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罗特髻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

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

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袖、满把珍珠结。

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

真个、采菱拾翠,但深怜轻拍。

一双手、采菱拾翠,绣衾下、抱著俱香滑。

采菱拾翠,待到京寻觅。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注释

皂罗特髻:词牌名。《宋史·卷一百五十三·〈舆服志·诸臣服下士庶人服·重戴〉》云:「唐士人多尚之。盖古大裁帽之遗制,本野夫岩叟之服。以皂罗为之,方而垂檐,紫里,两紫丝组为缨,垂而结之颔下。所谓重戴者,盖折上巾又加以帽焉。宋初,御史臺皆重戴,馀官或戴或否。太宗淳化二年,御史臺言:『旧仪,三院御史在臺及出使,并重戴,事已久废。其御史出臺为省职及在京厘务者,请依旧仪,违者罚俸一月。』从之。又诏两省及尚书省五品以上皆重戴,枢密三司使、副则不。中兴後,御史、两制、知贡举官、新进士上三人,许服之。」皂罗,黑色轻质织品;特髻,唐宋时士人标准发饰。故调名本意即咏官员士人所著皂罗垂檐头饰。《钦定词谱》:「调见东坡词,词中有『髻鬟初合』句,亦赋题也。此调无别词可校。按词中凡七用『采菱拾翠』句,想其体例应然,填者依之。」双调,八十一字,前阕九句,四仄韵,後阕六句,三仄韵。 调注:龙榆生笺:「《词律》:『《词谱》注云:此调无别词可校,想其体例应然。』按此为一时游戏之作,于《阮郎归》等之福唐体等耳。《易大厂》云:『皂罗特髻为宋村姑髻名。』录以备考。」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有词题曰「采菱拾翠」。 采菱拾翠:傅子立注:「《楚辞》:『《涉江》《采菱》,发《阳荷傅注本误作「河」,据《楚词》改》些。』《洛神赋》:『或采明珠,或袭翠羽。』」刘尚荣按:「语见五臣注《文选·卷三十三·宋玉〈招魂〉》。张铣注:『《涉江》《采菱》《阳荷》,皆楚歌曲名,「荷」当作「阿」。』《楚辞章句·卷·宋玉〈招魂〉》下句作『发《杨荷》些』,注谓『涉渡大江,南入湖,采取菱芰,发扬荷叶,喻屈原背去朝堂,隐伏草泽,失其所也。』语见《文选·卷十九·曹子建〈洛神赋〉》,『袭』原作『拾』。」 销:珍重阁本作「消」。按,二字通用。 罗袖: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罗裙」。 一双手:傅注本、元延祐本作「一双子」,元延祐本原校:「一作『一双手』。」兹从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 「真个」至「寻觅」:傅注本佚此下阕计三十五字,兹从元延祐本补足正文,仍用明吴讷钞本等稍加校订。



虞美人

〔苏轼〕 〔宋〕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

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

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阮郎归·梅花

〔苏轼〕 〔宋〕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

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

香顋粉未匀。

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谒金门·秋帷里

〔苏轼〕 〔宋〕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

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

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

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谒金门·秋池阁

〔苏轼〕 〔宋〕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

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

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谒金门·今夜雨

〔苏轼〕 〔宋〕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

坐听潮声来别浦,月明何处去。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

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

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

〔苏轼〕 〔宋〕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醉幔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减字木兰花·雪

〔苏轼〕 〔宋〕

云容皓白,破晓玉英纷似织。

风力无端,教学杨花更耐寒。

相如未老,梁苑犹能陪俊少。

莫惹闲愁,且折江梅上小楼。

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琵琶

〔苏轼〕 〔宋〕

琵琶绝艺,年纪都来才一二。

试抹幺弦,未解将心指下传。

主人嗔小,拟向樽前拚醉倒。

已属君家,更与从容等待些。

减字木兰花·晓来风细

〔苏轼〕 〔宋〕

晓来风细,不会鹊声来报喜。

却羡寒梅,先觉春风一夜来。

香笺一纸,写尽回纹机上意。

欲卷重开,读遍千回与万回。

南歌子·寸恨谁云短

〔苏轼〕 〔宋〕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

半年眉绿未曾开。

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

尊前一曲为谁哉。

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