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 子曰:“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 子疾病,子路请祷。

子曰:“有诸?

”子路对曰:“有之。

《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祷久矣。

”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今文尚书·周书·牧誓

〔无名氏〕 〔周〕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族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

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

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

夫子勖哉!

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勖哉夫子!

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

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

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尔雅释畜

〔先秦诸子〕 〔周〕

◎马属騊駼马。

野马。

驳,如马,倨牙,食虎豹。

騉蹄,趼,善升甗。

騉駼,枝蹄趼,善升甗。

小领,盗骊。

绝有力,駥。

膝上皆白,惟馵。

四骹皆白,驓。

四蹢皆白,首。

前足皆白,騱。

后足皆白,翑。

前右足白,启。

左白,踦。

后右足白,骧。

左白,馵。

駵马白腹,騵。

骊马白跨,驈。

白州,驠。

尾本白,騴。

尾白,駺。

馰颡,白颠。

白达素,县。

面颡皆白,惟駹。

回毛在膺,宜乘。

在肘后,减阳。

在幹,茀方。

在背,阕广。

逆毛,居馻。

騋:牝,骊。

牡,玄。

驹,褭骖。

牡曰骘,牝曰騇。

駵白,驳。

黄白,騜。

駵马黄脊,騝。

骊马黄脊,騽。

青骊,駽。

青骊驎,驒。

青骊繁鬣,騥。

骊白杂毛,駂。

黄白杂毛,駓,阴白杂毛,骃。

苍白杂毛,骓。

彤白杂毛,騢。

白马黄鬣,骆。

白马黑脣,駩。

黑喙,騧。

一目白,瞷。

二目白,鱼。

既差我马,差,择也。

宗庙齐毫,戎事齐力,田猎齐足。

◎牛属犘牛。

牛。

犤牛。

犩牛。

犣牛。

犝牛。

犑牛。

角一俯一仰,觭。

皆踊,觢。

黑脣,犉。

黑眦,牰。

黑耳,犚。

黑腹,牧。

黑脚,犈。

其子,犊。

体长,牬。

绝有力,欣犌。

◎羊属羊,牡羒,牝牂。

夏羊,牡羭,牝羖。

角不齐,觤。

角三觠,羷。

羳羊,黄腹。

未成羊,羜。

绝有力,奋。

◎狗属犬生三猣,二师,一玂。

未成毫,狗。

长喙,猃。

短喙,猲獢。

绝有力,狣。

尨,狗也。

◎鸡属鸡,大者蜀,蜀子雓。

未成鸡,僆。

绝有力,奋。

◎六畜马八尺为駥。

牛七尺为犉。

羊六尺为羬。

彘五尺为。

狗四尺为獒。

鸡三尺为鶤。

孝经开宗明义

〔孔子〕 〔周〕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孝经·谏诤

〔孔子〕 〔周〕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

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

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孝经·广要道

〔孔子〕 〔周〕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者,敬而已矣。

故敬其父,则子悦。

敬其兄,则弟悦。

敬其君,则臣悦。

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论语·雍也篇

〔孔子〕 〔周〕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

”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

何莫由斯道也?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 子曰:“觚不觚,觚哉!

觚哉!

”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

”子曰:“何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可欺也,不可罔也。

”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

天厌之!

”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为政篇

〔孔子〕 〔周〕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君子不器。

”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学而篇

〔孔子〕 〔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子夏曰:“贤贤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十二大愿

〔释迦牟尼〕 〔周〕

曼殊室利!

