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通往西域遥远的阳关道上,举目惟见边塞的烟气和沙尘。 整个春天只偶有大雁飞过,万里路上很少见到行人。 苜蓿草将随着汗血马传入,葡萄种也带随着汉家使臣。 这一去自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
刘司直:作者友人,生平字号不详。司直,官名,大理寺(掌管刑狱)有司直六人,从六品上。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 绝域:指极远的地域,此指西域。《管子·七法》:“不远道里,故能威绝域之民;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 阳关道: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阳关,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沙:一作“烟”。 塞尘: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唐·韩愈《烽火》诗:“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 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行人: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苜蓿(mùxu):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史记·大宛列传》:“(大宛)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萄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 天马:骏马的美称。《史记·大宛列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西域人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石。 逐:随。 汉臣:汉朝的臣子。亦指古代汉族政权的臣子。《史记·留侯世家》:“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 当:应当。 令:使。 外国: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后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史记·大宛列传》:“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觅:寻求。 和亲: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统治者结亲和好。唐·苏郁《咏和亲》:“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这首五律的前两联写景,介绍友人赴边的道路情况,指出路途遥远,寂寞荒凉,环境恶劣;第三联以想象描绘了丝绸路上的特异风光,仍是写景,但色调感情陡转;最后一联希望刘司直出塞建功立业,弘扬国威,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报国豪情。全诗熔写景、说史、抒情于一炉,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友人始终如一的深情。沈德潜曾赞誉此诗“一气浑沦,神勇之技”(《唐诗别裁》)。
《唐诗品汇》:刘云:无意之意。 《唐诗广选》:蒋春甫曰:是安西语。 《唐诗直解》:起便酸楚,中俱实境实事。 《唐诗镜》:三四清警自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结语壮。与《送平澹然》诗同调。周珽曰:唐时吐蕃强盛,每争安两,中国常与之和亲,以公主嫁吐蕃,大损国威。故此诗结励刘司直当别建远漠,俾夷人畏服,勿敢希蹈前图,致重国耻。通篇典雅醇正,音合大调。黄家鼎曰:惨淡。 《唐贤三昧集笺注》:气此是雄浑一派,所谓五言长城也。 《唐诗别裁》:一气浑沦,神勇之技。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起二已是纵笔。三四亦错落作对。评:入手苍莽,承以凄楚之联,便觉满目萧条。五六如是直置,引起结绪,章法浑成。 《唐诗近体》:末用勉以送之,结得雄健。
若夫年临九域,韶光四极。
解宇宙之严气,起亭皋之春色。
况风景兮同序,复江山之异国。
感大运之盈虚,见长河之纡直。
蜀川风候隔秦川,今年节物异常年。
霜前柳叶衔霜翠,雪裹梅花犯雪妍。
霜前雪裹知春早,看柳看梅觉春好。
思万里之佳期,忆三秦之远道。
澹荡春色,悠扬怀抱。
野何树而无花?
水何堤而无草?
于是仆本浪人,平生自沦。
怀书去洛,抱剑辞秦。
惜良会之遒迈,厌他乡之苦辛。
忽逢边候改,遥忆帝乡春。
帝乡迢递关河里,神皋欲暮风烟起。
黄山半入上林园,元灞斜分曲江水。
玉台金阙纷相望,千门万户遥相似。
昭阳殿里报春归,未央台上看春晖。
水精却挂鸳鸯幔,云母斜开悲翠帏。
竞道西园梅色浅,争知北阙柳阴稀?
敛态调歌扇,回身整舞衣。
银蚕吐丝犹未暖,金燕衔泥试学飞。
妾本幽闺学歌舞,宁知汉代多巡抚?
