。

何患不知?

故治之要在于知道。

人何以知道?

曰:心。

心何以知?

曰:虚壹而静。

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

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壹。

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

志也者,臧也。

然而有所谓虚。

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

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

异也者,同时兼知之。

同时兼知之,两也。

然而有所谓一。

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

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

故心未尝不动也。

然而有所谓静。

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

作之:则将须道者之虚则人,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尽将思道者静则察。

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

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

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

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

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

恢恢广广,孰知其极?

睪睪广广,孰知其德?

涫涫纷纷,孰知其形?

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

夫恶有蔽矣哉!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

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诎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

故曰: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现,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贰。

诗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倾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贰周行。

故曰: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

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

身尽其故则美。

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

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市师。

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

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

曰:精于道者也。

精于物者也。

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故君子壹于道,而以赞稽物。

壹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

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

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诏而万物成。

处一危之,其荣满侧。

养一之微,荣矣而未知。

故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

故人心譬如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鬒眉而察理矣。

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心亦如是矣。

故导之以理,养之以清,物莫之倾,则足以定是非决嫌疑矣。

小物引之,则其正外易,其心内倾,则不足以决粗理矣。

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

好乐者众矣,而夔独传者,壹也。

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壹也。

倕作弓,浮游作矢,而羿精于射。

奚仲作车,乘杜作乘马,而造父精于御:自古及今,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

曾子曰:「是其庭可以搏鼠,恶能与我歌矣!

」 空石之中有人焉,其名曰伋。

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

耳目之欲接,则败其思。

蚊虻之声闻,则挫其精。

是以辟耳目之欲,而远蚊虻之声,闲居静思则通。

思仁若是,可谓微乎?

孟子恶败而出妻,可谓能自彊矣,未及思也。

有子恶卧而淬掌,可谓能自忍矣。

未及好也。

辟耳目之欲,远蚊虻之声,可谓危矣。

未可谓微也。

夫微者,至人也。

至人也,何忍!

何彊!

何危!

故浊明外景,清明内景,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

夫何彊!

何忍!

何危!

故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

圣人之行道也,无彊也。

仁者之思也恭,圣者之思也乐。

此治心之道也。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

吾虑不清,未可定然否也。

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也。

醉者越百步之沟,以为跬步之浍也。

俯而出城门,以为小之闺也:酒乱其神也。

厌目而视者,视一为两。

掩耳而听者,听漠漠而以为哅哅:埶乱其官也。

故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

从山下望木者,十仞之木若箸,而求箸者不上折也:高蔽其长也。

水动而景摇,人不以定美恶:水埶玄也。

瞽者仰视而不见星,人不以定有无:用精惑也。

有人焉以此时定物,则世之愚者也。

彼愚者之定物,以疑决疑,决必不当。

夫苟不当,安能无过乎?

夏首之南有人焉。

曰涓蜀梁。

其为人也,愚而善畏。

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

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

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

岂不哀哉!

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间,疑玄之时定之。

此人之所以无有而有无之时也,而己以定事。

故伤于湿而痹,痹而击鼓烹豚,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故虽不在夏首之南,则无以异矣。

凡以知,人之性也。

可以知,物之理也。

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无也。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浃万物之变,与愚者若一。

学、老身长子,而与愚者若一,犹不知错,夫是之谓妄人。

故学也者,固学止之也。

恶乎止之?

曰:止诸至足。

曷谓至足?

曰:圣王。

圣也者,尽伦者也。

王也者,尽制者也。

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故学者以圣王为师,案以圣王之制为法,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

向是而务,士也。

类是而几,君子也。

知之,圣人也。

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

有勇非以持是,则谓之贼。

察孰非以分是,则谓之篡。

多能非以修荡是,则谓之知。

辩利非以言是,则谓之詍。

传曰:「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

」谓合王制不合王制也。

天下不以是为隆正也,然而犹有能分是非、治曲直者邪?

若夫非分是非,非治曲直,非辨治乱,非治人道,虽能之无益于人,不能无损于人。

案直将治怪说,玩奇辞,以相挠滑也。

案彊钳而利口,厚颜而忍诟,无正而恣孳,妄辨而几利。

不好辞让,不敬礼节,而好相推挤:此乱世奸人之说也,则天下之治说者,方多然矣。

传曰:「析辞而为察,言物而为辨,君子贱之。

博闻彊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此之谓也。

为之无益于成也,求之无益于得也,忧戚之无益于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

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

周而成,泄而败,明君无之有也。

宣而成,隐而败,闇君无之有也。

故人君者,周则谗言至矣,直言反矣。

小人迩而君子远矣!

诗云:「墨以为明,狐狸而苍。

」此言上幽而下险也。

君人者,宣则直言至矣,而谗言反矣。

君子迩而小人远矣!

诗云:「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此言上明而下化也。

国风·陈风·月出

〔无名氏〕 〔周〕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无名氏〕 〔周〕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国风·邶风·击鼓

〔无名氏〕 〔周〕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国风·周南·关雎

〔无名氏〕 〔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五节

〔孟子〕 〔周〕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楚辞·九歌·其九·山鬼

〔屈原〕 〔周〕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 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国风·秦风·蒹葭

〔无名氏〕 〔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金刚经·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分

〔释迦牟尼〕 〔周〕

“须菩提!

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何以故?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