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

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

幽冥众生,悉蒙开晓。

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

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

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

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

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

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

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

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

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

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

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释迦牟尼〕 〔周〕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

种种宝华以为庄严。

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

从彼种种异佛刹来。

是诸菩萨摩诃萨。

无量三昧自在之力。

神通游戏。

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一切诸佛手灌其顶。

自心现境界。

善解其义。

种种众生。

种种心色。

无量度门。

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

从坐而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

自说姓名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今以百八义仰咨尊中上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何故名佛子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何等禅境界云何有三乘唯愿为解说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云何无色定及以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云何现分别云何生诸地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往生何所至云何最胜子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云何三昧心最胜为我说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己还云何为种姓非种及心量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云何空何因云何刹那坏云何胎藏生云何世不动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世间热时焰及与水月光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云何国土乱云何作有见云何不生灭世如虚空华云何觉世间云何说离字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如实有几种几波罗蜜心何因度诸地谁至无所受何等二无我云何尔焰净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谁生诸语言众生种种性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梨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云何施设量唯愿最胜说云何空风云云何念聪明云何为林树云何为蔓草云何象马鹿云何而捕取云何为卑陋何因而卑陋云何六节摄云何一阐提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云何甘蔗种无上尊愿说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世界如因陀罗网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鼓状种种诸华或离日月光如是等无量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何如如佛云何智慧佛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悉檀及与见各复有几种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何因百变易云何百无受云何世俗通云何出世间云何为七地唯愿为演说僧伽有几种云何为坏僧云何医方论是复何因缘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言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生及与不生涅槃空刹那趣至无自性佛诸波罗蜜佛子与声闻缘觉诸外道及与无色行如是种种事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解脱自在通力禅三摩提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诸禅定无量诸阴身往来正受灭尽定三昧起心说心意及与识无我法有五自性想所想及与现二见乘及诸种性金银摩尼等一阐提大种荒乱及一佛智尔焰得向众生有无有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及与作所作丛林迷惑通心量不现有诸地不相至百变百无受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下中上众生身各几微尘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兔毫窗尘虮羊毛(麥廣)麦尘钵他几(麥廣)麦阿罗(麥廣)麦几独笼那佉梨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为有几阿(少/免)名舍梨沙婆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几迦梨沙那为成一波罗此等积聚相几波罗弥楼是等所应请何须问余事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火焰几阿(少/免)风阿(少/免)复几根根几阿(少/免)毛孔眉毛几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云何山天仙揵闼婆庄严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云何现已灭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云何断常见云何心得定言说及诸智戒种性佛子云何成及论云何师弟子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云何为饮食聪明魔施设云何树葛藤最胜子所问云何种种刹仙人长苦行云何为族姓从何师受学云何为丑陋云何人修行欲界何不觉阿迦腻吒成云何俗神通云何为比丘云何为化佛云何为报佛云何如如佛平等智慧佛云何为众僧佛子如是问箜篌腰鼓华刹土离光明心地者有七所问皆如实此及余众多佛子所应问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我今当显示次第建立句佛子善谛听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不生句生句。

