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川席上作
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
不嫌寒气侵人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
立志而贤,则贤矣。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昔人所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
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
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
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必为恶、为小人?
」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学】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
有弗鄙贱之者乎?
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
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
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
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
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改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
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
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
诸生殆不至于此。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
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
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
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人将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责善】 「责善,朋友之道。
」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
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
是激之而使为恶矣!
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
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
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
某于道未有所得,其学卤莽耳。
谬为诸生相从于此。
每终夜以思,恶且未免,况于过乎?
人谓「事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
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
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
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
盖教学相长也。
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其一】 幽草凄凄绿上柔,桂花狼藉闭深楼。
银光不足供吟赏,书破芭蕉几叶秋。
【其二】 残柳凋荷绿未沉,一池清水澈如心。
楼前几日无人到,满地槐花秋正深。
【其三】 白日吹人无所思,独来窗下理红丝。
手擎刀尺瓶花落,数点天香入砚池。
【其四】 稠烟迷望不能空,满地犹含绿草风。
乱竹繁枝多少意,满园花落忆春中。
【其五】 修竹青青乱草枯,留连西日影相扶。
短墙微露高城色,远处疏烟入画图。
【其六】 飘枝堕叶此烟中,残鸟啼秋声亦同。
错认桃花满青行,依稀白鹭栖丹凤。
【其七】 侵晓开香湿绣巾,满天犹带月华新。
此中随意看秋色,采得名花赠美人。
【其八】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
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其九】 无事无情亦未闲,孤心常寄水云边。
今宵有月无人处,高讽南华秋水篇。
【其十】 满畦寒水稻初黄,细鸟归飞集野棠。
正是好怀秋八九,桂花枝下饮清香。
【其十一】 风前一叶巧迎秋,露气蟾光净欲流。
楼上有人争拜影,巧丝先我骨衣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