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附会

何谓附会?

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

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

然后品藻玄黄,攡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缀思之恒数也。

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

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

夫画者谨发而易貌,射者仪毫而失墙,锐精细巧,必疏体统。

故宜诎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寻,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此命篇之经略也。

夫文变无方,意见浮杂,约则义孤,博则辞叛,率故多尤,需为事贼。

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

然通制者盖寡,接附者甚众。

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

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

夫能悬识凑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之粘木,石之合玉矣。

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驭文之法,有似于此。

去留随心,修短在手,齐其步骤,总辔而已。

故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胡越。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此已然之验也。

昔张汤拟奏而再却,虞松草表而屡谴,并事理之不明,而词旨之失调也。

及倪宽更草,钟会易字,而汉武叹奇,晋景称善者,乃理得而事明,心敏而辞当也。

以此而观,则知附会巧拙,相去远哉!

若夫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

会词切理,如引辔以挥鞭。

克终底绩,寄深写远。

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馀风不畅。

此《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且”也。

惟首尾相援,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于此矣。

赞曰∶ 篇统间关,情数稠迭。

原始要终,疏条布叶。

道味相附,悬绪自接。

如乐之和,心声克协。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什么叫“附会”?“附会”就是统率文章的义理主题,联系文章的首尾段落,决定材料的取舍,组合衔接文章章节,包举全篇,使内容丰富而不散漫。这好像建筑房屋必须打好基础,裁制衣服要细针密缝一样。少年学做文章,应当端正文体,必须以思想感情为精神主宰,以内容的事类材料为骨骼,以文章的辞采为肌肉皮肤,以语言韵调为声气,然后品评区别使用各种辞藻,像音乐注意和谐,选用好的和去掉坏的,使各方面的取裁都恰到好处。这就是谋篇运思的恒常的法则啊! 一切文章,从大体上看,都类似树木的多分枝,江河的多支流一样。整顿支流要依靠河流的源头,清理枝条要遵从树木的主干。因此附着言辞会合文义,务必要抓住全篇的纲领,驱使万条思路都同归于一个目的,正确地使百种念头都达到一致,使段落大意虽然繁复,然而却没有前后倒置的错乱,全篇的语言虽极丰富,却不像没有头绪的丝团那样纠结。需要明白表现的地方,就应像树木的枝条一样向着太阳抽拔出来;应该含蓄委婉的地方,就要顺着暗处隐藏踪迹。做到文章的首尾结构周密,内外一致。这就是附辞会义的方法。假使画师只注意谨慎对待毛发小处,就会把相貌画得走样;射箭的人只瞄准细微处便要失掉大目标。这是因为把精神集中在细微处,一定会在大体上疏忽。所以做文章首先应当保持一尺的正确,不必拘泥于一寸,保证一丈的正确,不必拘泥于一尺,宁可放弃枝节的巧妙细小,也要争取大局的完美,这是谋篇的总体安排。 文章的变化没有定规,因为作者往往容易对文意的见解浮泛繁杂,主张简约就可能发生文义孤单的毛病,主张广博就可能发生文辞杂乱的缺点。写作轻率迅速的,固然草率而多过失,写得慢的又往往迟疑不决,也是作文章的祸害。况且个人的才智天分不同,想法各异,有的能掌握全篇首尾使得贯通,有的一尺一寸、枝枝节节地连接黏附。然而在写作上能够通盘考虑的很少,边写边连接黏附的却颇多。假如文章的各种头绪失去了主宰,言辞的韵味一定紊乱;文章义理的脉络不流畅贯通,那文体就会显得枯燥。能够深切地认识文章的肌肉纹理,然后文章的章节结构自然会合理,如胶汁黏结木料,大豆混合黄色一样。因此驾车的四匹雄马虽然力气不同,但六条缰绳却能拉的像琴弦那样协调;马车的并驾齐驱,靠的是车的轮毂统一了众多的轮辐。驾驭文章的方法,和这很相似。文章增删得当,长短合适,就像调整四匹马的步调,只在于抓住缰绳罢了。 所以做文章善于调整文辞的人,能把不同的旨趣结合得像肝胆一样密切;拙于安排命义的人,却把相同的和谐音调写得像北胡南越那样背离。修改文章有时比写文章还困难,换字词有时比更换句子要艰苦,这是已经经过证实了的。从前张汤草拟的奏书一再被汉武帝退回,虞松起草表章屡次受到晋景王的指斥;都是因为文章的事理没有说明白,文理没有安排好。等到倪宽替张汤重新起草奏书,钟会把虞松的章表改动了几个字,便使得汉武帝赞美,晋景王称好。那是因为他们修改的文章事理得当,叙事明白,心思敏捷,措辞恰当。由此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附辞会义的巧妙与拙劣,相差很远了。至于一篇文章的结尾,一章的结句,好比划船打桨要有力;调整词语切中情理,如像牵引住缰绳得心应手地挥动马鞭。那便能够有始有终地收到功绩,使文章寄托深意,具有情味。倘若文章的开始写得很有光彩,而结尾的句子却很拙劣;那就会使文势阻滞,余留的风味也就不畅了。这就是《周易》所说的“屁股上没有皮肤肌肉,走路就很困难”。只要全篇起首结尾互相声援呼应,那文章的附辞会义的作用,确实也就没有超过它的了! 总结: 文章结构要全面统一安排,文情文术才会适当稠叠。从开头到归总结尾,都要注意疏理千条布置枝叶。只要情理和文辞布置妥帖,相隔悬远的头绪自然可以连贯。就像音乐必须动听和谐一样,作者内心的话也要调配得协调。