常句无常句。

相句无相句。

住异句非住异句。

刹那句非刹那句。

自性句离自性句。

空句不空句。

断句不断句。

边句非边句。

中句非中句。

常句非常句。

缘句非缘句。

因句非因句。

烦恼句非烦恼句。

爱句非爱句。

方便句非方便句。

巧句非巧句。

净句非净句。

成句非成句。

譬句非譬句。

弟子句非弟子句。

师句非师句。

种性句非种性句。

三乘句非三乘句。

所有句非所有句。

愿句非愿句。

三轮句非三轮句。

相句非相句。

有品句非有品句。

俱句非俱句。

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刹土句非刹土句。

阿(少/免)句非阿(少/免)句。

水句非水句。

弓句非弓句。

实句非实句。

数句非数句。

数句非数句。

明句非明句。

虚空句非虚空句。

云句非云句。

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

风句非风句。

地句非地句。

心句非心句。

施设句非施设句。

自性句非自性句。

阴句非阴句。

众生句非众生句。

慧句非慧句。

涅槃句非涅槃句。

尔焰句非尔焰句。

外道句非外道句。

荒乱句非荒乱句。

幻句非幻句。

梦句非梦句。

焰句非焰句。

像句非像句。

轮句非轮句。

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

天句非天句。

饮食句非饮食句。

淫欲句非淫欲句。

见句非见句。

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

戒句非戒句。

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

谛句非谛句。

果句非果句。

灭起句非灭起句。

治句非治句。

相句非相句。

支句非支句。

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

禅句非禅句。

迷句非迷句。

现句非现句。

护句非护句。

族句非族句。

仙句非仙句。

王句非王句。

摄受句非摄受句。

宝句非宝句。

记句非记句。

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

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

味句非味句。

事句非事句。

身句非身句。

觉句非觉句。

动句非动句。

根句非根句。

有为句非有为句。

无为句非无为句。

因果句非因果句。

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

节句非节句。

丛树葛藤句非丛树葛藤句。

杂句非杂句。

说句非说句。

毗尼句非毗尼句。

比丘句非比丘句。

处句非处句。

字句非字句。

大慧。

是百八句,先佛所说。

汝及诸菩萨摩诃萨。

应当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

世尊。

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佛告大慧。

诸识有二种生住灭。

非思量所知。

诸识有二种生。

谓流住生。

及相生。

有二种住。

谓流注住。

及相住。

有二种灭。

谓流注灭。

及相灭。

  大慧。

诸识有三种相。

谓转相、业相、真相。

大慧。

略说有三种识。

广说有八相。

何等为三。

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大慧。

譬如明镜。

持诸色像。

现识处现。

亦复如是。

大慧。

现识。

及分别事识。

此二坏不坏。

相展转因。

大慧。

不思议薰。

及不思议变。

是现识因。

大慧。

取种种尘。

及无始妄想薰。

是分别事识因。

  大慧。

若覆彼真识。

种种不实诸虚妄灭。

则一切根识灭。

是名相灭。

大慧。

相续灭者。

相续所因灭。

则相续灭。

所从灭。

及所缘灭。

则相续灭。

大慧。

所以者何。

是其所依故。

依者。

谓无识妄想薰。

缘者。

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大慧。

譬如泥团微尘。

非异非不异。

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大慧。

若泥团微尘异者。

非彼所成。

而实彼成。

是故不异。

若不异者。

则泥团微尘。

应无分别。

如是大慧。

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

藏识非因。

若不异者。

转识灭。

藏识亦应灭。

而自真相实不灭。

是故大慧。

非自真相识灭。

但业相灭。

若自真相识灭者。

藏识则灭。

大慧。

藏识灭者。

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大慧。

彼诸外道作如是论。

谓摄受境界灭。

识流注亦灭。

若识流注灭者。

无始流注应断。

大慧。

外道说流注生因。

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

更有异因。

大慧。

彼因者。

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复次大慧。

有七种性自性。

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复次大慧。

有七种第一义。

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大慧。

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

性自性第一义心。

(此心梵音肝栗大。

肝栗大宋言心。

谓如树木心。

非念虑心。

念虑心梵音云质多也)以性自性第一义心。

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

圣慧眼。

入自共相建立。

如所建立。

不与外道论恶见共。

大慧。

云何外道论恶见共。

所谓自境界妄想见。

不觉识自心所现。

分齐不通。

大慧。

愚痴凡夫性。

无性自性第一义。

作二见论。

  复次大慧。

