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鉴·俗嫌

或问卜筮.曰.德斯益.否斯损.曰.何谓也.吉而济.凶而救之谓益.吉而恃.凶而怠之谓损.或问曰.时群忌.曰.此天地之数也.非吉凶所生也.东方主生.死者不鲜.西方主杀.生者不寡.南方火也.居之不燋.北方水也.蹈之不沈.汉时俗有方忌如西益宅谓之不祥必有死亡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之类是也故甲子昧爽.殷灭周兴.咸阳之地.秦亡汉隆. 或问五三之位周应也.五三五星三辰元命苞曰殷纣之时五星聚于房房者苍神之精周据而兴龙虎龙当作尾之会晋祥也.晋献公问于卜偃曰攻虢何月也曰童谣有之曰丙之农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曰.官府设陈.富贵者值之.布衣寓焉.不符其爵也.狱犴若居.有罪者触之.贞良入焉.不受其罚也.或曰.然则日月可废欤.曰.否.曰.元辰.先王所用也.人承天地.故动静顺焉.顺其阴阳.顺其日辰.顺其度数.内有顺实.外有顺文.文实顺.理也.休征之符.自然应也.故盗泉朝歌.孔墨不由.恶其名者.顺其心也.苟无其实.徼福于忌.斯成难也. 或曰.祈请者诚以接神.自然应也.故精以底之.牺牲玉帛以昭祈请.吉朔以通之.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请云祈云.酒膳云乎哉.非其礼则或愆.非其请则不应.或问祈请可否.曰.气物应感则可.性命自然则否.应感如土龙致雨之类或问避疾厄.有诸.曰.夫疾厄.何为者也.非身则神.身不可避.神不可逃.可避非身.可逃非神也.持身随天.万里不逸.譬诸孺子掩目巨夫之掖.而曰逃可乎. 或问人形有相.曰.盖有之焉.夫神气.形容之相包也.自然矣.贰之于行.参之于时.相成也.亦参相败也.其数众矣.其变多矣.亦有上中下品云尔.或问神仙之术.曰.诞哉.末之也已矣.圣人弗学.非恶生也.终始运也.短长数也.运数非人力之为也.曰.亦有仙人乎.曰.僬侥桂莽.产乎异俗.就有仙人.亦殊类矣. 或问有数百岁人乎.曰.力称乌获.乌获秦武王力士捷言羌亥.羌亥疑竖亥之误勇斯贲育.孟贲齐人能生拔牛角夏育卫人圣云仲尼.寿称彭祖.彭祖者殷大夫姓籛名鉴物有俊杰.不可诬也. 或问凡寿者必有道.非习之功.曰.夫惟寿.则惟能用道.惟能用道.则性寿矣.苟非其性也.修之不至也.学必至圣.可以尽性.寿必用道.所以尽命.或曰.人有变化而仙者.信乎.曰.未之前闻也.然则异也.异谓怪异非仙也.男化为女者有矣.死人复生者有矣.献帝兴平六年越隽男子化为女子四年武陵女子死十四日复活夫岂人之性哉.气数不存焉. 或问曰.养有性乎.曰.养性秉中和.守之以生而已.爱亲爱德爱力爱神之谓啬.否则不宜.过则不澹.故君子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滞底.昏乱百度则生疾.故喜怒哀乐思虑必得其中.所以养神也.寒暄盈虚消息必得其中.所以养神也.善治气者.由禹之治水也.若夫导引蓄气.历藏内视.过则失中.可以治疾.皆养性之非圣术也.夫屈者以乎申也.蓄者以乎虚也.内者以乎外也.气宜宣而遏之.体宜调而矫之.神宜平而抑之.必有失和者矣.夫善养性者无常术.得其和而已矣.邻脐二寸谓之关.黄庭外景经曰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门前命门呼吸庐间入丹田解云关元在脐下三寸元阳之命在其前悬精如镜明照一身不休是道关者.所以关藏呼吸之气.以禀授四气也.故长气者以关息.气短者.其息稍升.其脉稍促.其神稍越.至于以肩息而气舒.其神稍专.至于以关息而气衍矣.故道者.常致气于关.是谓要术.凡阳气生养.阴气消杀.和喜之徒.其气阳也.故养性者.崇其阳而绌其阴.阳极则亢.阴结则凝.亢则有悔.凝则有凶.夫物不能为春.天春而生.人则不然.存吾春而已矣.药者.疗也.所以治疾也.无疾.则勿药可也.肉不胜食气.况于药乎.寒斯热.热则致滞.阴药之用也.唯适其宜则不为害.若已气平也.则必有伤.唯针火亦如之.故养性者.不多服也.唯在乎节之而已矣. 或问仁者寿.何谓也.曰.仁者内不伤性.外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人.处正居中.形神以和.故咎征不至而休嘉集之.寿之术也.曰.颜冉何.曰.命也.麦不终夏.花不济春.如和气何.言麦虽不逾夏而秀花虽不越春而荣其如和气之保合何虽云其短.长亦在其中矣. 或问黄白之俦曰.傅毅论之当也.燔埴为瓦则可.埴黏土也烁瓦为铜则不可.以自然验于不然.诡哉.敌犬羊之肉以造马牛.不几矣.不其然欤.世称纬书.仲尼之作也.臣悦叔父故司空爽辨之.盖发其伪也.有起于中兴之前.终张之徒之作乎.起于哀平或曰.杂曰以己杂仲尼乎.以仲尼杂己乎.若彼者.以仲尼杂己而已.然则可谓八十一首.非仲尼之作矣.或曰.燔诸曰.仲尼之作则否.有取焉则可.曷其燔.在上者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或问卜筮,说:德行增益,过失减损。问:什么意思?吉利时应努力,不利时要加以救济才算是增益。吉利时依靠运势,不利时则容易懈怠才算是损失。又问,时机不佳,说:这是天地的循环规律,并不是吉凶所决定的。东方主生,死亡并不常见。西方主杀,生者不少。南方是火,居住在那里不会受到烧灼;北方是水,踏入其中不会淹没。汉朝时流行一种方忌,比如西益住宅就是不祥的象征,必定会有死亡。商家门不宜朝向南方,征家门不宜朝向北方等等。因此,甲子时期商道黯淡,商朝灭亡,周朝兴起;咸阳地区秦亡汉兴。 又问五三位置的周应是什么意思?五三五星三辰代表周朝的命运预兆。在殷纣王时期,五星聚集在东方用来指示当时殷的神灵之精神,周朝借此来兴盛。也有龙会虎尾之说,意味着晋献公向卜偃咨询强攻虢国的最佳时机,卜偃回答说:“童谣有云,丙月间农夫看见龙尾伏藏在辰时,表示要等待天干地支的完美配合,就可以攻下虢国。这是时机的预兆。”官府设陈设宴席,富贵之人赴宴,平民闹市区居住,没有符合自己爵位的待遇。囹圄中的囚犯,触犯了法律的人,被惩罚的都不入场参加宴会。也有人问道:“那么,日月可废弃吗?”回答说:“不可。元辰是古代君王所使用的,人类遵循天地之间,所以动静向天顺应。要顺应阴阳,顺应日辰,顺应度数。内在有顺应实际的,外在有顺应文化的。文化和实际相顺应,才是合理的。休征之符自然就会应验。所以泉水就涌出,朝歌就显灵。孔墨之学就没有经过。对名字不喜欢的人只是顺应了自己内心的欲望。如果没有实际行动,希望就会转向忌讳,就会产生困难。 又有人问,祈求神灵是否真的可以得到回应?回答说:只要气氛感应的话,就能得到回应。性命自然的情况是不可能的。气氛感应可以比喻为土地上的巨龙引起雨水等现象。也有人问如何避免厄运之类的问题。回答说:厄运是指什么?如果不是是身体问题,那就是精神方面的。身体无法避免,精神也无法逃避。可以避免的不是身体,可以逃避的不是精神。保持身体与自然同步,就能够万里不逸。比如,把孩子蒙住眼睛,他就会说逃不了。有人问人的形体是否有相相之说。回答说,确实有之。人的神气和容貌相互影响,是自然的现象。在行为上也有相互关联,与时间也有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事物很多,变化也很多。也会有上中下等品质。又有人问仙人之术。回答说,这是虚幻的,实际上并不存在。圣人并不学习这些,不是因为不喜欢生活,而是因为尊奉运势,短长数目。运数不由人力决定。也有仙人存在吗?回答说:有屈原、宋玉、桂莽等人被尊奉为仙人,但他们与常人也是不同的。 还有人问是否有活到百岁以上的人存在?回答说:有称为乌获的力士,秦武王身强力壮,捷言、羌亥等也被赞扬过。孟贲能够生生拔起牛的角,夏育被称为卫国的圣人,云仲尼拥有较长的寿命,被尊称为彭祖。彭祖是殷朝时的大夫,姓籛名鉴,有才华,不容


