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春天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天气变暖,但家境仍冷落萧条,白花齐开,更使我这北郭骚悲伤无聊。 一文不名,只有像来子钱一样的穿眼榆荚,不见舞妓,倒有比舞妓细腰更柔软的柳条。 张开帘幕,迎接神燕,弋射飞丝,送走伯劳。 弹起胡琴,借以抒发今日的愁恨,频繁急切的乐声扑向那紫檀琴槽。


注释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北郭骚:春秋齐国的一个读书人,关心国事,讲义气,乐于助人,以贤良忠孝闻名乡里。但家贫如洗,每天结罘网捉鸟兽,割蒲苇织草鞋,换些柴米来奉养母亲。还曾向晏子借过粮食。(《吕氏春秋·季冬纪·士节》) 莱子眼:古钱币名,即耒子。南朝宋废帝刘子业所铸二铢钱,文曰“景和”。形式转细,无轮郭、不磨凿者,谓之“耒子(莱子眼)”。 柳断舞儿腰:源自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舞儿腰,形容柳枝柔软。 上幕:即“张幕”。迎神燕:古人每于春时张幕于郊外,祈燕求子,故云“迎神燕”。 飞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百劳:鸟名,即伯劳,又名鵙或鴂。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颈部蓝灰色,背部棕红色,有黑色波状横纹。吃昆虫和小鸟。善鸣。朱熹《孟子》注曰:“伯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传说所鸣之家必有凶,故言“送百劳”。 胡琴:古乐器名。古代泛称来自北方和西北各族的拨弦乐器,有时指琵琶,有时指忽雷等。约宋元开始,亦为拉弦乐器之称。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胡琴,内库有二琵琶,号大小忽雷,郑尝弹小忽雷。” 檀(tán)槽: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亦指琵琶等乐器。王琦汇解:“唐人所谓胡琴,应是五弦琵琶耳。檀槽,谓以紫檀木为琵琶槽。”


简介

《感春》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首联写的是初春时节,大地还是一派萧条景象;颔联写的是春天家中院内的景象;颈联诗人渴盼祥瑞、攘避凶灾的美好祝福;尾联写诗人拿起胡琴来排遣胸中的遗恨,将满腔的心事向琴槽诉说。全诗情调极其幽冷,意象极为凄怨。


赏析

辽宁大学学报主编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这首诗并不能反映李贺诗歌的风貌,但其中忧郁怨愤的情思却是和其他诗作相统一的。想想春天对李贺的意味,只有潦倒和不遇的悲愤了。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冯浩非《李贺诗选译》:春暖花开,本应欢畅。但诗人家贫亲老,萧条悲苦。除应时迎祥禳灾,只有弹琴排遣,便写此诗抒发愁闷。中间两联遣辞、含意委婉隐约。



画角东城

〔李贺〕 〔唐〕

河转曙萧萧,鸦飞睥睨高。

帆长摽越甸,壁冷挂吴刀。

淡菜生寒日,鲕鱼噀白涛。

水花沾抹额,旗鼓夜迎潮。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

〔李贺〕 〔唐〕

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

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

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

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

感讽六首(其五)

〔李贺〕 〔唐〕

晓菊泫寒露,似悲团扇风。

秋凉经汉殿,班子泣衰红。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宫。

腰衱佩珠断,灰蝶生阴松。

谣俗

〔李贺〕 〔唐〕

上林胡蝶小,试伴汉家君。

飞向南城去,误落石榴裙。

脉脉花满树,翾翾燕绕云。

出门不识路,羞问陌头人。

贵公子夜阑曲

〔李贺〕 〔唐〕

袅袅沈水烟,乌啼夜阑景。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答赠

〔李贺〕 〔唐〕

本是张公子,曾名萼绿华。

沉香熏小像,杨柳伴啼鸦。

露重金泥冷,杯阑玉树斜。

琴堂沽酒客,新买后园花。

出城

〔李贺〕 〔唐〕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 〔唐〕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过华清宫

〔李贺〕 〔唐〕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李贺〕 〔唐〕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