注释

附会:附辞会义。附辞,调整辞语,使语言不混杂重复。附,附着。会义,安排情意,使情意有条理不颠倒。 文理:文章义理,指主题。 与夺:给予、剥夺,即取舍。 涯际:边际,指文章的节与节之间。 弥纶:包举,概括。 杂而不越:复杂而不松散,内容丰富而结构严密。杂,内容文辞丰富多样。越,超越,散乱。 基构:基本结构。 缉:一种缝法,一针对一针地缝,即缝得细密。 量:作“童”。童,少年,这里指初学者。 神明:精神主宰。 大体:这里是大概的意思。 枝派:分枝流派。派,水的支流。 “驱万涂”二句:《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涂,用途,路。贞,正,使之正。 乖:不合。 棼丝:乱丝。 阳:阳光。出条:抽发小枝。 术:方法。 诎:同“屈”。信:伸,直正。 枉:屈。直:伸。寻:三十尺。 多:应作“无”。方:定。 约:精练、简单。 叛:离开中心,乱。 率:轻率。尤:过错。 需:迟疑不决。贼:害。 分:本分、天分,指各人写作的才能。 绪:端绪、头绪。 制首以通尾:指写作文章有通盘考虑,所以首尾贯通。 尺接以寸附:和上句所说情况相反,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算一段,一尺一寸地接上去。 统绪:总束头绪。宗:主。 义脉:以人体的气脉来喻文章内容的脉络。 偏枯:半身不遂,这里用以喻作品的脉络阻塞。偏,半边;枯,枯萎。 悬识:远见。悬,远,深。凑,作“腠”。腠,肌肤纹理,指规律。 节文:指音节和文采。 辔:马缰绳。如琴:和谐如琴声。 毂(gǔ):车轮的辐汇集之处,也是车轴穿过之处。辐:车轮上连接轮圈和车毂的木条。 修短:长短,指多写或少写。 异旨:不同的旨意。肝胆:肝和胆紧密相连,比喻密切。 同音:和谐音调。胡越:古代称北方的少数民族或异族为胡;越国在南方,比喻疏远。 理事:应作“事理”。 绝笔:绝,断。绝笔,不再写,指全篇结尾。断章:一章的断句。 楫:桨。 会词:修辞。切:合。 克终:能够有始有终,指全篇都写好。克,能;终,文章结尾。底绩:致绩,收到功绩。 寄深写远:疑当作“寄在写送”。写送,写作有余韵,六朝文人常语。 篇统:全篇各种头绪的总安排。统,统绪。间关:指道路艰险,比喻文章结构曲折。 情:文情内容。数:同“术”,写作手法。稠:密。叠:重。 原:推源,追溯。要:归结。 疏:疏通。布:分布。 道:指文情内容。味:指文辞韵味。 悬:远。


简介

《附会》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三篇,主要是论述整个作品的统筹兼顾问题。所谓“附会”,分而言之,“附”是对表现形式方面的处理,“会”是对内容方面的处理。但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本篇强调的是“统文理”,所以,虽有“附辞会义”之说,并未提出分别的要求或论述。



文心雕龙·总术

〔刘勰〕 〔南北朝〕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夫文以足言,理兼《诗》、《书》,别目两名,自近代耳。

颜延年以为∶“笔之为体,言之文也。

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请夺彼矛,还攻其楯矣。

何者?