简介

《申鉴》是中国东汉末思想家荀悦的政治、哲学论著。《后汉书》本传说,荀悦志在匡辅献帝,因曹操揽政,“谋无所用,乃作《申鉴》”。意为重申历史经验,供皇帝借鉴。全书5卷,包括《政体》、《时事》、《俗嫌》、《杂言》5篇。明代黄省曾做了注释,有明嘉靖四年黄氏文始堂刊本,涵芬楼《四部丛刊》影印明文始堂本等。《申鉴》有明黄省曾所作注,《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引据博洽,多得悦旨”。有《龙溪精舍丛书》本、《小万卷楼丛书》本以及《四部丛刊》影印明文始堂刊本。



淮南子.泰族训

〔刘安〕 〔汉〕

故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化者也。

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是以精诚感之者也。

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故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

盐铁论-忧边第十二

〔桓宽〕 〔汉〕

大夫曰:“文学言:‘天下不平,庶国不宁,明王之忧也。

’故王者之于天下,犹一室之中也,有一人不得其所,则谓之不乐。

故民流溺而弗救,非惠君也。

国家有难而不忧,非忠臣也。

夫守节死难者,人臣之职也。

衣食饥寒者,慈父之道也。

今子弟远劳于外,人主为之夙夜不宁,群臣尽力毕议,册滋国用。

故少府丞令请建酒榷,以赡边,给战士,拯民于难也。

为人父兄者,岂可以已乎!

内省衣食以恤在外者,犹未足,今又欲罢诸用,减奉边之费,未可为慈父贤兄也。

” 文学曰:“周之季末,天子微弱,诸侯力政,故国君不安,谋臣奔驰。

何者?

敌国众而社稷危也。

今九州同域,天下一统,陛下优游岩廊,览群臣极言至论,内咏雅、颂,外鸣和銮,纯德粲然,并于唐、虞,功烈流于子孙。

夫蛮、貊之人,不食之地,何足以烦虑,而有战国之忧哉?

若陛下不弃,加之以德,施之以惠,北夷必内向,款塞自至,然后以为胡制于外臣,即匈奴没齿不食其所用矣。

” 大夫曰:“圣主思中国之未宁,北边之未安,使故廷尉评等问人间所疾苦。

拯恤贫贱,周赡不足。

群臣所宣明王之德,安宇内者,未得其纪,故问诸生。

诸生议不干天则入渊,乃欲以闾里之治,而况国家之大事,亦不几矣!

发于畎亩,出于穷巷,不知冰水之寒,若醉而新寤,殊不足与言也。

” 文学曰:“夫欲安民富国之道,在于反本,本立而道生。

顺天之理,因地之利,即不劳而功成。

夫不修其源而事其流,无本以统之,虽竭精神,尽思虑,无益于治。

欲安之适足以危之,欲救之适足以败之。

夫治乱之端,在于本末而已,不至劳其心而道可得也。

孔子曰:‘不通于论者难于言治,道不同者,不相与谋。

’今公卿意有所倚,故文学之言,不可用也。

” 大夫曰:“吾闻为人臣者尽忠以顺职,为人子者致孝以承业。

君有非,则臣覆盖之。

父有非,则子匿逃之。

故君薨,臣不变君之政,父没,则子不改父之道也。

春秋讥毁泉台,为其隳先祖之所为,而扬君父之恶也。

今盐、铁、均输,所从来久矣,而欲罢之,得无害先帝之功,而妨圣主之德乎?

有司倚于忠孝之路,是道殊而不同于文学之谋也。

” 文学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

鲁定公序昭穆,顺祖祢,昭公废卿士,以省事节用,不可谓变祖之所为,而改父之道也?

二世充大阿房以崇绪,赵高增累秦法以广威,而未可谓忠臣孝子也。

申鉴·政体第一

〔荀悦〕 〔汉〕

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群籍以纬之.咏之歌之.弦之舞之.前鉴既明.后复申之.故古之圣王.其于仁义也.申重而已.笃序无强.谓之申鉴.圣汉统天.惟宗时亮.其功格宇宙.粤有虎臣乱政.虎臣汉兴辅弼之臣乱治也时亦惟荒圯湮.治荒曰荒兹洪轨仪.鉴于三代之典.王允迪厥德.迪蹈也功业有尚.天道在尔.惟帝茂止.陟降肤止.万国康止.允出兹.斯行远矣.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以统其精气.刚柔以品其群形.仁义以经其事业.是为道也.故凡政之大经.法教而已矣.教者.阳之化也.法者.阴之符也.仁也者.慈此者也.义也者.宜此者也.礼也者.履此者也.信也者.守此者也.智也者.知此者也.是故好恶以章之.喜怒以莅之.哀乐以恤之.若乃二端不愆.二端者教与法也五德不离.五德者仁义礼智信也六节不悖.六节者好恶喜怒哀乐也则三才允序.五事交备.百工惟厘.庶绩咸熙.天作道.皇作极.臣作辅.民作基.惟先哲王之政.一曰承天.二曰正身.三曰任贤.四曰恤民.五曰明制.六曰立业.承天惟允.正身惟常.任贤惟固.恤民惟勤.明制惟典.立业惟敦.是谓政体也.致治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末由行矣.俗乱则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轨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道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能充其求矣.是谓四患.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民不畏死.不可惧以罪.民不乐生.不可观按汉书作劝字以善.虽使■布五教.咎繇作士.政不行焉.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此政之当崇者一也君子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而已.故在上者审则仪道以定好恶.善恶要于功罪.毁誉效于准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或诈伪以荡众心.故事无不核.物无不切.善无不显.恶无不彰.俗无奸怪.民无淫风.百姓上下睹利害之存乎己也.故肃恭其心.慎修其行.内不忒惑.外无异望.虑其睹去徼幸.无罪过不忧惧.请谒无所听.财赂无所用.则民志平矣.是谓正俗.此政之当崇者二也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朴以加小人.治其刑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不忌刑.况于辱乎.若夫中人之伦.则刑礼兼焉.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途.是谓章化.此政之当崇者三也小人之情.缓则骄.骄则恣.恣则急.急则怨.怨则畔.危则谋乱.安则思欲.非威强无以惩之.故在上者.必有武备.以戒不虞.以遏寇虐.安居则寄之内政.有事则用之军旅.是谓秉威.此政之当崇者四也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人主不妄赏.非徒爱其才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徒慎其刑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赏及淫人则善无所劝而为善者止矣罚不惩.谓之纵恶.罚及善人则恶无所惩而为恶者纵矣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治国矣.是谓统法.此政之当崇者五也四患既蠲.五政既立.行之以诚.守之以固.简而不怠.疏而不失.无为为之.使自施之.无事事之.使自交之.不肃而治.垂拱揖逊而海内平矣.是谓为政之方也.惟修六则以立道经.一曰中.二曰和.三曰正.四曰公.五曰诚.六曰通.以天道作中.以地道作和.以仁德作正.以事物作公.以身极作诚.以变量作通.易传曰通其变又曰变则通是谓道实.惟恤十难以任贤能.一曰不知.二曰不进.三曰不任.四曰不终.五曰以小怨弃大德.六曰以小过黜大功.七曰以小失掩大美.八曰以讦奸伤忠正.九曰以邪说乱正度.十曰以谗嫉废贤能.是谓十难.十难不除.则贤臣不用.用臣不贤.则国非其国也. 惟察九风以定国常.一曰治.二曰衰.三曰弱.四曰乖.五曰乱.六曰荒.七曰叛.八曰危.九曰亡.君臣亲而有礼.百僚和而不同.让而不争.勤而不怨.无事惟职是司.此治国之风也.礼俗不一.位职不重.小臣谗嫉.庶人作议.此衰国之风也.君好让.臣好逸.士好游.民好流.此弱国之风也.君臣争明.朝廷争功.士大夫争名.庶人争利.此乖国之风也.上多欲.下多端.法不定.政多门.此乱国之风也.以侈为博.以伉为高.以滥为通.遵礼谓之劬.守法谓之固.此荒国之风也.以苛为密.以利为公.以割下为能.以附上为忠.此叛国之风也.上下相疏.内外相蒙.小臣争宠.大臣争权.此危国之风也.上不访.下不谏.妇言用.私政行.此亡国之风也.故上必察乎国风也. 惟慎庶狱以昭人情.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文万物之大极曰死.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死者不可以生.刑者不可以复.故先王之刑也.官师以成之.棘槐以断之.周礼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又王制曰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击木之下情讯以宽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刑斯断.乐不举.施刑之日则弛悬慎之至也.刑哉刑哉.其慎矣夫.惟稽五赦以绥民中.一曰原心.心可矜也二曰明德.德可释也三曰劝功.功可准也四曰褒化.化所关也五曰权计.权时之宜非常典也凡先王之攸赦.必是族也.非是族焉.刑兹无赦.族类也天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上有师傅.下有燕臣.大则讲业.小则咨询.不拒直辞.不耻下问.公私不愆.外内不贰.是谓有交.问明于治者其统近.万物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家.治乱之本在左右.内正立而四表定矣. 问通于道者其守约.有一言而可常行者.恕也.有一行而可常履者.正也.恕者.仁之术也.正者.义之要也.至哉.此谓道根.万化存焉尔.是谓不思而得.不为而成.执之胸心之间.而功覆天下也.自天子达于庶人.好恶哀乐.其修一也.丰约劳佚.各有其制.上足以备礼.下足以备乐.夫是谓大道.天下国家一体也.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民为手足.下有忧民.则上不尽乐.下有饥民.则上不备膳.下有寒民.则上不具服.徒跣而垂旒.非礼也.故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问君以至美之道道民.民以至美之物养君.君降其惠.民升其功.此无往不复.相报之义也.故太平备物.非极欲也.物损礼阙.非谦约也.其数云耳.问人主有公赋无私求.有公用无私费.有公役无私使.有公赐无私惠.有公怒无私怨.私求则下烦而无度.是谓伤清.私费则官耗而无限.是谓伤制.私使则民挠扰而无节.是谓伤义.私惠则下虚望而无准.是谓伤正.正谓赐予之正私怨则下疑惧而不安.是谓伤德.问善治民者.治其性也.或曰.冶金而流.去火则刚.激水而升.舍之则降.恶平声乎治.曰.不去其火则常流.激而不止则常升.故大冶之炉.可使无刚.则踊水之机.可使无降.善立教者若兹.则终身治矣.故凡器可使与颜冉同趋.投百金于前.白刃加其身.虽巨跖弗敢掇也.善立法者若兹.则终身不掇矣.故跖可使与伯夷同功. 问民由水也.济大川者.太上乘舟.其次泅.泅浮行水上也泅者劳而危.乘舟者逸而安.虚入水则必溺矣.以知能治民者.泅也.以道德治民者.舟也.纵民之情谓之乱.绝民之情谓之荒.曰.然则如之何.曰.为之限.使弗越也.为之地亦勿越.故水可使不滥.不可使无流.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禁之至于不禁.令亦如之.若乃肆情于身而绳欲于众.行诈于官而矜实于民.求己之所有余.夺下之所不足.舍己之所易.责人之所难.怨之本也.谓理之源斯绝矣.自上御下.犹夫钓者焉.隐于手.按手下当有而字应于钩.则可以得鱼.自近御远.犹夫御马焉.和于手而调于衔.则可以使马.故至道之要.不于身非道也.睹孺子之驱鸡也而见御民之方.孺子驱鸡者.急则惊.缓则滞.方其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南.方其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北.迫则飞.疏则放.志闲则比之.比近也?