前年斋祭谒甘泉,今岁笙箫祠后土。
桃花万骑喧长薄,兰叶千旗照平浦。
见原野之秀芳,忆山河之邃古。
长安路狭绕长安,公子春来不厌看。
杏叶装金辔,蒲萄镂玉鞍。
耸盖临平乐,回笳出上兰。
上兰经鄠杜,挥鞭日将暮。
白马新临御沟道,青牛近出章台路。
章台接建章,垂柳复垂杨。
草开驰马埒,花满斗鸡场。
南邻少妇多妖婉,北里王孙驻行幰。
乍怪前春节候迟,预道今年寒食晚。
伤紫陌之春度,惜青楼之望远。
紫陌青楼照月华,珠帷黼帐七香车。
蛾眉画来应几样,蝉鬓梳时半欲斜。
恨雕鞍之届晓,痛银箭之更赊。
行行避叶,步步看花。
因狂夫之荡子,成贱妾之倡家。
狂夫去去无穷已,贱妾春眠春未起。
自有兰闺数十重,安知榆塞三千里?
榆塞连延玉关侧,云间沉沉不可识。
葱山隐隐金河北,雾里苍苍几重色。
忽有驿骑出幽并,传道春衣万里程。
龙沙春草遍,瀚海春雪生。
疏勒井泉寒尚竭,燕山烽火夜应明。
闻道河源路远远,谁教夫婿苦行行?
君行塞外多霜露,为想春台起烟雾。
游丝空冒合欢枝,落花自绕相思树。
春望年年绝,幽闺离绪切。
春色朝朝异,边庭羽书至。
都护新封万里侯,将军稍定三边地。
长旆犹衔扫云色,宝刀尚拥干星气。
昨夜祁连驿使还,征夫犹在雁门关。
君度山川成白首,应知岁序歇红颜。
红颜一别成胡越,夫婿连延限城阙。
羌笛横吹陇路风,戎衣直照关山月。
春色徒盈望,春悲殊未歇。
复闻天子幸关东,驰道烟尘万里红。
析羽摇初日,繁笳思晓风。
后骑犹分长乐馆,前旌已映洛阳宫。
洛阳宫城纷合沓,离房别殿花周匝。
河阳别舍抵长河,丹轮绀幰相经过。
戚里繁珠翠,中闺盛绮罗。
凤移金谷舞,莺引石城歌。
向夕天津洛桥暮,争驱紫燕黄牛度。
闲居伊水园,旧宅邙山路。
武子新布金钱埒,季伦欲碎珊瑚树。
复道西墉春雾寡,更值南津春望写。
入金市而乘羊,出铜街而试马。
叶抱露而争密,花牵风而乱下。
锦障萦山,罗帏照野。
司空、令尹之博物,二陆、三张之文雅。
新年柏叶之樽,上已兰英之斚。
春来并是春,何啻两违秦?
忽逢江外客,复忆江南春。
罗衣乘北渚,锦袖出东邻。
江边小妇无形迹,特怨狂夫事行役。
凤凰山上花无数,鹦鹉洲中草如积。
春江澹容与,春期无处所。
春水春鱼乐,春汀春雁举。
君道玉门关,何如金陵渚?
为问逐春人,年光几处新?
何年春不至?
何地不宜春?
亦有当春逢远客,亦有当春别故人,风物虽同候,悲欢各异伦。
归去春山恣间放,蕙畹兰皋行可望,何为悠悠坐惆怅?
比来作客住临邛,春风春日自相逢。
石镜岩前花屡密,玉轮江上叶频浓。
高平灞岸三千里,少道梁山一万重。
自有春光煎别思,无劳春镜照愁容。
盛年耿耿辞乡国,长路遥遥不可极,形随朗月骤东西,思逐浮云几南北。
春蝶参差命俦侣,春莺绵蛮思羽翼。
余复何为此?
方春长叹息。
会当一举绝风尘,盖翠珠轩临上春。
朝升玉署调天纪,夕憩金闺奉帝纶。
长卿未达终希达,曲逆长贫岂剩贫。
年年送春应未尽,一旦逢春自有人。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
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微之微之,如何如何!
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扎,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悲哉!
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
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
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下至家人,幸皆无恙。
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
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
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
湓鱼颇肥,江酒极美。
其馀食物,多类北地。
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
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馀竿。
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馀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
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馀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
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微之微之!
此夕我心,君知之乎?
乐天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