妄想三有苦灭。

无知爱业缘灭。

自心所现幻境随见。

今当说。

大慧。

若有沙门、婆罗门。

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

及事时住。

缘阴界入生住。

或言生已灭。

大慧。

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

破坏断灭论。

所以者何。

以此现前不可得。

及见始非分故。

大慧。

譬如破瓶。

不作瓶事。

亦如焦种。

不作芽事。

如是大慧。

若阴界入性。

已灭今灭当灭。

自心妄想见。

无因故。

彼无次第生。

  大慧。

若复说无种有种识。

三缘合生者。

龟应生毛。

沙应出油。

汝宗则坏。

违决定义。

有种无种说。

有如是过。

所作事业。

悉空无义。

大慧。

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

所作方便因果自相。

过去未来现在。

有种无种相。

从本已来成事。

相承觉想地转。

自见过习气。

作如是说。

如是大慧。

愚痴凡夫。

恶见所噬。

邪曲迷醉无智。

妄称一切智说。

  大慧。

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

见离自性。

浮云火轮、揵闼婆城。

无生。

幻焰水月及梦。

内外心现。

妄想无始虚伪。

不离自心。

妄想因缘灭尽。

离妄想。

说所说、观所观、受用。

建立身之藏识。

于识境界。

摄受。

及摄受者。

不相应。

无所有境界。

离生住灭。

自心起。

随入分别。

大慧。

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

大悲巧方便。

无开发方便。

大慧。

彼于一切众生界。

皆悉如幻。

不勤因缘。

远离内外境界。

心外无所见。

次第随入无相处。

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

解三界如幻。

分别观察。

当得如幻三昧。

度自心现。

无所有。

得住般若波罗密。

舍离彼生所作方便。

金刚喻三摩提。

随入如来身。

随入如如化。

神通自在。

慈悲方便。

具足庄严。

等入一切佛刹。

外道入处。

离心意意识。

是菩萨渐次转身。

得如来身。

  大慧。

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

当远离阴界入心。

因缘所作方便。

生住灭妄想虚伪。

唯心直进。

观察无始虚伪过。

妄想习气因。

三有。

思惟无所有。

佛地无生。

到自觉圣趣。

自心自在。

到无开发行。

如随众色摩尼。

随入众生微细之心。

而以化身随心量度。

诸地渐次。

相续建立。

是故大慧。

自悉檀善。

应当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

世尊。

所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

一切诸佛菩萨所行。

自心见等所缘境界。

不和合。

显示一切说。

成真实相。

一切佛语心。

为楞伽国摩罗耶山。

海中住处诸大菩萨。

说如来所叹。

海浪藏识境界法身。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

四因缘故。

眼识转。

何等为四。

谓自心现摄受不觉。

无始虚伪过色习气。

计著识性自性。

欲见种种色相。

大慧。

是名四种因缘。

水流处。

藏识转识浪生。

  大慧。

如眼识。

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生。

随次境界生。

亦复如是。

譬如明镜。

现众色像。

大慧。

犹如猛风。

吹大海水。

外境界风。

飘荡心海。

识浪不断。

因所作相。

异不异。

合业生相。

深入计著。

不能了知色等自性。

故五识身转。

大慧。

即彼五识身俱。

因差别分段相知。

当知是意识因。

彼身转。

彼不作是念。

我展转相因。

自心现。

妄想计著转。

而彼各各坏相俱转。

分别境界。

分段差别。

谓彼转。

如修行者入禅三昧。

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

而作是念。

识灭然后入禅正受。

实不识灭而入正受。

以习气种子不灭。

故不灭。

以境界转。

摄受不具。

故灭。

  大慧。

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

除诸如来。

及住地菩萨。

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

所得三昧智慧之力。

一切不能测量决了。

余地相智慧。

巧便分别。

决断句义。

最胜无边。

善根成熟。

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宴坐山林。

下中上修。

能见自心妄想流注。

无量刹土。

诸佛灌顶。

得自在力。

神通三昧。

诸善知识。

佛子眷属。

彼心意意识。

自心所现自性境界。

虚妄之想。

生死有海。

业爱无知。

如是等因。

悉以超度。

是故大慧。

诸修行者。

应当亲近最胜知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风起 洪波鼓冥壑 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 境界风所动 种种诸识浪 腾跃而转生  青赤种种色 珂乳及石蜜 淡味众华果 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 海水起波浪 七识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变 种种波浪转 七识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谓彼藏识处 种种诸识转 谓以彼意识 思惟诸相义  不坏相有八 无相亦无相 譬如海波浪 是则无差别  诸识心如是 异亦不可得 心名采集业 意名广采集  诸识识所识 现等境说五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