鸡志闲然后近之则不惊流缓而不安则食之.食之则不滞不驱之驱.驱之至者也.志安则循路而入门.太上不空市.其次不偷窃.其次不掠夺.上以功惠绥民.下以财力奉.是以上下相与.空市则民不与.民不与则为巧诈而取之.谓之偷窃.偷窃则民备之.备之而不得.则暴迫而取之.谓之掠夺.民必交争.则祸乱矣.或曰.圣王以天下为乐.曰.否.圣王以天下为忧.天下以圣王为乐.凡主以天下为乐.天下以凡主为忧.圣王屈己以申天下之乐.凡主伸己以屈天下之忧.申天下之乐.故乐亦报之.屈天下之忧.故忧亦及之.天下之道也.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衰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以贵高人.二曰以富奉身.三曰以报肆心.治世之位.真位也.衰世之位.则生灾矣.苟高人.则必损之.灾也.苟奉身.则必遗之.灾也.苟肆心.则必否之.灾也. 治世之臣.所贵乎顺者三.一曰心顺.二曰职顺.三曰道顺.治世之顺.真顺也.衰世之顺.生逆也.体苟顺则逆节.乱苟顺则逆忠事苟顺则逆道.高下失序则位轻.班级不固则位轻.汉爵有二十级禄薄卑宠则位轻.官职屡改则位轻.迁转烦渎则位轻.黜陟不明则位轻.待臣不以礼则位轻.夫位轻而政重者.未之有也.圣人之大宝曰位.轻则丧吾宝也. 好恶之不行.其俗尚矣.嘉守节而轻狭陋.疾威福而尊权右.贱求欲而崇克济.贵求己而荣华誉.万物类是已.夫心与言.言与事.参相应也.好恶毁誉赏罚.参相福也.六者有失.则实乱矣.守实者益荣.求己者益达.处幽者益明.然后民知本也.

竹扇赋

〔班固〕 〔汉〕

青青之竹形兆直,妙华长秆纷实翼。

杳筱丛生于水泽,疾风时纷纷萧飒。

削为扇翣成器美,托御君王供时有。

度量异好有圆方,来风辟暑致清凉。

安体定神达消息,百王传之赖功力,寿考康宁累万亿。

淮南子·主术训

〔刘安〕 〔汉〕

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

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

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

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

进退应时,动静循理,不为丑美好憎,不为赏罚喜怒,名各自名,类各自类,事犹自然,莫出于己。

故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纩塞耳所以掩聪,天子外屏所以自障。

故所理者远,则所在者迩。

所治者大,则所守者小。

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

若欲规之,乃是离之。

若欲饰之,乃是贼之。

天气为魂,地气为魄,反之玄房,各处其宅,守而勿失,上通太一。

太一之精,通于天道,天道玄默,无容无则,大不可极,深不可测,尚与人化,知不能得。

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

甘雨时降,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月省时考,岁终献功,以时尝谷,祀于明堂。

明堂之制,有盖而无四方,风雨不能袭,寒暑不能伤,迁延而入之,养民以公。

其民朴重端悫,不纷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

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和同,是故威厉而不杀,刑错而不用,法省而不烦。

故其化如神。

其地南至交止,北至幽都,东至谷,西至三危,莫不听从。

当此之时,法宽刑缓,囹圄空虚,而天下一俗,莫怀奸心。

末世之政则不然。

上好取而无量,下贪狼而无让,民贫苦而仇争,事力劳而无功,智诈萌兴,盗贼滋彰,上下相怨,号令不行。

执政有司,不务反道矫拂其本,而事修其末,削薄其德,曾累其刑,而欲以为治,无以异于执弹而来鸟,捭而狎犬也,乱乃逾甚。

夫水浊则鱼佥,政苛则民乱。

故夫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供其嗜欲,适其饥饱,违其怒恚。

然而不能终其天年者,形有所劫也。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

不直之于本,而事之于末,璧犹扬果而弭尘,抱薪以救火也。

故圣人事省而易治,求寡而易澹,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

块然保真,抱德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景之像形,其所修者本也。

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为贵。

至精为神。

夫疾呼不过闻百步,志之所在,逾于千里。

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归之,而莫使之然。

故至精之像,弗招而自来,不麾而自住,窈窈冥冥,不知为之者谁,而功自成。

智者弗能诵,辩者弗能形。

昔孙叔敖恬卧,而郢人无所害其锋。

市南宜辽弄丸,而两家之难无所关其辞。

鞅合铁铠,目扼?

14,其于以御兵刃,县矣。

券契束帛,刑罚斧钺,其于以解难,薄矣。

待目而照见,待言而使令,其于为治,难矣。

蘧伯玉为相,子贡往观之,曰:“何以治国?

”曰:“以弗治治之。

”简子欲伐卫,使史黯往觌焉,还报曰:“蘧伯玉为相,未可以加兵。

”固塞险阻,何足以致之!

故皋陶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有贵于言者也。

师旷瞽而为太宰,晋无乱政,有贵于见者也。

故不言之令,不视之见,此伏牺、神农之所以为师也。

故民之化也,不从其所言而从所行。

故齐庄公好勇,不使斗争,而国家多难,其渐至于崔杼之乱。

顷襄好色,不使风议,而民多昏乱,其积至昭奇之难。

故至精之所动,若春气之生,秋气之杀也,虽驰传鹜置,不若此其亟。

故君人者,共犹射者乎!

于此豪末,于彼寻常矣。

故慎所以感之也。

夫荣启期一弹,而孔子三日乐,感于和。

邹忌一徽,而威王终夕悲,感于忧。

动诸琴瑟,形诸音声,而能使人为之哀乐,县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其诚心弗施也。

宁戚商歌车下,桓公喟然而寤。

至精入人深矣。

故曰:乐听其音,则知其俗。

见其俗,则知其化。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而谕文王之志,见微以知明矣。

延陵季子听鲁乐,而知殷、夏之风,论近以识远也。

作之上古,施及千岁,而文不灭。

况于并世化民乎!

汤之时,七年旱,以身祷于桑林之际,而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

抱质效诚,感动天地,神谕方外。

令行禁止,岂足为哉!

古圣王至精形于内,而好憎忘于外,出言以副情,发号以明旨,陈之以礼乐,风之以歌谣,业贯万世而不壅,横扃四方而不穷,禽兽昆虫,与之陶化,又况于执法施令乎!

