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四节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孟子说:“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那就反过来检讨自己是否够仁爱;管理别人,却管理不好,那就反过来检讨自己是否够明智;对别人有礼,别人却不回应,那就反过来检讨自己是否够恭敬。凡是行为有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都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顺他。《诗经》上说:‘永远配合天的命令,自己寻求盛多的福。’”


注释

言:语助词。 引诗见《诗经·大雅·文王》篇。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五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六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

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

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七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

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斯二者天也。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

’涕出而女于吴。

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如耻之,莫若师文王。

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

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祼将于京。

’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

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

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八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

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

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九节

〔孟子〕 〔周〕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为丛驱爵者,鹯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三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二节

〔孟子〕 〔周〕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

圣人,人伦之至也。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

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不甚,则身危国削。

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一节

〔孟子〕 〔周〕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

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

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

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第六卷·滕文公下·第十节

〔孟子〕 〔周〕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虽然,仲子恶能廉?

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

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

抑亦盗跖之所筑与?

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

抑亦盗跖之所树与?

是未可知也。

” 曰:“是何伤哉?

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

”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

兄戴,盖禄万钟。

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於陵。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曰:‘恶用是鶂鶂者为哉?

’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

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

’出而哇之。

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

以兄之室则弗居,以於陵则居之。

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

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孟子·第六卷·滕文公下·第九节

〔孟子〕 〔周〕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书曰:‘洚水警余。

’洚水者,洪水也。

使禹治之。

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

是禽兽也。

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吾为此惧。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

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