《易》之《文言》,岂非言文?

若笔为言文,不得云经典非笔矣。

将以立论,未见其论立也。

予以为∶发口为言,属翰曰笔,常道曰经,述经曰传。

经传之体,出言入笔,笔为言使,可强可弱。

《六经》以典奥为不刊,非以言笔为优劣也。

昔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

故知九变之贯匪穷,知言之选难备矣。

凡精虑造文,各竞新丽,多欲练辞,莫肯研术。

落落之玉,或乱乎石。

碌碌之石,时似乎玉。

精者要约,匮者亦鲜。

博者该赡,芜者亦繁。

辩者昭晰,浅者亦露。

奥者复隐,诡者亦曲。

或义华而声悴,或理拙而文泽。

知夫调钟未易,张琴实难。

伶人告和,不必尽窕瓠之中。

动角挥羽,何必穷初终之韵。

魏文比篇章于音乐,盖有征矣。

夫不截盘根,无以验利器。

不剖文奥,无以辨通才。

才之能通,必资晓术,自非圆鉴区域,大判条例,岂能控引情源,制胜文苑哉!

是以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

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

故博塞之文,借巧傥来,虽前驱有功,而后援难继。

少既无以相接,多亦不知所删,乃多少之并惑,何妍蚩之能制乎!

若夫善弈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

数逢其极,机入其巧,则义味腾跃而生,辞气丛杂而至。

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芳,断章之功,于斯盛矣。

夫骥足虽骏,纆牵忌长,以万分一累,且废千里。

况文体多术,共相弥纶,一物携贰,莫不解体。

所以列在一篇,备总情变,譬三十之辐,共成一毂,虽未足观,亦鄙夫之见也。

赞曰∶ 文场笔苑,有术有门。

务先大体,鉴必穷源。

乘一总万,举要治繁。

思无定契,理有恒存。

文心雕龙·时序

〔刘勰〕 〔南北朝〕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

昔在陶唐,德盛化钧,野老吐“何力”之谈,郊童含“不识”之歌。

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咏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

尽其美者何?

乃心乐而声泰也。

至大禹敷土,九序咏功,成汤圣敬,“猗欤”作颂。

逮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

大王之化淳,《邠风》乐而不淫。

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

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

春秋以后,角战英雄,六经泥蟠,百家飙骇。

方是时也,韩魏力政,燕赵任权。

五蠹六虱,严于秦令。

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

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孟轲宾馆,荀卿宰邑,故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邹子以谈天飞誉,驺奭以雕龙驰响,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

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故知烨之奇意,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爰至有汉,运接燔书,高祖尚武,戏儒简学。

虽礼律草创,《诗》、《书》未遑,然《大风》、《鸿鹄》之歌,亦天纵之英作也。

施及孝惠,迄于文景,经术颇兴,而辞人勿用,贾谊抑而邹枚沉,亦可知已。

逮孝武崇儒,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竞骛∶柏梁展朝宴之诗,金堤制恤民之咏,征枚乘以蒲轮,申主父以鼎食,擢公孙之对策,叹倪宽之拟奏,买臣负薪而衣锦,相如涤器而被绣。

于是史迁寿王之徒,严终枚皋之属,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馀采,莫与比盛。

越昭及宣,实继武绩,驰骋石渠,暇豫文会,集雕篆之轶材,发绮縠之高喻,于是王褒之伦,底禄待诏。

自元暨成,降意图籍,美玉屑之谈,清金马之路。

子云锐思于千首,子政雠校于六艺,亦已美矣。

爰自汉室,迄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馀影,于是乎在。

自哀、平陵替,光武中兴,深怀图谶,颇略文华,然杜笃献诔以免刑,班彪参奏以补令,虽非旁求,亦不遐弃。

及明章叠耀,崇爱儒术,肄礼璧堂,讲文虎观,孟坚珥笔于国史,贾逵给札于瑞颂。

东平擅其懿文,沛王振其通论。

帝则藩仪,辉光相照矣。

自和安以下,迄至顺桓,则有班傅三崔,王马张蔡,磊落鸿儒,才不时乏,而文章之选,存而不论。

然中兴之后,群才稍改前辙,华实所附,斟酌经辞,盖历政讲聚,故渐靡儒风者也。

降及灵帝,时好辞制,造皇羲之书,开鸿都之赋,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故杨赐号为驩兜,蔡邕比之俳优,其馀风遗文,盖蔑如也。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