故太上神化,其次使不得为非,其次赏贤而罚暴。

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

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人主之于用法,无私好憎,故可以为命。

夫权轻重不差?

15首,扶拨枉桡不失针锋,直施矫邪不私辟险。

奸不能枉,谗不能乱,德无所立,怨无所藏,是任术而释人心者也。

故为治者不与焉。

夫舟浮于水,车转于陆,此势之自然也。

木击折,水戾破舟,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知故不载焉。

是故道有智则惑,德有心则险,心有目则眩。

兵莫よ于志,而莫邪为下。

寇莫大于阴阳,而χ鼓为小。

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刑之,万世传之,而以无为为之,故国有亡主,而世无废道。

人有困穷,而理无不通。

由此观之,无为者,道之宗。

故得道之宗,应物无穷,任人之才,难以至治。

汤、武,圣主也,而不能与越人乘干舟而浮于江湖。

伊尹,贤相也,而不能与胡人骑原马而服驹余。

孔、墨博通,而不能与山居者入榛薄险阻也。

由此观之,则人知之于物也浅矣,而欲以遍照海内,存万方,不因道之数,而专己之能,则其穷不达矣。

故智不足以治天下也。

桀之力,制<角各>伸钩,索铁歙金,椎移大牺,水杀鼋鼍,陆捕熊罴。

然汤革车三百乘,困之鸣条,擒之焦门。

由此观之,勇力不足以持天下矣。

智不足以为治,勇不足以为强,则人材不足任,明也。

而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

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陷井之无鼋鼍,隘也。

园中之无修木,小也。

夫举重鼎者,力少而不能胜也,及至其移徙之,不待其多力者。

故千人之群无绝梁,万人之聚无废功。

夫华骝、绿耳,一日而至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鸱夜撮蚤蚊,察分秋豪,昼日颠越,不能见丘山,形性诡也。

夫蛇游雾而动,应龙乘云而举,猿得木而捷,鱼得水而鹜。

故古之为车也,漆者不画,凿者不斫,工无二伎,士不兼官,各守其职,不得相奸,人得其宜,物得其安。

是以器械不苦,而职事不曼。

夫责少者易偿,职寡者易守,任轻者易权。

上操约省之分,下效易为之功,是以君臣弥久而不相厌。

君人之道,其犹零星之尸也,俨然玄默,而吉祥受福。

是故得道者不为丑饰,不为伪善,一人被之而不袤,万人蒙之而不褊。

是故重为惠,若重为暴,则治道通矣。

为惠者,尚布施也。

无功而厚赏,无劳而高爵,则守职者懈于官,而游居者亟于进矣。

为暴者,妄诛也。

无罪者而死亡,行直而被刑,则修身者不劝善,而为邪者轻犯上矣。

故为惠者生奸,而为暴者生乱。

奸乱之俗,亡国之风。

是故明主之治,国有诛者而主无怒焉,朝有赏者而君无与焉。

诛者不怨君,罪之所当也。

赏者不德上,功之所致也。

民知诛赏之来,皆在于身也。

故务功修业,不受赣于君。

是故朝廷芜而无迹,田野辟而无草。

故太上,下知有之。

桥直植立而不动,俯仰取制焉。

人主静漠而不躁,百官得修焉。

譬而军之持麾者,妄指则乱矣。

慧不足以大宁,智不足以安危,与其誉尧而毁桀也,不如掩聪明而反修其道也。

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

廉俭守节,则地生之财。

处愚称德,则圣人为之谋。

是故下者万物归之,虚者天下遗之。

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暗,虚心而弱志。

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于是乃始陈其礼,建以为基。

是乘众势以为车,御众智以为马。

虽幽野险途,则无由惑矣。

人主深居隐处以避燥湿,闺门重袭以避奸贼,内不知闾里之情,外不知山泽之形,帷幕之外,目不能见十里之前,耳不能闻百步之外。

天下之物,无不通者,其灌输之者大,而斟酌之者众也。

是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乘众人之智,则天下之不足有也。

专用其心,则独身不能保也。

是故人主覆之以德,不行其智,而因万人之所利。

夫举踵天下而得所利,故百姓载之上,弗重也,错之前,弗害也,举之而弗高也,推之而弗厌。

主道员者,运转而无端,化育如神,虚无因循,常后而不先也。

臣道员者,运转而无方,论是而处当,为事先倡,守职分明,以立成功也。

是故君臣异道则治,同道则乱。

各得其宜,处其当,则上下有以相使也。

夫人主之听治也,虚心而弱志,清明而不暗。

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者,则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治国之道明矣。

文王智而好问,故圣。

武王勇而好问,故胜。

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千钧之重,乌获不能举也。

众人相一,则百人有余力矣。

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则乌获不足恃。

乘众人之制者,则天下不足有也。

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

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

岂其人事不至哉?

其势不可也。

夫推而不可为之势,而不修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其功,而况当世之主乎!

夫载重而马羸,虽造父不能以致远。

车轻马良,虽中工可使追速。

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

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

是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

聋者可令嚼筋,而不可使有闻也。

者可使守圉,而不可使言也。

形有所不周,而能有所不容也。

是故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

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

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

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

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

人主贵正而尚忠,忠正在上位,执正营事,则谗佞奸邪无由进矣。

譬犹方员之不相盖,而巨直之不相入。

夫鸟兽之不可同群者,其类异也。

虎鹿之不同游者,力不敌也。

是故圣人得志而在上位,谗佞奸邪而欲犯主者,譬犹雀之见,而鼠之遇狸也,亦必无余命也。

是故人主之一举也,不可不慎也。

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

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乖,群臣怨,百姓乱。

故一举而不当,终身伤。

得失之道,权要在主。

是绳正于上,木直于下,非有事焉,所缘以修者然也。

故人主诚正,则直士任事,而奸人伏匿矣。

人主不正,则邪人得志,忠者隐蔽矣。

夫人主之所以莫扌瓜玉石而扌瓜瓜瓠者,何也?

无得于玉石,弗犯也。

使人主执正持平,如从绳准高下,则群臣以邪来者,犹以卵投石,以火投水。

故灵王好细要,而民有杀食自饥也。

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

由此观之,权势之柄,其以移风易俗矣。

尧为匹夫,不能仁化一里,桀在上位,令行禁止。

由此观之,贤不足以为治,而势可以易俗明矣。

《书》曰:“一人有庆,万民赖之。

”此之谓也。

天下多眩于名声,而寡察其实。

是故处人以誉尊,而游者以辩显,察其所尊显,无它故焉,人主不明分数利害之地,而贤众口之辩也。

治国则不然,言事者必究于法,而为行者必治于官。

上操其名以责其实,臣守其业以效其功,言不得过其实,行不得逾其法。

群臣辐凑,莫敢专君。

事不在法律中,而可以便国佐治,必参五行之,阴考以观其归,并用周听,以察其化。

不偏一曲,不党一事。

是以中立而遍,运照海内,群臣公正,莫敢为邪,百官述职,务致其公迹也。

主精明于上,官劝力于下,奸邪灭迹,庶功日进,是以勇者尽于军。

乱国则不然。

有众咸誉者无功而赏,守职者无罪而诛。

主上暗而不明,群臣党而不忠,说谈者游于辩,修行者竞于住。

主上出令,则非之以与。

法令所禁,则犯之以邪。

为智者务于巧诈,为勇者务于斗争。

大臣专权,下吏持势,朋党周比,以弄其上。

国虽若存,古之人曰亡矣。

且夫不治官职,而被甲兵,不随南亩而有贤圣之声者,非所以教于国也。

骐骥耳,天下之疾马也,驱之不前,引之不止,虽愚者不加体焉。

今治乱之机,辙迹可见也,而世主莫之能察,此治道之所以塞。

权势者,人主之车舆。

爵禄者,人臣之辔衔也。

是故人主处权势之要,而持爵禄之柄,审缓急之度,而适取予之节。

是以天下尽力而不倦。

夫臣主之相与也,非有父子之厚,骨肉之亲也,而竭力殊死,不辞其躯者,何也?

势有使之然也。

昔者豫让,中行文子之臣。

智伯伐中行氏,并吞其地。

豫让背其主而臣智伯。

智伯与赵襄子战于晋阳之下,身死为戮,国分为三。

豫让欲报赵襄子,漆身为厉,吞炭变音,レ齿易貌。

夫以一人之心而事两主,或背而去,或欲身徇之,岂其趋舍厚薄之势异哉?

人之恩泽使之然也。

纣兼天下,朝诸侯,人迹所及,舟楫所通,莫不宾服。

然而武王甲卒三千人,禽之于牧野。

岂周民死节,而殷民背叛哉?