  青赤诸色像 众生发诸识 如浪种种法 云何唯愿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青赤诸杂色 波浪悉无有 采集业说心 开悟诸凡夫  彼业悉无有 自心所摄离 所摄无所摄 与彼波浪同  受用建立身 是众生现识 于彼现诸业 譬如水波浪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大海波浪性 鼓跃可分别 藏与业如是 何故不觉知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凡夫无智慧 藏识如巨海 业相犹波浪 依彼譬类通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日出光等照 下中上众生 如来照世间 为愚说真实  已分部诸法 何故不说实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说真实者 彼心无真实 譬如海波浪 镜中像及梦  一切俱时现 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 次第业转生  识者识所识 意者意谓然 五则以显现 无有定次第  譬如工画师 及与画弟子 布彩图众形 我说亦如是  彩色本无文 非笔亦非素 为悦众生故 绮错绘众像  言说别施行 真实离名字 分别应初业 修行示真实  真实自悟处 觉想所觉离 此为佛子说 愚者广分别  种种皆如幻 虽现无真实 如是种种说 随事别施设  所说非所应 于彼为非说 彼彼诸病人 良医随处方  如来为众生 随心应量说 妄想非境界 声闻亦非分  哀愍者所说 自觉之境界  复次大慧。

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

摄受及摄受者。

妄想境界。

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初中后夜。

常自觉悟修行方便。

当离恶见经论言说。

及诸声闻缘觉乘相。

当通达自心现妄想之相。

  复次大慧。

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

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所谓无所有相。

一切诸佛自愿处相。

自觉圣智究竟之相。

修行得此已。

能舍跛驴心智慧相。

得最胜子第八之地。

则于彼上三相修生。

大慧。

无所有相者。

谓声闻缘觉.及外道相。

彼修习生。

大慧。

自愿处相者。

谓诸先佛自愿处修生。

大慧。

自觉圣智究竟相者。

一切法相无所计著。

得如幻三昧身。

诸佛地处进趣行生。

大慧。

是名圣智三相。

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

能到自觉圣智究竟境界。

是故大慧。

圣智三相。

当勤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

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

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

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

世尊。

唯愿为说圣智事分别自性经。

百八句分别所依。

如来应供等正觉。

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

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

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

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

净除妄想。

照明诸地。

超越一切声闻缘觉。

及诸外道诸禅定乐。

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

毕定舍离五法自性。

诸佛如来法身智慧。

善自庄严。

超幻境界。

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

乃至色究竟天宫。

逮得如来常住法身。

  佛告大慧。

有一种外道。

作无所有妄想计著。

觉知因尽。

兔无角想。

如兔无角。

一切法亦复如是。

大慧。

复有余外道。

见种求那极微陀罗骠形处。

横法各各差别。

见已计著。

无兔角横法。

作牛有角想。

大慧。

彼堕二见。

不解心量。

自心境界妄想增长。

身受用建立妄想根量。

大慧。

一切法性。

亦复如是。

离有无不应作想。

大慧。

若复离有无而作兔无角想。

是名邪想。

彼因待观。

故兔无角。

不应作想。

乃至微尘分别自性。

悉不可得。

大慧。

圣境界离。

不应作牛有角想。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世尊。

得无妄想者。

见不生相已。

随比思量观察不生妄想。

言无耶。

佛告大慧。

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

所以者何。

妄想者。

因彼生故。

依彼角生妄想。

以依角生妄想。

是故言依因故。

离异不异。

故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角。

大慧。

若复妄想异角者。

则不因角生。

若不异者。

则因彼故。

乃至微尘分析推求。

悉不可得。

不异角故。

彼亦非性。

二俱无性者。

何法何故而言无耶。

大慧。

若无故无角。

观有故言兔无角者。

不应作想。

大慧。

不正因故。

而说有无。

二俱不成。

  大慧。

复有余外道。

见计着色空事。

形处横法。

不能善知虚空分齐。

言色离虚空。

起分齐见妄想。

大慧。

虚空是色。

随入色种。

大慧。

色是虚空。

持所持处所建立。

性色空事。

分别当知。

大慧。

四大种生时。

自相各别。

亦不住虚空。

非彼无虚空。

如是大慧。

观牛有角。

故兔无角。

大慧。

又牛角者。

析为微尘。

又分别微尘。

刹那不住。

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

若言观余物者。

彼法亦然。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

当离兔角牛角。

虚空形色。

异见妄想。

汝等诸菩萨摩诃萨。

当思惟自心现妄想。

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

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色等及心无 色等长养心 身受用安立 识藏现众生  心意及与识 自性法有五 无我二种净 广说者所说  长短有无等 展转互相生 以无故成有 以有故成无  微尘分别事 不起色妄想 心量安立处 恶见所不乐  觉想非境界 声闻亦复然 救世之所说 自觉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