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

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公干徇质于海隅。

德琏综其斐然之思。

元瑜展其翩翩之乐。

文蔚、休伯之俦,于叔、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至明帝纂戎,制诗度曲,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何刘群才,迭相照耀。

少主相仍,唯高贵英雅,顾盼含章,动言成论。

于时正始馀风,篇体轻澹,而嵇阮应缪,并驰文路矣。

逮晋宣始基,景文克构,并迹沉儒雅,而务深方术。

至武帝惟新,承平受命,而胶序篇章,弗简皇虑。

降及怀愍,缀旒而已。

然晋虽不文,人才实盛∶茂先摇笔而散珠,太冲动墨而横锦,岳湛曜联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

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前史以为运涉季世,人未尽才,诚哉斯谈,可为叹息。

元皇中兴,披文建学,刘刁礼吏而宠荣,景纯文敏而优擢。

逮明帝秉哲,雅好文会,升储御极,孳孳讲艺,练情于诰策,振采于辞赋,庾以笔才愈亲,温以文思益厚,揄扬风流,亦彼时之汉武也。

及成康促龄,穆哀短祚,简文勃兴,渊乎清峻,微言精理,函满玄席。

澹思浓采,时洒文囿。

至孝武不嗣,安恭已矣。

其文史则有袁殷之曹,孙干之辈,虽才或浅深,珪璋足用。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气,流成文体。

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

自宋武爱文,文帝彬雅,秉文之德,孝武多才,英采云构。

自明帝以下,文理替矣。

尔其缙绅之林,霞蔚而飙起。

王袁联宗以龙章,颜谢重叶以凤采,何范张沈之徒,亦不可胜数也。

盖闻之于世,故略举大较。

暨皇齐驭宝,运集休明∶太祖以圣武膺箓,世祖以睿文纂业,文帝以贰离含章,高宗以上哲兴运,并文明自天,缉熙景祚。

今圣历方兴,文思光被,海岳降神,才英秀发,驭飞龙于天衢,驾骐骥于万里。

经典礼章,跨周轹汉,唐、虞之文,其鼎盛乎!

鸿风懿采,短笔敢陈。

扬言赞时,请寄明哲!

赞曰∶ 蔚映十代,辞采九变。

枢中所动,环流无倦。

质文沿时,崇替在选。

终古虽远,僾焉如面。

文心雕龙·物色

〔刘勰〕 〔南北朝〕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

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

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

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

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

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々”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々”学草虫之韵。

“皎日”、“嘒星”,一言穷理。

“参差”、“沃若”,两字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

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

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

至如《雅》咏棠华,“或黄或白”。

《骚》述秋兰,“绿叶”、“紫茎”。

凡攡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

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

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

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

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或率尔造极,或精思愈疏。

且《诗》、《骚》所标,并据要害,故后进锐笔,怯于争锋。

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善于适要,则虽旧弥新矣。

是以四序纷回,而入兴贵闲。

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

使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而更新。

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馀者,晓会通也。

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

然则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赞曰∶ 山沓水匝,树杂云合。

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文心雕龙·才略

〔刘勰〕 〔南北朝〕

九代之文,富矣盛矣。

其辞令华采,可略而详也。

虞、夏文章,则有皋陶六德,夔序八音,益则有赞,五子作歌,辞义温雅,万代之仪表也。

商周之世,则仲虺垂诰,伊尹敷训,吉甫之徒,并述《诗》、《颂》,义固为经,文亦足师矣。

及乎春秋大夫,则修辞聘会,磊落如琅玕之圃,焜耀似缛锦之肆,薳敖择楚国之令典,随会讲晋国之礼法,赵衰以文胜从飨,国侨以修辞扌干郑,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于辞令,皆文名之标者也。

战代任武,而文士不绝。

诸子以道术取资,屈宋以《楚辞》发采。

乐毅报书辨而义,范雎上书密而至,苏秦历说壮而中,李斯自奏丽而动。

若在文世,则扬班俦矣。

荀况学宗,而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

汉室陆贾,首发奇采,赋《孟春》而进《新语》,其辩之富矣。

贾谊才颖,陵轶飞兔,议惬而赋清,岂虚至哉!

