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 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注释

潼(tóng)关: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终古:自古以来。 簇(cù):丛聚。 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束:约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解,懂得。


简介

《潼关》是清末民国初年革命家、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诗为诗人十八岁时所作,时值光绪八年(1882)。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


赏析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邬国平《清诗观止》: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末两句情景交融,寄寓着诗人要求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



题宋徽宗画鹰

〔谭嗣同〕 〔清〕

落日平原拍手呼,画中神俊世非无。

当年狐兔纵横甚,只少台臣似郅都。

到家

〔谭嗣同〕 〔清〕

孤岭破烟石径微,湾头细雨鸬鹚飞。

有人日暮倚门望,应念归人归未归。

到家

〔谭嗣同〕 〔清〕

别来三见流火星,秋风猿鹤哀前汀。

谁知骨肉半人鬼,惟有乱山终古青。

儿缆船

〔谭嗣同〕 〔清〕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

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三鸳鸯篇

〔谭嗣同〕 〔清〕

辘轳鸣,秋风晚,寒日荒荒下秋苑。

辘轳鸣,井水寒,三更络绎啼井栏。

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

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

银塘浅,翠带结。

塘水枯,带不绝。

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

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

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

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

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

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

幽闺人去灯光寂,照见罗帏泪痕湿。

同穴居然愿不虚,岁岁春风土花碧。

并蒂不必莲,连理不必木,痴骨千年同一束。

牡丹佛手画幛七绝

〔谭嗣同〕 〔清〕

妙手空空感岁华,天风吹落赤城霞。

不应既识西来意,一笑惟拈富贵花。

过战鸟山

〔谭嗣同〕 〔清〕

冰玉相生愧独顽,可儿豪胆镇心关。

悲秋剩有桓宣武,雪涕重经战鸟山。

崆峒

〔谭嗣同〕 〔清〕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拿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览武汉形势

〔谭嗣同〕 〔清〕

黄沙卷日堕荒荒,一鸟随云度莽苍。

山入空城盘地起,江横旷野竟天长。

东南形胜雄吴楚,今古人才感栋梁。

远略未因愁病减,角声吹彻满林霜。

似曾诗

〔谭嗣同〕 〔清〕

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

直到化泥方是聚,只今堕水尚成离。

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

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