为净除自心现流故。

复请如来。

白佛言。

世尊。

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为顿为渐耶。

佛告大慧。

渐净非顿。

如庵罗果。

渐熟非顿。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

渐净非顿。

譬如陶家造作诸器。

渐成非顿。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

渐净非顿。

譬如大地渐生万物。

非顿生也。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

渐净非顿。

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

渐成非顿。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

渐净非顿。

譬如明镜。

顿现一切无相色像。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

顿现无相。

无有所有清净境界。

如日月轮。

顿照显示一切色像。

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

亦复如是。

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

譬如藏识。

顿分别知自心现。

及身安立受用境界。

彼诸依佛。

亦复如是。

(依者胡本云津腻。

谓化佛是真佛气分也)顿熟众生所处境界。

以修行者。

安处于彼色究竟天。

譬如法佛。

所作依佛。

光明照曜。

自觉圣趣。

亦复如是。

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

照令除灭。

  大慧。

法依佛。

说一切法。

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

相续妄自性计著因。

种种不实如幻。

种种计著。

不可得。

  复次大慧。

计着缘起自性。

生妄想自性相。

大慧。

如工幻师。

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

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

起种种妄想。

彼诸妄想。

亦无真实。

如是大慧。

依缘起自性。

起妄想自性。

种种妄想心。

种种相行事妄想相。

计著习气妄想。

是为妄想自性相生。

大慧。

是名依佛说法。

大慧。

法佛者。

离心自性相。

自觉圣所缘境界。

建立施作。

大慧。

化佛者。

说施戒忍精进禅定。

及心智慧。

离阴界入解脱识相分别。

观察建立。

超外道见。

无色见。

大慧。

又法佛者。

离攀缘。

攀缘离。

一切所作根量相灭。

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

计着我相所著境界。

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

是故大慧。

自觉圣究竟差别相。

当勤修学。

自心现见应当除灭。

  复次大慧。

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

谓得自觉圣差别相。

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

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

谓无常。

苦。

空。

无我。

境界。

真谛。

离欲寂灭。

息阴界入自共相。

外不坏相如实知。

心得寂止。

心寂止已。

禅定解脱。

三昧道果。

正受解脱。

不离习气。

不思议变易死。

得自觉圣乐住声闻。

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

大慧。

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

非灭门乐正受乐。

顾悯众生及本愿。

不作证。

大慧。

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

菩萨摩诃萨。

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

不应修学。

  大慧。

云何性妄想自性计着相声闻。

所谓大种。

青、黄、赤、白、坚、湿、暖、动。

非作生。

自相共相。

先胜善说。

见已。

于彼起自性妄想。

菩萨摩诃萨。

于彼应知应舍。

随入法无我相。

灭人无我相见。

渐次诸地。

相续建立。

是名诸声闻性妄想自性计着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世尊。

世尊所说常。

不思议。

自觉圣趣境界。

及第一义境界。

世尊。

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

佛告大慧。

非诸外道因缘。

得常不思议。

所以者何。

诸外道常不思议。

不因自相成。

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

何因显现常不思议。

复次大慧。

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

彼则应常。

由作者因相故。

常不思议不成。

大慧。

我第一义常不思议。

第一义因相成。

离性非性得。

自觉性故有相。

第一义智因故有因。

离性非性故。

譬如无作虚空。

涅槃灭尽。

故常。

