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寻仙问道,没成想却来到了蓬莱仙岛, 这里到处香气弥漫,松花自落。 仙人到底去了哪里呢?怎么到至今还不回来, 这满地的白云幸好没人打扫。


注释

隐者:隐士,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这里指所谓的仙人。 真:即仙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 松花:松树的花。 老:衰老,引申为花的衰老,即下落的意思。 采芝: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此处代指作者所要寻找的仙人。 遍:一作“满”。


简介

在这首七言绝句诗中,运用想象,想象自己寻找仙人不意进入了仙境,从而真象了一种闲逸雅致的仙境生活,突出了隐者的超然出尘的胸怀,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唐诗中寻访隐者不遇为题材的小诗有好几首。而似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最为后人激赏。魏野这首七绝的意境很像贾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题中的“隐者”为谁,人们已不得而知,魏野本人即是宋初有名的隐士,他与不少隐逸者有交往,这里反映的就是诗人生活的这一方面,写的是隐者相寻,终未得遇。与贾岛诗相比,诗题虽同,内中含义却昭然有别。贾岛诗中,隐者在“云深不知处”,但毕竟“只在此山中”,还是有目标可见的,而此诗中的隐者,行迹更加漂泊不定,难以捉摸。 “寻真误入蓬莱岛”,首句点出寻访的地点,这位隐士看来是个道士,诗人称之为得道成仙的“真人”,足见敬仰之情。“误”二字,既说明诗人是不知不觉中来到此地的,也表现了他对此幽寂之景的惊异之情、“香风不动松花老”具休写所见之景。香风不动,松花自落,隐者居处之清幽可见。 第三句“采芝何处未归来”为一转折。贾岛诗中虽略去问句,却还有一回答的童子出现,魏野则将发问的对象也略去了。他自问自答道:满地白云,杳无行迹,隐者想必采灵芝去了。灵芝,历来被认为是长生不老之药,长在深山峭壁,来取不易,隐者这一去,何时归来就难么肯定了。诗人虽未能见到隐者,内心却向往之,他伫立于此,极目远眺,隐隐透出惘然若失的感情,诗篇已终,馀音未了。 在宋初诗人中,魏野的风格是近于唐人的。《宋史》本传云:“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写访隐者不遇的诗,除贾岛一首外,唐人如高骈“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挑开”,李商隐“城廓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雪满衣”,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等等,在唐诗中都属上乘之作。“意味闲雅”(蔡正孙语)是这些诗总的风格。魏野一生没有出仕,居处是“清泉环绕,旁对云山,景趣幽绝”(《宋史》本传),真宗遣使召之,他“闭户逾垣而遁”(《宋诗纪事·卷一》),是个真隐士,他写的《寻隐者不遇》诗,于“闲雅”之外,就更有隐逸之风。前人称他诗风“平朴而常不事虚语”(《玉壶野史》),这首诗纯用白描手法,青松郁郁,白云悠悠,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将香风引入诗句,更使整个画面增辉。而这些都显示了隐者的高洁,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



送薛阶迎觐察院

〔魏野〕 〔宋〕

知心人去野人孤,犹赖时时见凤雏。

病里凤雏辞又去,老身纵健不如无。

又次前韵兼乞鹤

〔魏野〕 〔宋〕

君去华亭鹤又殂,眼前空见众禽雏。

欲凭转乞为闲伴,许史多情许我无。

诗一首

〔魏野〕 〔宋〕

谁人把我狂诗句,写向添苏绣户中。

闲暇若将红袖拂,还应胜得碧纱笼。

诗一首

〔魏野〕 〔宋〕

城里争看城外花,独来城里访僧家。

辛勤旋觅新钻火,为我亲烹岳麓茶。

上知府寇相公

〔魏野〕 〔宋〕

文武禀全才,何人更可陪。

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

圣主诗方和,亲王状始回。

镇临求二陕,调燮辍三台。

凤阁须重去,龙旌暂拥来。

下车三度雨,上事数声雷。

未暇瞻圭璧,先蒙访草莱。

几思趋相府,恐惧复徘徊。

题僧寺

〔魏野〕 〔宋〕

世情冷暖由分别,何必区区较异同。

但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

〔魏野〕 〔宋〕

露侵短褐晓寒轻,星斗阑干野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

赠妓张八

〔魏野〕 〔宋〕

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

莫惜樽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别云台观同宿饶益寺与薛田

〔魏野〕 〔宋〕

自古人人足叹嗟,闲游得侣复堪夸。

可怜十宿无喧杂,不在僧家即道家。

次韵和酬知开封县钱易学士见寄三首其三

〔魏野〕 〔宋〕

珠落银钩向玉笺,不还合浦到溪边。

无双双美真堪爱,似听湘娥鼓舜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