枚乘之《七发》,邹阳之《上书》,膏润于笔,气形于言矣。

仲舒专儒,子长纯史,而丽缛成文,亦诗人之告哀焉。

相如好书,师范屈宋,洞入夸艳,致名辞宗。

然核取精意,理不胜辞,故扬子以为“文丽用寡者长卿”,诚哉是言也!

王褒构采,以密巧为致,附声测貌,泠然可观。

子云属意,辞义最深,观其涯度幽远,搜选诡丽,而竭才以钻思,故能理赡而辞坚矣。

桓谭著论,富号猗顿,宋弘称荐,爰比相如,而《集灵》诸赋,偏浅无才,故知长于讽谕,不及丽文也。

敬通雅好辞说,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二班两刘,弈叶继采,旧说以为固文优彪,歆学精向,然《王命》清辩,《新序》该练,璿璧产于昆冈,亦难得而逾本矣。

傅毅、崔骃,光采比肩,瑗寔踵武,能世厥风者矣。

杜笃、贾逵,亦有声于文,迹其为才,崔、傅之末流也。

李尤赋铭,志慕鸿裁,而才力沉膇,垂翼不飞。

马融鸿儒,思洽识高,吐纳经范,华实相扶。

王逸博识有功,而绚采无力。

延寿继志,瑰颖独标,其善图物写貌,岂枚乘之遗术欤!

张衡通赡,蔡邕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

是则竹柏异心而同贞,金玉殊质而皆宝也。

刘向之奏议,旨切而调缓。

赵壹之辞赋,意繁而体疏。

孔融气盛于为笔,祢衡思锐于为文,有偏美焉。

潘勖凭经以骋才,故绝群于锡命。

王朗发愤以托志,亦致美于序铭。

然自卿、渊已前,多役才而不课学。

雄向以后,颇引书以助文,此取与之大际,其分不可乱者也。

魏文之才,洋洋清绮。

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

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

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

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

琳禹以符檄擅声。

徐干以赋论标美,刘桢情高以会采,应瑒学优以得文。

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

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有足算焉。

刘劭《赵都》,能攀于前修。

何晏《景福》,克光于后进。

休琏风情,则《百壹》标其志。

吉甫文理,则《临丹》成其采。

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

张华短章,奕奕清畅,其《鹪鹩》寓意,即韩非之《说难》也。

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无遗力矣。

潘岳敏给,辞自和畅,锺美于《西征》,贾馀于哀诔,非自外也。

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

士龙朗练,以识检乱,故能布采鲜净,敏于短篇。

孙楚缀思,每直置以疏通。

挚虞述怀,必循规以温雅。

其品藻“流别”,有条理焉。

傅玄篇章,义多规镜。

长虞笔奏,世执刚中。

并桢干之实才,非群华之韡萼也。

成公子安,选赋而时美,夏侯孝若,具体而皆微,曹摅清靡于长篇,季鹰辨切于短韵,各其善也。

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可谓鲁卫之政,兄弟之文也。

刘琨雅壮而多风,卢谌情发而理昭,亦遇之于时势也。

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郊赋》既穆穆以大观,《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

庾元规之表奏,靡密以闲畅。

温太真之笔记,循理而清通,亦笔端之良工也。

孙盛、干宝,文胜为史,准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

袁宏发轸以高骧,故卓出而多偏。

孙绰规旋以矩步,故伦序而寡状。

殷仲文之孤兴,谢叔源之闲情,并解散辞体,缥渺浮音,虽滔滔风流,而大浇文意。

宋代逸才,辞翰鳞萃,世近易明,无劳甄序。

观夫后汉才林,可参西京。

晋世文苑,足俪鄴都。

然而魏时话言,必以元封为称首。

宋来美谈,亦以建安为口实。

何也?

岂非崇文之盛世,招才之嘉会哉?

嗟夫!

