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

如来昔在燃灯佛所。

于法有所得不?

” “不也,世尊!

如来在燃灯佛所。

于法实无所得。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菩萨庄严佛土不?

” “不也,世尊!

何以故?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 “是故,须菩提!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须菩提!

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

是身为大不。

”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

何以故?

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佛告诉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以前在燃灯佛的教化所在,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法,有所证得吗?世尊,如来在燃灯佛那里,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法,那是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实在没有任何所得。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菩萨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来庄严佛土吗?没有,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菩萨庄严佛土,如同虚幻中的事,本来没有佛土待庄严,只是名叫做庄严。所以,须菩提,诸大菩萨,知道一切相都是虚幻的,应当如是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应当住在物质现象上,而想要生无上正等正觉心,一旦住在物质现象上,那是凡夫的虚妄心,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细滑、记忆等现象上而生起凡夫的虚妄心,应当无所住,无上正等正觉心自然现象。无所住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是什么事都不想,如果什么事都不做如同无色界天人而已,如果什么事都不想,如同无想天人而已,如果心念寂然不动,不像木石那样无知,也只是如同非想非非想天人而已,都还是住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虚妄境界上。应无所住,并不妨碍起心动念,不妨碍行住坐卧。比如镜子,笑脸来照显笑脸,恶脸来照显恶脸,镜子不留笑脸也不排拒恶脸。无物所照时,自然不留一物,杂乱现象对镜时,也自然不排拒杂乱相,镜子如如不动,不因为杂乱现象而使镜子失去本来的清净。更重要的是,镜子从来没有不照物,无物所照时就是照到空境,那也正是妄想境。因此,当知无上正等正觉心不住虚幻境,住相是虚妄相,不住相时,虚幻相本来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心没有两样。须菩根,比如有人,他的身体如众山之王的须弥山那样,高广三百三十六万里,你的意思如何?像这样的身体,大不大?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为什么呢?佛说那是虚幻身,只是名叫做大身,事实上这世界上没有那么高大身体的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如同这个道理,是虚幻中的事,如果执取应无所住可以生无上正等正觉心,又落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当连无住也不住。


注释

然灯佛:即燃灯佛,又名定光佛,释迦牟尼之前的佛,他印证释迦牟尼将成为佛,是释迦牟尼的老师。佛教中说燃灯佛是过去佛,释迦牟尼是现在佛,弥勒佛是未来佛。 须弥山王:须弥山又名弥楼山、妙光山等,佛教认为每一个世界中都有一座须弥山在当中。 大身:文殊菩萨问佛什么是大身,佛回答说:“非身是名大身,具一切戒定慧,了清净法,故名大身。”大身就是指觉悟了的佛心。


简介

本章通过解构佛本身的庄严,阐明佛法的真谛是“庄严净土”。标目是“庄严净土”,佛与须菩提通过对话,说明真正的庄严净土就是无所执著,连佛在燃灯佛处得到了佛法没有,菩萨的功德使佛地更庄严了没有这些念头,也不要执著。这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佛法的“大身”——就是“非身”。前人评点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盖此心清净,便是庄严佛土,悉以外饰为哉?七宝宫殿,五彩栋宇,皆外饰也,此凡夫所谓庄严,非菩萨之所谓庄严。欲知菩萨庄严,当于非庄严中求之。”



金刚经·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

〔释迦牟尼〕 〔周〕

“复次,须菩提!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 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须菩提!

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金刚经·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释迦牟尼〕 〔周〕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

我等云何奉持?

”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所以者何?

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 “不也,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金刚经·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释迦牟尼〕 〔周〕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 “希有!

世尊!

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

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

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

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

须菩提!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

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

须菩提!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

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须菩提!

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 “须菩提!

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 “须菩提!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金刚经·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

〔释迦牟尼〕 〔周〕

“须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 “须菩提!

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须菩提!

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 “须菩提!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金刚经·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

〔释迦牟尼〕 〔周〕

“复次,须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 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须菩提!

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 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 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须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 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

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金刚经·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

〔释迦牟尼〕 〔周〕

“须菩提!

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

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 “须菩提!

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金刚经·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释迦牟尼〕 〔周〕

“须菩提!

于意云何?

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

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

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 世尊!

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

’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金刚经·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释迦牟尼〕 〔周〕

“须菩提!

于意云何?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何以故?

须菩提!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刚经·第七品·无得无说分

〔释迦牟尼〕 〔周〕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如来有所说法耶?

”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

如来所说法。

皆不可取、不可说。

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金刚经·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释迦牟尼〕 〔周〕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

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