如是大慧。

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

如是大慧。

此常不思议。

诸如来自觉圣智。

所得如是。

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

应得修学。

  复次大慧。

外道常不思议。

无常性。

异相因故。

非自作因相力故常。

复次大慧。

诸外道常不思议。

于所作。

性非性无常。

见已。

思量计常。

大慧。

我亦以如是因缘。

所作者。

性非性无常。

见已。

自觉圣境界。

说彼常无因。

大慧。

若复诸外道因相。

成常不思议。

因自相性非性。

同于兔角。

此常不思议。

但言说妄想。

诸外道辈.有如是过。

所以者何。

谓但言说妄想。

同于兔角。

自因相非分。

大慧。

我常不思议。

因自觉得相故。

离所作性非性。

故常。

非外性非性无常。

思量计常。

大慧。

若复外性非性无常。

思量计常。

不思议常。

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

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

彼不应说。

  复次大慧。

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

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

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

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

是故凡愚说有三乘。

说心量趣无所有。

是故大慧。

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

计著外心现境界。

生死轮常转。

  复次大慧。

一切法不生。

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

所以者何。

谓自心现。

性非性。

离有非有生故。

大慧。

一切性不生。

一切法如兔马等角。

是愚痴凡夫不实妄想。

自性妄想故。

大慧。

一切法不生。

自觉圣智趣境界者。

一切性自性相不生。

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

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

大慧。

藏识摄所摄相转。

愚夫堕生住灭二见。

希望一切性生。

有非有妄想生。

非圣贤也。

大慧。

于彼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

有五无间种性。

云何为五。

谓声闻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各别种性。

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

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知时。

举身毛孔。

熙怡欣悦。

及乐修相智。

不修缘起发悟之相。

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

声闻无间。

见第八地。

起烦恼断。

习烦恼不断。

不度不思议变易死。

度分段死。

正师子吼。

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不受后有。

如实知。

修习人无我。

乃至得般涅槃觉。

大慧。

各别无间者。

我人。

众生。

寿命。

长养。

士夫。

彼诸众生作如是觉。

求般涅槃。

复有异外道说。

悉由作者。

见一切性已。

言此是般涅槃。

作如是觉。

法无我见非分。

彼无解脱。

大慧。

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

不出出觉。

为转彼恶见故。

应当修学。

大慧。

缘觉乘无间种性者。

若闻说各别缘无间。

举身毛竖。

悲泣流泪。

不相近缘。

所有不著。

种种自身。

种种神通。

若离若合。

种种变化。

闻说是时。

其心随入。

若知彼缘觉乘无间种性已。

随顺为说缘觉之乘。

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相。

大慧。

彼如来乘无间种性。

有四种。

谓自性法无间种性、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胜无间种性。

大慧。

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

及说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时。

心不惊怖者。

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

大慧。

不定种性者。

谓说彼三种时。

随说而入。

随彼而成。

大慧。

此是初治地者。

谓种性建立。

为超入无所有地故。

作是建立。

彼自觉藏者。

自烦恼习净。

见法无我。

得三昧乐住声闻。

当得如来最胜之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须陀槃那果 往来及不还 逮得阿罗汉 是等心惑乱  三乘与一乘 非乘我所说 愚夫少智慧 诸圣远离寂  第一义法门 远离于二教 住于无所有 何建立三乘  诸禅无量等 无色三摩提 受想悉寂灭 亦无有心量  大慧。