此古人所以贵乎时也。

赞曰∶ 才难然乎!

性各异禀。

一朝综文,千年凝锦。

馀采徘徊,遗风籍甚。

无曰纷杂,皎然可品。

文心雕龙·知音

〔刘勰〕 〔南北朝〕

知音其难哉!

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

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

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

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

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

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

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

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

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

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

酱瓿之议,岂多叹哉!

夫麟凤与麇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

然鲁臣以麟为麇,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

形器易征,谬乃若是。

文情难鉴,谁曰易分?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

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

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雪》也。

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

”见异唯知音耳。

扬雄自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

”其不事浮浅,亦可知矣。

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

书亦国华,玩绎方美。

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赞曰∶ 洪锺万钧,夔旷所定。

良书盈箧,妙鉴乃订。

流郑淫人,无或失听。

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文心雕龙·养气

〔刘勰〕 〔南北朝〕

昔王充著述,制《养气》之篇,验己而作,岂虚造哉!

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

心虑言辞,神之用也。

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

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此性情之数也。

夫三皇辞质,心绝于道华。

帝世始文,言贵于敷奏。

三代春秋,虽沿世弥缛,并适分胸臆,非牵课才外也。

战代技诈,攻奇饰说,汉世迄今,辞务日新,争光鬻采,虑亦竭矣。

故淳言以比浇辞,文质悬乎千载。

率志以方竭情,劳逸差于万里。

古人所以馀裕,后进所以莫遑也。

凡童少鉴浅而志盛,长艾识坚而气衰,志盛者思锐以胜劳,气衰者虑密以伤神,斯实中人之常资,岁时之大较也。

若夫器分有限,智用无涯。

或惭凫企鹤,沥辞镌思。

于是精气内销,有似尾闾之波。

神志外伤,同乎牛山之木。

怛惕之盛疾,亦可推矣。

至如仲任置砚以综述,叔通怀笔以专业,既暄之以岁序,又煎之以日时,是以曹公惧为文之伤命,陆云叹用思之困神,非虚谈也。

夫学业在勤,故有锥股自厉。

志于文也,则有申写郁滞。

故宜从容率情,优柔适会。

若销铄精胆,蹙迫和气,秉牍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且夫思有利钝,时有通塞,沐则心覆,且或反常。

神之方昏,再三愈黩。

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常弄闲于才锋,贾馀于文勇,使刃发如新,腠理无滞,虽非胎息之万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赞曰∶ 纷哉万象,劳矣千想。

玄神宜宝,素气资养。

水停以鉴,火静而朗。

无扰文虑,郁此精爽。

文心雕龙·指瑕

〔刘勰〕 〔南北朝〕

管仲有言∶“无翼而飞者声也。

无根而固者情也。

”然则声不假翼,其飞甚易。

情不待根,其固匪难。

以之垂文,可不慎欤!

古来文才,异世争驱。

或逸才以爽迅,或精思以纤密,而虑动难圆,鲜无瑕病。

陈思之文,群才之俊也,而《武帝诔》云“尊灵永蛰”,《明帝颂》云“圣体浮轻”,浮轻有似于蝴蝶,永蛰颇疑于昆虫,施之尊极,岂其当乎?

左思《七讽》,说孝而不从,反道若斯,馀不足观矣。

潘岳为才,善于哀文,然悲内兄,则云“感口泽”,伤弱子,则云“心如疑”,《礼》文在尊极,而施之下流,辞虽足哀,义斯替矣。

若夫君子拟人,必于其伦,而崔瑗之《诔李公》,比行于黄虞,向秀之《赋嵇生》,方罪于李斯。

与其失也,虽宁僭无滥,然高厚之诗,不类甚矣。

凡巧言易标,拙辞难隐,斯言之玷,实深白圭。

繁例难载,故略举四条。

若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

字以训正,义以理宣。

而晋末篇章,依希其旨,始有“赏际奇至”之言,终有“抚叩酬酢”之语,每单举一字,指以为情。

夫赏训锡赉,岂关心解。

抚训执握,何预情理。

《雅》、《颂》未闻,汉魏莫用,悬领似如可辩,课文了不成义,斯实情讹之所变,文浇之致弊。

而宋来才英,未之或改,旧染成俗,非一朝也。

近代辞人,率多猜忌,至乃比语求蚩,反音取瑕,虽不屑于古,而有择于今焉。

又制同他文,理宜删革,若掠人美辞,以为己力,宝玉大弓,终非其有。

全写则揭箧,傍采则探囊,然世远者太轻,时同者为尤矣。

若夫注解为书,所以明正事理,然谬于研求,或率意而断。

《西京赋》称“中黄、育、获”之畴,而薛综谬注谓之“阉尹”,是不闻执雕虎之人也。

又《周礼》井赋,旧有“匹马”。

而应劭释匹,或量首数蹄,斯岂辩物之要哉?