其主之义德厚而号令行也。

夫疾风而波兴,木茂而鸟集,相生之气也。

是故臣不得其所欲于君者,君亦不能得其所求于臣也。

君臣之施者,相报之势也。

是故臣尽力死节以与君,君计功垂爵以与臣。

是故君不能赏无功之臣,臣亦不能死无德之君。

君德不下流于民,而欲用之,如鞭蹄马矣。

是犹不待雨而熟稼,必不不可之数也。

君人之道,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

静则下不扰矣,俭则民不怨矣。

下扰则政乱,民怨则德薄。

政乱则贤者不为谋,德薄则勇者不为死。

是故人主好鸷鸟猛兽,珍怪奇物,狡躁康荒,不爱民力,驰骋田猎,出入不时,如此,则百官务乱,事勤财匮,万民悉苦,生业不修矣。

人主好高台深池,雕琢刻镂,黼黻文章, 绮绣,宝玩珠玉。

则赋敛无度,而万民力竭矣。

尧之有天下也,非贪万民之富而安人主之位也,以为百姓力征,强凌弱,众暴寡,于是尧乃身服节俭之行,而明相爱之仁,以和辑之。

是故茅茨不剪,采椽不断,大路不画,越席不缘,大羹不和,粢食不?

16。

巡狩行教,勤劳天下,周流五岳。

岂其奉养不足乐哉!

举天下而以为社稷,非有利焉。

年衰志悯,举天下而传之舜,犹却行而脱屣也。

衰世则不然。

一日而有天下之富,处人主之势,则竭百姓之力,以奉耳目之欲,志专在宫室台榭,陂池苑囿,猛兽熊罴,玩好珍怪。

是故贫民糟糠不接于口,而虎狼熊罴厌刍豢。

百姓短褐不完,而宫室衣锦绣。

人主急兹无用之功,百姓黎民,憔悴于天下。

是故使天下不安其性。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

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

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是故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修者以为阎榱,短者以为朱儒开栌。

无小大修短,各得其所宜。

规矩方圆,各有所施。

天下之物,莫凶于鸡毒,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

是故林莽之材,犹无可弃者,而况人乎?

今夫朝廷之所不举,乡曲之所不誉,非其人不肖也,其所以官之者非其职也。

鹿之上山,獐不能也,及其下,牧竖能追之。

才有所修短也。

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

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人有其才,物有其形,有任一而太重,或任百而尚轻。

是故审豪厘计者,必遗天下之大数。

不失小物之选者,惑于大数之举。

譬犹狸之不可使搏牛,虎之不可使捕鼠也。

今人之才,或欲平九州,并方外,存危国,继绝世,志在直道正邪,决烦理,而乃责之以闺阁之礼,奥之间。

或佞巧小具,谄进愉说,随乡曲之俗,卑下众人之耳目,而乃任之以天下之权,治乱之机。

是犹以斧赞刂毛,以刀伐木也,皆失其宜矣。

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

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

百官修同,群君辐凑,喜不以赏赐,怒不以罪诛。

是故威立而不废,聪明光而不蔽,法令察而不苛,耳目达而不暗,善否之情,日陈于前而无所逆。

是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

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近者安其性,远者怀其德。

所以然者,何也?

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者也。

故假舆马者,足不劳而致千里。

乘舟楫者,不能游而绝江海。

夫人主之情,莫不欲总海内之智,尽众人之力,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

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

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

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

是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

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

暗主则不然。

所爱习亲近者,虽邪枉不正,不能见也。

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

有言者穷之以辞,有谏者诛之以罪。

如此而欲照海内,存万方,是犹塞耳而听清浊,掩目而视青黄也,其离聪明则亦远矣!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

县法者,法不法也。

设赏者,赏当赏也。

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

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

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其立君也,所以刂有司,使无专行也。

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

人莫得自恣,则道胜。

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

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

夫寸生于粟,々生于日,日生于形,形生于景,此度之本也。

乐生于音,音生于律,律生于风,此声之宗也。

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故通于本者不乱于末,睹于要者不惑于详。

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

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

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

所谓亡国,非无君也,无法也。

变法者,非无法也,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

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圣主之治也,其犹造父之御。

齐辑之于辔衔之际,而急缓之于唇吻之和。

正度于胸臆之中,而执节于掌握之间。

内得于心中,外合于马志。

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

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

诚得其术也。

是故权势者,人主之车舆也。

大臣者,人主之驷马也。

体离车舆之安,而手失驷马之心,而能不危者,古今未有也。

是故舆马不调,王良不足以取道。

君臣不和,唐、虞不能以为治。

执术而御之,则管、晏之智尽矣。

明分以示之,则庶、乔之奸止矣。

夫据除而窥井底,虽达视犹不能见其晴,借明于鉴以照之,则寸分可得而察也。

是故明主之耳目不劳,精神不竭,物至而观其象,事来而应其化,近者不乱,远者治也。

是故不用适然之数,而行必然之道,故万举而无遗策矣。

今夫御者,马体调于车,御心和于马,则历险致远,进退周游,莫不如志。

虽有骐骥耳之良,臧获御之,则马反自恣,而人弗能制矣。

故治者不贵其自是,而贵其不得为非也。

故曰:勿使可欲,毋曰弗求,勿使可夺,毋曰不争。

如此,则人材释而公道行矣。

美者正于度,而不足者建于用,故海内可一也。

夫释职事而听非誉,弃公劳而用朋党,则奇材佻长而干次,守官者雍遏而不进。

如此,则民俗乱于国,而功臣争于朝。

故法律度量者,人主之所以执下,释之而不用,是犹无辔衔而驰也,群君百姓反弄其上。

是故有术则制人,无术则制于人。

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猿失木,而禽于狐狸,非其处也。

君人者释所守而与臣下争,则有司以无为持位,守职者以从君取容。

是以人臣藏智而弗用,反以事转任其上矣。

夫富贵者之于劳也,达事者之于察也,骄恣者之于恭也,势不及君。

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为之,则智日困而自负其责也。

数穷于下,则不能伸理。

行堕于国,则不能专制。

智不足以为治,威不足以行诛,则无以与天下交也。

喜怒形于心者,欲见于外,则守职者离正而阿上,有司枉法而从风,赏不当功,诛不应罪,上下离心,而君臣相怨也。

是以执政阿主,而有过则无以责之。

有罪而不诛,则百官烦乱,智弗能解也。

毁誉萌生,而明不能照也。

不正本而反自然,则人主逾劳,人臣逾逸,是犹代庖宰剥牲,而为大匠斫也。

与马竞走,筋绝而弗能及,上车执辔,则马?

17于衡下。

故伯乐相之,王良御之,明主乘之,无御相之劳而致千里者,乘于人资以为羽翼也。

是故君人者,无为而有守也,有为而无好也。

有为则谗生,有好则谀起。

昔者齐桓公好味,而易牙烹其首子而饵之。

虞君好宝,而晋献以璧马钓之。

胡王好音,而秦穆公以女乐诱之。

是皆以利见制于人也。

故善建者不拔。

夫火热而水灭之,金刚而火销之,木强而斧伐之,水流而土遏之,唯造化者,物莫能胜也。

故中欲不出谓之扃,外邪不入谓之塞。

中扃外闭,何事之不节!

外闭中扃,何事之不成?

弗用而后能用之,弗为而后能为之。

精神劳则越,耳目淫则竭。

故有道之主,灭想去意,清虚以待,不伐之言,不夺之事,循名责实,使有司,任而弗诏,责而弗教,以不知为道,以奈何为宝。

如此,则百官之事,各有所守矣。

摄权势之柄,其于化民易矣。

卫君役子路,权重也。

景、桓公臣管晏,位尊也。

怯服勇而愚制智,其所托势者胜也。

故枝不得大于,末不强于本,则轻重大小,有以相制也。

若五指之属于臂,搏援攫捷,莫不如志。

言以小属于大也。

是故得势之利者,所持甚小,其存甚大。

所守甚约,所制甚广。

是故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

五寸之键,制开阖之门。

岂其材之巨小足哉?

