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注释

上章言教化,本章言行政,而大义相通。《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中庸》曰:“百姓日用而不知。”皆与此章义相发。民性皆善,故可使由。民性不皆明,有智在中人以下者,故有不可使知者。若在上者每事于使民由之之前,必先家喻户晓,日用力于语言文字,以务使之知,不惟无效,抑且离析其耳目,荡惑其心思,而天下从此多故。即论教化,诗与礼乐,仍在使由。由之而不知,自然而深入,终自可知。不由而使知,知终不真,而相率为欺伪。



论语·泰伯篇·第十章

〔孔子〕 〔周〕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论语·泰伯篇·第十一章

〔孔子〕 〔周〕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篇·第十二章

〔孔子〕 〔周〕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论语·泰伯篇·第十三章

〔孔子〕 〔周〕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篇·第十四章

〔孔子〕 〔周〕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篇·第八章

〔孔子〕 〔周〕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篇·第七章

〔孔子〕 〔周〕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篇·第六章

〔孔子〕 〔周〕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篇·第五章

〔孔子〕 〔周〕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泰伯篇·第四章

〔孔子〕 〔周〕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斯近信矣。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