原夫古之正名,车两而马匹,匹两称目,以并耦为用。

盖车贰佐乘,马俪骖服,服乘不只,故名号必双,名号一正,则虽单为匹矣。

匹夫匹妇,亦配义矣。

夫车马小义,而历代莫悟。

辞赋近事,而千里致差。

况钻灼经典,能不谬哉?

夫辩匹而数首蹄,选勇而驱阉尹,失理太甚,故举以为戒。

丹青初炳而后渝,文章岁久而弥光。

若能隐括于一朝,可以无惭于千载也。

赞曰∶ 羿氏舛射,东野败驾。

虽有俊才,谬则多谢。

斯言一玷,千载弗化。

令章靡疚,亦善之亚。

文心雕龙·隐秀

〔刘勰〕 〔南北朝〕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

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

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

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

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

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

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

纤手丽音,宛乎逸态,若远山之浮烟霭,娈女之靓容华。

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

容华格定,无待于裁熔。

深浅而各奇,秾纤而俱妙,若挥之则有馀,而揽之则不足矣。

夫立意之士,务欲造奇,每驰心于玄默之表。

工辞之人,必欲臻美,恒匿思于佳丽之乡。

呕心吐胆,不足语穷。

锻岁炼年,奚能喻苦?

故能藏颖词间,昏迷于庸目。

露锋文外,惊绝乎妙心。

使酝藉者蓄隐而意愉,英锐者抱秀而心悦。

譬诸裁云制霞,不让乎天工。

斫卉刻葩,有同乎神匠矣。

若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或一叩而语穷,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若百诘而色沮: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辞矣。

将欲征隐,聊可指篇∶古诗之离别,乐府之长城,词怨旨深,而复兼乎比兴。

陈思之《黄雀》,公干之《青松》,格刚才劲,而并长于讽谕。

叔夜之《赠行》,嗣宗之《咏怀》,境玄思澹,而独得乎优闲。

士衡之疏放,彭泽之豪逸,心密语澄,而俱适乎壮采。

如欲辨秀,亦惟摘句“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意凄而词婉,此匹妇之无聊也。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志高而言壮,此丈夫之不遂也。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旁皇”,心孤而情惧,此闺房之悲极也。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气寒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