所居要也。

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口道其言,身行其志,慕义从风,而为之服役者不过数十人。

使居天子之位,则天下遍为儒、墨矣。

楚庄王伤文无畏之死于宋也,奋袂而起,衣冠相连于道,遂成军宋城之下,权重也。

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赵武灵王贝带寿而朝,赵国化之。

使在匹夫布衣,虽冠獬冠,带贝带、寿而朝,则不免为人笑也。

夫民之好善乐正,不待禁诛而自中法度者,万无一也。

下必行之令,从之者利,逆之者凶,日阴未移,而海内莫不被绳矣。

故握剑锋,以离北宫子,司马蒯蒉不使应敌。

操其觚,招其末,则庸人能以制胜。

今使乌获、藉蕃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

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

天子发号,令行禁止,以众为势也。

夫防民之所害,开民之所利,威行也,若发咸决唐。

故循流而下易以至,背风而驰易以远。

桓公立政,去食肉之兽,食粟之鸟,系之网,三举而百姓说。

纣杀王子比干而骨肉怨,<昔斤>朝涉者之胫而万民叛,再举而天下失矣。

故义者,非能遍利天下之民也,利一人而天下从风。

暴者,非尽害海内之众也,害一人而天下离叛。

故桓公三举而九合诸侯,纣再举而不得为匹夫。

故举错不可不审。

人主租敛于民也。

必先计岁收,量民积聚,知饥馑有余不足之数,然后取车舆衣食供养其欲。

高台层榭,接屋连阁,非不丽也,然民有掘穴狭庐所以托身者,明主弗乐也。

肥Ο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则明主弗甘也。

匡床席,非不宁也,然民有处边城,犯危难,泽死暴骸者,明主弗安也。

故古之君人者,其惨怛于民也。

国有饥者,食不重味。

民有寒者,而冬不被裘。

岁登民丰,乃始县钟鼓,陈干戚,君臣上下,同心而乐之,国无哀人。

故古之为金石管弦者,所以宣乐也。

兵革斧钺者,所以饰怒也。

觞酌俎豆,酬酢之礼,所以效善也。

衰菅屦,辟踊哭泣,所以谕哀也。

此皆有充于内而成像于外。

及至乱主,取民则不裁其力,求于下则不量其积,男女不得事耕织之业,以供上之求,力勤财匮,君臣相疾也。

故民至于焦唇沸肝,有今无储,而乃始撞大钟,击鸣鼓,吹竽笙,弹琴瑟,是犹贯甲胄而入宗庙,被罗纨而从军旅,失乐之所由生矣。

夫民之为生也,一人庶耒而耕,不过十亩,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妻子老弱,仰而食之,时有涔旱灾害之患,无以给上之征赋车马兵革之费。

由此观之,则人之生,悯矣!

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虽涔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流亡也。

故国无九年之畜,谓之不足。

无六年之积,谓之悯急。

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

故有仁君明王,其取下有节,自养有度,则得承受于天地,而不离饥寒之患矣。

若贪主暴君,挠于其下,侵渔其民,以适无穷之欲,则百姓无以被天和而履地德矣。

食者,民之本也。

民者,国之本也。

国者,君之本也。

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尧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

春伐枯槁,夏取果,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

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

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は夭。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豺未祭兽,{孚}不得布于野。

獭未祭鱼,网罟不得入于水。

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

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

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

孕育不得杀,?

18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

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鸟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

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

虾蟆鸣燕降,而达路除道。

阴降百泉,则修桥梁。

张中,则务种谷。

大火中,则种黍菽。

虚中,则种宿麦。

昴中,则收敛畜积,伐薪木。

上告于天,下布之民。

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实旷来远者,其道备矣。

非能目见而足行之也,欲利之也。

欲利之也,不忘于心,则官自备矣。

心之于九窍四支也,不能一事焉。

然而动静听视皆以为主者,不忘于欲利之也。

故尧为善而众善至矣,桀为非而众非来矣。

善积则功成,非积则祸极。

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所以心欲小者,虑患未生,备祸未发,戒过慎微,不敢纵其欲也。

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毂。

智欲员者,环复转运,终始无端,旁流四达,渊泉而不竭,万物并兴,莫不响应也。

行欲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通不肆志。

能欲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动废置,曲得其宜,无所击戾,无不毕宜也。

事欲鲜者,执柄持术,得要以应众,执约以治广,处静持中,运于璇枢,以一合万,若合符者也。

故心小者,禁于微也。

志大者,无不怀也。

智员者,无不知也。

行方者,有不为也。

能多者,无不治也。

事鲜者,约所持也。

古者天子听朝,公卿正谏,博士诵诗,瞽箴师诵,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宰彻其膳。

犹以为未足也,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召。

过若豪厘,而既已备之也。

夫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

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尧、舜、禹、汤、文、武,皆坦然天下而南面焉。

当此之时,鼓而食,奏《雍》而彻,已饭而祭灶,行不用巫祝,鬼神弗敢祟,山川弗敢祸,可谓至贵矣。

然而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心小矣。

《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其斯之谓欤!

武王伐纣,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朝成汤之庙,解箕子之囚。

使各处其宅,田其田,无故无新,惟贤是亲,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晏然若故有之。

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志大也。

文王、周公观得失,遍览是非,尧、舜所以昌,桀、纣所以亡者,皆著于明堂,于是略智博问,以应无方。

由此观之,则圣人之智员矣。

成、康继文、武之业,守明堂之制,观存亡之迹,见成败之变,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择善而后从事焉。

由此观之,则圣人之行方矣。

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服于孟贲,足蹑效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

然而勇力不闻,伎巧不知,专行教道,以成素王,事亦鲜矣。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亡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采善Θ丑,以成王道,论亦博矣。

然而围于匡,颜色不变,弦歌不辍,临死亡之地,犯患难之危,据义行理而志不慑,分亦明矣。

然为鲁司寇,听狱必为断,作为《春秋》,不道鬼神,不敢专己。

夫圣人之智,固已多矣。

其所守者约,故举而必荣。

愚人之智,固已少矣,其所事者多,故动而必穷矣。

吴起、张仪,智不若孔、墨,而争万乘之君,此其所以车裂支解也。

夫以正教化者,易而必成。

以邪巧世者,难而必败。

凡将设行立趣于天下,舍其易成者,而从事难而必败者,愚惑之所致也。

凡此六反者,不可不察也。

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

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

仁者爱其类也,智者不可惑也。

仁者虽在断割之中,其所不忍之色可见也。

智者虽烦难之事,其不暗之效可见也。

内恕反情,心之所欲,其不加诸人,由近知远,由己知人,此仁智之所合而行也。

小有教而大有存也,小有诛而大有宁也,唯恻隐推而行之,此智者之所独断也。

故仁智错,有时合,合者为正,错者为权,其义一也。

府吏守法,君制义,法而无义,亦府吏也,不足以为政。

耕之为事也劳,织之为事也扰,扰劳之事而民不舍者,知其可以衣食也。

人之情不能无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万民之所公见也。

物之若耕织者,始初甚劳,终必利也。

众愚人之所见者寡,事可权者多,愚之所权者少,此愚者之所多患也。

物之可备者,智者尽备之。

可权者,尽权之。

此智者所以寡患也。

故智者先忤而后合,愚者始于乐而终于哀。

今日何为而荣乎?

旦日何为而义乎?

此易言也。

今日何为而义,旦日何为而荣,此难知也。

问瞽师曰:“白素何如?

”曰:“缟然。

”曰:“黑何若?

”曰:“<黑甚>然。

”授白黑而示之,则不处焉。

人之视白黑以目,言白黑以口,瞽师有以言白黑,无以知白黑,故言白黑与人同,其别白黑与人异。

入孝于亲,出忠于君,无愚智贤不肖,皆知其为义也,使陈忠孝行而知所出者,鲜矣!

凡人思虑,莫不先以为可而后行之,其是或非,此愚智之所以异。

凡人之性,莫贵于仁,莫急于智。

仁以为质,智以行之,两者为本,而加之以勇力、辩慧、捷疾、劬录、巧敏、迟利、聪明、审察,尽众益也。

身材未修,伎艺曲备,而无仁智以为表干,而加之以众美,则益其损。

故不仁而有勇力果敢,则狂而操利剑。

不智而辩慧怀给,则弃骥而不式。

虽有材能,其施之不当,其处之不宜,适足以辅伪饰非,伎艺之众,不如其寡也。

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

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

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唐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

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

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

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

国无义,虽大必亡。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治国上使不得与焉。

孝于父母,弟于兄嫂,信于朋友,不得上令而可得为也。

释己之所得为,而责于其所不得制,悖矣。

士处卑隐,欲上达,必先反诸己。

上达有道,名誉不起,而不能上达矣。

取誉有道,不信于友,不能得誉。

信于友有道,事亲不说,不信于友。

说亲有道,修身不诚,不能事亲矣。

诚身有道,心不专一,不能专诚。

道在易而求之难,验在近而求之远,故弗得也。

应间

〔张衡〕 〔汉〕

观者观余去史官五载而复还,非进取之势也。

唯衡内识利钝,操心不改。

或不我知者,以为失志矣,用为间余。

余应之以时有遇否,性命难求,因兹以露余诚焉,名之《应间》云。

有间余者曰:“盖闻前哲首务,务于下学上达,佐国理民,有云为也。

朝有所闻,则夕行之。

立功立事,式昭德音。

是故伊尹思使君为尧、舜,而民处唐、虞,彼岂虚言而已哉?

必旌厥素尔。

咎单、巫咸,实守王家,申伯、樊仲,实干周邦,服衮而朝,介圭作瑞。

厥迹不朽,垂烈后昆,不亦丕欤!

且学非以要利,而富贵萃之。

贵以行令,富以施惠,惠施令行,故《易》称以“大业”。

质以文美,实由华兴,器赖雕饰为好,人以舆服为荣。

吾子性德体道,笃信安仁,约己博艺,无贤不钻,以思世路,斯何远矣!

