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论病·六十一难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有一段话说:通过观察就能知道的叫做神,通过听到就能知道的叫做圣,通过询问就能知道的叫做工,通过切脉就能知道的叫做巧。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样解释:通过观察就能知道的,是指通过观察五种颜色来判断疾病的情况。通过听到就能知道的,是指通过听到五种音乐来区分疾病的种类。通过询问就能知道的,是指通过询问患者所想要的五种味道来知道疾病的起因和部位。通过切脉就能知道的,是指通过检查患者的脉搏,观察脉搏的强弱来知道疾病在哪个器官。外面的人用这种方法来了解,就叫做圣;内部的人用这种方法来了解,就叫做神。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



难经·论穴道·六十二难

〔无名氏〕 〔三国〕

曰:脏井、荥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

然:腑者,阳也。

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

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难经·论穴道·六十三难

〔无名氏〕 〔三国〕

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

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

诸蚑行喘息,蚏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

故岁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

难经·论穴道·六十四难

〔无名氏〕 〔三国〕

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

阴荥火,阳荥水。

阴俞土,阳俞木。

阴经金,阳经火。

阴合水,阳合土。

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刚柔之事也。

阴井乙木,阳井庚金。

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

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

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

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

余皆仿此。

难经·论穴道·六十五难

〔无名氏〕 〔三国〕

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

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难经·论穴道·六十六难

〔无名氏〕 〔三国〕

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

心之原,出于太陵。

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大白。

肾之原,出于太溪。

少阴之原,出于兑骨。

胆之原,出于丘墟。

胃之原,出于冲阳。

三焦之原,出于阳池。

膀胱之原,出于京骨。

大肠之原,出于合谷。

小肠之原,出于腕骨。

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

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

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

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难经·论病·六十难

〔无名氏〕 〔三国〕

曰: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

然: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

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

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

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

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难经·论病·五十九难

〔无名氏〕 〔三国〕

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

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

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

难经·论病·五十八难

〔无名氏〕 〔三国〕

曰:伤寒有几?

其脉有变不?

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

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

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

热病之脉,阴阳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涩。

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

伤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

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

然: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

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寒热之病,候之如何也?

然:皮寒热者,皮不可近席,毛发焦,鼻槁,不得汗。

肌寒热者,肌痛,唇舌槁,无汗。

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本槁痛。

难经·论病·五十七难

〔无名氏〕 〔三国〕

曰:泄凡有几?

皆有名不?

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

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名曰后重。

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

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

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

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此五泄之要法也。

难经·论病·五十六难

〔无名氏〕 〔三国〕

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

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

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

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何以言之?

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

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

久不愈,令人病烦心。

以秋庚辛日得之。

何以言之?

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以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

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

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

以冬壬癸日得之。

何以言之?

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

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

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

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

以春甲乙日得之。

何以言之?

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

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

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

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以夏丙丁日得之。

何以言之?

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

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

此五积之要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