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课也。

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

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

润色取美,譬缯帛之染朱绿。

朱绿染缯,深而繁鲜。

英华曜树,浅而炜烨。

隐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盖以此也。

赞曰∶ 文隐深蔚,馀味曲包。

辞生互体,有似变爻。

言之秀矣,万虑一交。

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文心雕龙·练字

〔刘勰〕 〔南北朝〕

夫文爻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

苍颉造之,鬼哭粟飞。

黄帝用之,官治民察。

先王声教,书必同文,輶轩之使,纪言殊俗,所以一字体,总异音。

《周礼》保氏,掌教六书。

秦灭旧章,以吏为师。

及李斯删籀而秦篆兴,程邈造隶而古文废。

汉初草律,明著厥法。

太史学童,教试八体。

又吏民上书,字谬辄劾。

是以马字缺画,而石建惧死,虽云性慎,亦时重文也。

至孝武之世,则相如撰篇。

及宣平二帝,征集小学,张敞以正读传业,扬雄以奇字纂训,并贯练《雅》、《颂颉》,总阅音义。

鸿笔之徒,莫不洞晓。

且多赋京苑,假借形声,是以前汉小学,率多玮字,非独制异,乃共晓难也。

暨乎后汉,小学转疏,复文隐训,臧否亦半。

及魏代缀藻,则字有常检,追观汉作,翻成阻奥。

故陈思称∶“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

”岂直才悬,抑亦字隐。

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

今一字诡异,则群句震惊,三人弗识,则将成字妖矣。

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趣舍之间,不可不察。

夫《尔雅》者,孔徒之所纂,而《诗》、《书》之襟带也。

《仓颉》者,李斯之所辑,而史籀之遗体也。

《雅》以渊源诂训,《颉》以苑囿奇文,异体相资,如左右肩股,该旧而知新,亦可以属文。

若夫义训古今,兴废殊用,字形单复,妍媸异体。

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讽诵则绩在宫商,临文则能归字形矣。

是以缀字属篇,必须拣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

诡异者,字体瑰怪者也。

曹摅诗称∶“岂不愿斯游,褊心恶凶呶。

”两字诡异,大疵美篇。

况乃过此,其可观乎!

联边者,半字同文者也。

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于常文,则龃龉为瑕,如不获免,可至三接,三接之外,其字林乎!

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

《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

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单复者,字形肥瘠者也。

瘠字累句,则纤疏而行劣。

肥字积文,则黯黕而篇暗。

善酌字者,参伍单复,磊落如珠矣。

凡此四条,虽文不必有,而体例不无。

若值而莫悟,则非精解。

至于经典隐暧,方册纷纶,简蠹帛裂,三写易字,或以音讹,或以文变。

子思弟子,“于穆不似”,音讹之异也。

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

《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

“别”、“列”、“淮”、“淫”,字似潜移。

“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傅毅制诔,已用“淮雨”。

元长作序,亦用“别风”,固知爱奇之心,古今一也。

史之阙文,圣人所慎,若依义弃奇,则可与正文字矣。

赞曰∶ 篆隶相熔,苍雅品训。

古今殊迹,妍媸异分。

字靡易流,文阻难运。

声画昭精,墨采腾奋。

文心雕龙·事类

〔刘勰〕 〔南北朝〕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

《既济》九三,远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书箕子之贞:斯略举人事,以征义者也。

至若胤征羲和,陈《政典》之训。

盘庚诰民,叙迟任之言: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

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

《大畜》之象,“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亦有包于文矣。

观夫屈宋属篇,号依诗人,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

唯贾谊《鵩赋》,始用鹖冠之说。

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书,此万分之一会也。

及扬雄《百官箴》,颇酌于《诗》、《书》。

刘歆《遂初赋》,历叙于纪传。

渐渐综采矣。

至于崔班张蔡,遂捃摭经史,华实布濩,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

夫姜桂因地,辛在本性。

文章由学,能在天资。

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

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

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

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

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采。

表里相资,古今一也。

故魏武称张子之文为拙,以学问肤浅,所见不博,专拾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难,难便不知所出。

斯则寡闻之病也。

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

扬班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操刀能割,必裂膏腴。

是以将赡才力,务在博见,狐腋非一皮能温,鸡庶必数千而饱矣。

是以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校练务精,捃理须核,众美辐辏,表里发挥。

刘劭《赵都赋》云∶“公子之客,叱劲楚令歃盟。

管库隶臣,呵强秦使鼓缶。

”用事如斯,可称理得而义要矣。

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或微言美事,置于闲散,是缀金翠于足胫,靓粉黛于胸臆也。

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引事乖谬,虽千载而为瑕。

陈思,群才之英也,《报孔璋书》云∶“葛天氏之乐,千人唱,万人和,听者因以蔑《韶》、《夏》矣。

”此引事之实谬也。

按葛天之歌,唱和三人而已。

相如《上林》云∶“奏陶唐之舞,听葛天之歌,千人唱,万人和。

”唱和千万人,乃相如推之。

然而滥侈葛天,推三成万者,信赋妄书,致斯谬也。

陆机《园葵》诗云∶“庇足同一智,生理合异端。

”夫葵能卫足,事讥鲍庄。

葛藟庇根,辞自乐豫。

若譬葛为葵,则引事为谬。

若谓庇胜卫,则改事失真:斯又不精之患。

夫以子建明练,士衡沉密,而不免于谬。

曹洪之谬高唐,又曷足以嘲哉!

夫山木为良匠所度,经书为文士所择,木美而定于斧斤,事美而制于刀笔,研思之士,无惭匠石矣。

赞曰∶ 经籍深富,辞理遐亘。

皓如江海,郁若昆邓。

文梓共采,琼珠交赠。

用人若己,古来无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