曩滞日官,今又原之。

虽老氏曲全,进道若退,然行亦以需。

必也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徒经思天衢,内昭独智,固合理民之式也?

故尝见谤于鄙儒。

深厉浅揭,随时为义,可贪于支离,而习其孤技邪?

参轮可使自转,木雕犹能独飞,已垂翅而还故栖,盍亦调其机而铦诸?

昔有文王,自求多福。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曷若卑体屈己,美言以相克?

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用后勋,雪前吝,婞佷不柔,以意谁靳也。

”应之曰:“是何观同而见异也?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是故艺可学而行可力也。

天爵高悬,得之在命或不速而自怀,或羡旃而不臻,求之无益,故智者偭而不思。

阽身以徼幸,固贪夫之所为,未得而豫丧也。

枉尺直寻,议者讥之,盈欲亏志,孰云非羞?

于心有猜,则簋飧馔餔犹不屑餐,旌瞀以之。

意之无疑,则兼金盈百而不嫌辞,孟轲以之。

士或解裋褐而袭黼黻,或臿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

输力致庸,受必有阶。

浑元初基,灵轨未纪,吉凶分错,人用膧朦。

黄帝为斯深惨。

有风后者,是焉亮之,察三辰于上,迹祸福乎下,经纬历数,然后天步有常,则风后之为也。

当少昊清阳之末,实或乱德,人神杂扰,不可方物,重、黎又相颛顼而申理之,日月即次,则重、黎之为也。

人各有能,因艺受任,鸟师别名,四叔三正,官无二业,事不并济。

昼长则宵短,日南则景北。

天且不堪兼,况以人该之。

夫玄龙,迎夏则陵云而奋鳞,乐时也。

涉冬则淈泥而潜蟠,避害也。

公旦道行,故制典礼,以尹天下,惧教诲之不从,有人之不理。

仲尼不遇,故论《六经》,以俟来辟,耻一物之不知,有事之无范。

所考不齐,如何可一?

夫战国交争,戎车竞驱,君若缀旒,人无所丽烛武县缒而秦伯退师,鲁连系箭而聊城弛柝。

从往则合,横来则离,安危无常,要在说夫。

咸以得人为枭,失士为尤。

故樊哙披帷,入见高祖。

高祖踞洗,以对郦生。

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

故能同心戮力,勤恤人隐,奄受区夏,遂定帝位,皆谋臣之由也。

故一介之策,各有攸建,子长谍之,烂然有第。

夫女魃北而应龙翔,洪鼎声而军容息。

溽暑至而鹑火栖,寒冰Ё而鼋鼍蛰。

今也皇泽宣洽,海外混同,万方亿丑,并质共剂,若修成之不暇,尚何功之可立!

立事有三,言为下列。

下列且不可庶矣,奚冀其二哉!

于兹缙绅如云,儒士成林,及津者风摅,失涂者幽僻,遭遇难要,趋偶为幸世易俗异,事势桀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

冒愧逞愿,必无仁以继之,有道者所不履也。

越王勾践事此,故厥绪不永,捷径邪至,我不忍以投步。

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

虽有犀舟劲楫,犹人涉卬否,有须者也。

姑亦奉顺敦笃,守以忠信,得之不休,不获不吝。

不见是而不惛,居下位而不忧,允上德之常服焉。

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孔甲且不足慕,焉称殷彭及周聃!

与世殊技,固孤是求。

子忧朱泙曼之无所用,吾恨轮扁之无所教也。

子睹木雕独飞,愍我垂翅故栖,吾感去蛙附鸱,悲尔先笑而后号也。

斐豹以弊督燔书,礼至以掖国作铭。

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以萦带全城。

贯高以端辞显义,苏武以秃节效贞。

蒲且以飞矰逞巧,詹何以沈钧致精。

弈秋以棋局取誉,王豹以清讴流声。

仆进不能参名于二立,退又不能群彼数子。

愍《三坟》之既颓,惜《八索》之不理。

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

且韫椟以待价,踵颜氏以行止。

曾不慊夫晋、楚,敢告诚于知己。

韩诗外传

〔韩婴〕 〔汉〕

夫明镜所以照形,往古所以知今。

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

申鉴·政体第一

〔荀悦〕 〔汉〕

自天子达于庶人,好恶哀乐,其修一也,丰约劳佚,各有其制。

上足以备礼,下足以备乐,夫是谓大道。

天下国家一体也,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民为手足。

下有忧民,则上不尽乐。

下有饥民,则上不备膳。

下有寒民,则上不具服。

徒跣而垂旒,非礼也。

故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治国第四十八

〔刘向〕 〔汉〕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知其然也?

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

必国富而粟多也。

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

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

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

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

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

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

故以上之证而倍取于民者四,关市之租,府库之征粟十一,厮舆之事,此四时亦当一倍贷矣。

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

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

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

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

是以民作一而得均。

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

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奸巧不生则民治。

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

粟也者,民之所归也。

粟也者,财之所归也。

粟也者,地之所归也。

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

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徙成国。

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

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

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

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

此务粟之功也。

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

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

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说苑·政理

〔刘向〕 〔汉〕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者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

夫化之不变而后威之,威之不变而后胁之,胁之不变而后刑之。

夫至于刑者,则非王者之所得已也。

是以圣王先德教而后刑罚,立荣耻而明防禁。

崇礼义之节以示之,贱货利之弊以变之。

修近理内政橛机之礼,壹妃匹之际。

则莫不慕义礼之荣,而恶贪乱之耻。

其所由致之者,化使然也。

季孙问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也。

小人之德,草也。

草上之风必偃。

」言明其化而已矣,治国有二机,刑德是也。

王者尚其德而布其刑,霸者刑德并凑,强国先其刑而后德。

夫刑德者,化之所由兴也。

德者,养善而进阙者也。

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

故德化之崇者至于赏,刑罚之甚者至于诛。

夫诛赏者,所以别贤不肖,而列有功与无功也。

故诛赏不可以缪,诛赏缪则善恶乱矣。

夫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善不劝而能以行化乎天下者,未尝闻也。

书曰:『毕协赏罚』,此之谓也。

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城峭则必崩,岸竦则必陁。

故夫治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曰急辔御者非千里御也。

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

故禄过其功者损,名过其实者削,情行合而民副之,祸福不虚至矣。

诗云:「何其处也,必有与也。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此之谓也。

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见曰:「严矣。

」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家之治哉?

」公叔子曰:「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

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并小流而成江海。

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 卫灵公谓孔子曰:「有语寡人为国家者,谨之于庙堂之上而国家治矣,其可乎?

」孔子曰:「可。

爱人者,则人爱之。

恶人者,则人恶之。

知得之己者,亦知得之人。

所谓不出于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之己者也。

」 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马。

」子贡曰:「何其畏也!

」孔子曰:「夫通达之国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

不以道导之,则吾雠也,若何而毋畏?

」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欲举事于国,昭然如日月,无愚夫愚妇皆曰善,可乎?

」仲曰:「可。

然非圣人之道。

」桓公曰:「何也?

」对曰:「夫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知鲜不可以与圣人言,慧士可与辨物,智士可与辨无方,圣人可与辨神明。

夫圣人之所为,非众人之所及也。

民知十己,则尚与之争,曰不如吾也,百己则疵其过,千己则谁而不信。

是故民不可稍而掌也,可并而牧也。

不可暴而杀也,可麾而致也。

众不可户说也,可举而示也。

」 卫灵公问于史曰:「政孰为务?

」对曰:「大理为务,听狱不中,死者不可生也,断者不可属也,故曰:大理为务。

」少焉,子路见公,公以史言告之,子路曰:「司马为务,两国有难,两军相当,司马执枹以行之,一斗不当,死者数万,以杀人为非也,此其为杀人亦众矣,故曰:司马为务。

」少焉,子贡入见,公以二子言告之,子贡曰:「不识哉!

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陈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故曰:去民之所事,奚狱之所听?

兵革之不陈,奚鼓之所鸣?

故曰:教为务也。

」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

」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

」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愚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

管仲,贤佐也。

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

」孔子曰:「未可杀也。

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

上有道,是人亡矣。

」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

」孔子曰:「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

三军大败,不可诛也。

狱讼不治,不可刑也。

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

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陵迟故也!

今是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诗曰:『俾民不迷!

』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至,刑错而不用。

」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

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有使民富且寿。

」哀公曰:「何谓也?

」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

」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

」孔子曰:「诗云:『凯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 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

」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

仅存之国,富大夫。

亡道之国,富仓府。

是谓上溢而下漏。

」文王曰:「善!

」对曰:「宿善不祥。

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

」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曰:「爱民若何?

」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

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

农失其时,则败之也。

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

重赋敛者,则夺之也。

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

劳而扰之,则怒之也。

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 武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

」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举过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慝,下不阴害,不幸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宫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

」武王曰:「善哉!

」 武王问于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

」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

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令数更也。

」 成王问政于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

」对曰:「使之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布令信而不食言。

」王曰:「其度安至?

」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王曰:「惧哉!

」对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之,不善则雠也。

夏、殷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夙沙之民,自攻其主而归神农氏。

此君之所明知也,若何其无惧也?

」 仲尼见梁君,梁君问仲尼曰:「吾欲长有国,吾欲列都之得,吾欲使民安不惑,吾欲使士竭其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为之奈何?

」仲尼对曰:「千乘之君,万乘之主,问于丘者多矣,未尝有如主君问丘之术也,然而尽可得也。

丘闻之,两君相亲,则长有国。

君惠臣忠,则列都之得。

毋杀不辜,毋释罪人,则民不惑。

益士禄赏,则竭其力。

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

善为刑罚,则圣人自来。

尚贤使能,则官治。

」梁君曰:「岂有不然哉!

」 子贡曰:「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附近来远』,鲁哀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于谕臣』。

齐景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于节用』。

三君问政于夫子,夫子应之不同,然则政有异乎?

」孔子曰:「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志焉,故曰在于附近而来远。

哀公有臣三人,内比周公以惑其君,外障诸侯宾客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

齐景公奢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之乐不解,一旦而赐人百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于节用,此三者政也,诗不云乎:『乱离斯瘼,爰其适归』,此伤离散以为乱者也,『匪其止共,惟王之邛』,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乱者也,『相乱蔑资,鲁莫惠我师』,此伤奢侈不节以为乱者也,察此三者之所欲,政其同乎哉!

」 公仪休相鲁,鲁君死,左右请闭门,公仪休曰:「止!

池渊吾不税,蒙山吾不赋,苛令吾不布,吾已闭心矣!

何闭于门哉?

」 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内政毋出,外政毋入。

夫衣裘之不美,车马之不饰,子女之不洁,寡人之丑也。

国家之不治,封疆之不正,夫子之丑也。

」子产相郑,终简公之身,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也。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善断事,子太叔善决而文,公孙挥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变而立至,又善为辞令,裨谌善谋,于野则获,于邑则否,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董安于治晋阳,问政于蹇老,蹇老曰:「曰忠、曰信、曰敢。

」董安于曰:「安忠乎?

」曰:「忠于主。

」曰:「安信乎?

」曰:「信于令。

」曰:「安敢乎?

」曰:「敢于不善人。

」董安于曰:「此三者足矣。

」 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义。

」豹曰:「敢问全功成名布义为之奈何?

」文侯曰:「子往矣!

是无邑不有贤豪辨博者也,无邑不有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也。

往必问豪贤者,因而亲之。

其辨博者,因而师之。

问其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因而察之,不可以特闻从事。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巫马期亦治单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出,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

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贱,宓子贱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

任力者固劳,任人者固佚。

」人曰宓子贱,则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治,任其数而已矣。

巫马期则不然,弊性事情,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孔子谓宓子贱曰:「子治单父而众说,语丘所以为之者。

」曰:「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

」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

」曰:「不齐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

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

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

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

」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

」孔子曰:「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

昔者尧、舜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夫举贤者,百福之宗也,而神明之主也,不齐之所治者小也,不齐所治者大,其与尧、舜继矣。

」 宓子贱为单父宰,辞于夫子,夫子曰:「毋迎而距也,毋望而许也。

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

譬如高山深渊,仰之不可极,度之不可测也。

」子贱曰:「善,敢不承命乎!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

」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子贱曰:「钓道奈何?

」阳昼曰:「夫扱纶错饵,迎而吸之者也,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

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

」宓子贱曰:「善。

」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

」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孔子弟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问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

」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曰:王事若袭,学焉得习,以是学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

奉禄少鬻,鬻不足及亲戚,亲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

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

」孔子不说,而复往见子贱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也?

」子贱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学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

奉禄虽少鬻,鬻得及亲戚,是以亲戚益亲也,所得者二也。

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亲也,所得者三也。

」孔子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

君子哉若人!

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

」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之。

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

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 子路治蒲,见于孔子曰:「由愿受教。

」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也。

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摄勇。

宽以正,可以容众。

恭以洁,可以亲上。

」 子贡为信阳令,辞孔子而行,孔子曰:「力之顺之,因子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

」子贡曰:「赐少日事君子,君子固有盗者邪!

」孔子曰:「夫以不肖伐贤,是谓夺也。

以贤伐不肖,是谓伐也。

缓其令,急其诛,是谓暴也。

取人善以自为己,是谓盗也。

君子之盗,岂必当财币乎?

吾闻之曰: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皆怨之所由生也。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

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

不内相教而外相谤者,是谓不足亲也。

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伤也。

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

故君子慎言语矣,毋先己而后人,择言出之,令口如耳。

」 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然,梁王曰:「先生有一妻一妾不能治,三亩之园不能芸,言治天下如运诸手掌何以?

」杨朱曰:「臣有之,君不见夫羊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杖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

君且使尧牵一羊,舜荷杖而随之,则乱之始也。

臣闻之,夫吞舟之鱼不游渊,鸿鹄高飞不就污池,何则?

其志极远也。

黄钟大吕,不可从繁奏之舞,何则?

其音疏也。

将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此之谓也。

」 景差相郑,郑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胫寒,后景差过之,下陪乘而载之,覆以上衽,晋叔向闻之曰:「景子为人国相,岂不固哉!

吾闻良吏居之三月而沟渠修,十月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况人乎?

」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

」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

」对曰:「国其有淫民乎?

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 齐桓公问管仲曰:「国何患?

」管仲对曰:「患失社鼠。

」桓公曰:「何谓也?

」管仲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察,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不售之故也。

』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也。

有道术之士,欲明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龁之,此亦国之猛狗也。

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则道术之士不得用矣,此治国之所患也。

」 齐侯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

」对曰:「患善恶之不分。

」公曰:「何以察之?

」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不进善言,则善无由入矣。

」 复槁之君朝齐,桓公问治民焉,复槁之君不对,而循口操衿抑心,桓公曰:「与民共甘苦饥寒乎?

」「夫以我为圣人也,故不用言而谕。

」因礼之千金。

晋文公时,翟人有封狐、文豹之皮者,文公喟然叹曰:「封狐文豹何罪哉?

以其皮为罪也。

」大夫栾枝曰:「地广而不平,财聚而不散,独非狐豹之罪乎?

」文公曰:「善哉!

说之。

」栾枝曰:「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

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

」于是列地以分民,散财以赈贫。

晋文侯问政于舅犯,舅犯对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

割以分民而益其爵禄,是以上得地而民知富,上失地而民知贫,古之所谓致师而战者,其此之谓也。

」 晋侯问于士文伯曰:「三月朔,日有蚀之,寡人学惛焉,诗所谓:『彼日而蚀,于何不臧』者,何也?

」对曰:「不善政之谓也。

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不可不慎也。

政有三而已:一曰因民,二曰择人,三曰从时。

」 延陵季子游于晋,入其境曰:「嘻,暴哉国乎!

」入其都曰:「嘻,力屈哉,国乎!

」立其朝曰:「嘻,乱哉国乎!

」从者曰:「夫子之入境未久也,何其名之不疑也?

」延陵季子曰:「然,吾入其境田亩荒秽而不休,杂增崇高,吾是以知其国之暴也。

吾入其都,新室恶而故室美,新墙卑而故墙高,吾是以知其民力之屈也。

吾立其朝,君能视而不下问,其臣善伐而不上谏,吾是以知其国之乱也。

齐之所以不如鲁者,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伯禽与太公俱受封,而各之国三年,太公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疾也?

」对曰:「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也。

」此霸者之迹也。

周公曰:「太公之泽及五世。

」五年伯禽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难?

」对曰:「亲亲者,先内后外,先仁后义也。

」此王者之迹也。

周公曰:「鲁之泽及十世。

」故鲁有王迹者,仁厚也。

齐有霸迹者,武政也。

齐之所以不如鲁也,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也。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也。

公胡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旋月而国莫之服也。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

」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

故曰:「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也,民不肯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

」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臣妾于诸侯者,取金于府。

子贡赎人于诸侯而还其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其身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

不受则后莫复赎,自今以来,鲁人不复赎矣。

」孔子可谓通于化矣。

故老子曰:「见小曰明。

」 孔子见季康子,康子未说,孔子又见之,宰予曰:「吾闻之夫子曰:『王公不聘不动。

』今吾子之见司寇也少数矣。

」孔子曰:「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聘我者孰大乎?

」于是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以不先自为刑罚乎?

」自是之后,国无争者。

孔子谓弟子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尚存耳,政事无如膺之矣。

」古之鲁俗,涂里之间,罗门之罗,收门之鱼,独得于礼,是以孔子善之夫涂里之间,富家为贫者出。

罗门之罗,有亲者取多,无亲者取少。

收门之渔,有亲者取巨,无亲者取小。

春秋曰:四民均则王道兴而百姓宁。

所谓四民者,士、农、工、商也。

婚姻之道废,则男女之道悖,而淫逸之路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