彼一阐提。

非一阐提。

世间解脱谁转。

大慧。

一阐提有二种。

一者舍一切善根。

及于无始众生发愿。

云何舍一切善根。

谓谤菩萨藏。

及作恶言。

此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之说。

舍一切善根故。

不般涅槃。

二者菩萨本自愿方便故。

非不般涅槃一切众生。

而般涅槃。

大慧。

彼般涅槃。

是名不般涅槃法相。

此亦到一阐提趣。

大慧白佛言。

世尊。

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

佛告大慧。

菩萨一阐提者。

知一切法本来般涅槃已。

毕竟不般涅槃。

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也。

大慧。

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者。

复以如来神力故。

或时善根生。

所以者何。

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

以是故。

菩萨一阐提。

不般涅槃。

  复次大慧。

菩萨摩诃萨。

当善三自性。

云何三自性。

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

大慧。

妄想自性。

从相生。

大慧白佛言。

世尊。

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

佛告大慧。

缘起自性事相相。

行显现事相相。

计著有二种妄想自性。

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

谓名相计著相。

及事相计著相。

名相计著相者。

谓内外法计著。

事相计著相者。

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计著。

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

若依若缘生。

是名缘起。

云何成自性。

谓离名相。

事相妄想。

圣智所得。

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

是名成自性。

如来藏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名相觉想 自性二相 正智如如 是则成相  大慧。

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经。

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

汝等诸菩萨摩诃萨。

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

菩萨摩诃萨。

善观二种无我相。

云何二种无我相。

谓人无我。

及法无我。

云何人无我。

谓离我我所。

阴界入聚。

无知业爱生。

眼色等摄受。

计著生识。

一切诸根。

自心现器身藏。

自妄想相。

施设显示。

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

刹那展转坏。

躁动如猿猴。

乐不净处如飞蝇。

无厌足如风火。

无始虚伪习气因。

如汲水轮。

生死趣有轮。

种种身色。

如幻术神咒。

机发像起。

善彼相知。

是名人无我智。

云何法无我智。

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

如阴界入离我我所。

阴界入积聚。

因业爱绳缚。

展转相缘生。

无动摇。

诸法亦尔。

离自共相。

不实妄想相、妄想力。

是凡夫生。

非圣贤也。

心意识五法。

自性离故。

大慧。

菩萨摩诃萨。

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

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

不久当得初地菩萨。

无所有观地相。

观察开觉欢喜。

次第渐进。

超九地相。

得法云地。

于彼建立无量宝庄严。

大宝莲华王像。

大宝宫殿。

幻自性境界修习生。

于彼而坐。

同一像类。

诸最胜子眷属围绕。

从一切佛刹来。

佛手灌顶。

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

超佛子地。

到自觉圣法趣。

当得如来自在法身。

见法无我故。

是名法无我相。

汝等诸菩萨摩诃萨。

应当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

世尊。

建立、诽谤相唯愿说之。

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

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

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觉已。

离常建立。

断诽谤见。

不谤正法。

  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已。

而说偈言。

  建立及诽谤 无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 及心不能知  愚痴无智慧 建立及诽谤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

复重显示。

告大慧言。

有四种非有有建立。

云何为四。

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

是名四种建立。

又诽谤者。

谓于彼所立无所得。

观察非分而起诽谤。

是名建立诽谤相。

复次大慧。

云何非有相建立相。

谓阴界入。

非有自共相。

而起计着。

此如是。

此不异。

是名非有相建立相。

此非有相建立妄想。

无始虚伪过。

种种习气计著生。

大慧。

非有见建立相者。

若彼如是阴界入。

我人。

众生。

寿命。

长养。

士夫见建立。

是名非有见建立相。

大慧。

非有因建立相者。

谓初识无因生。

后不实如幻。

本不生。

眼色明界念。

前生生已实已还坏。

是名非有因建立相。

大慧。

非有性建立相者。

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著性建立。

此离性非性。

一切法如兔马等角。

如垂发现。

离有非有。

是名非有性建立相。

建立及诽谤。

愚夫妄想。

不善观察自心现量。

非贤圣也。

是故离建立诽谤恶见。

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

菩萨摩诃萨。

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

趣究竟。

为安众生故。

作种种类像。

如妄想自性处。

依于缘起。

譬如众色。

如意宝珠。

普现一切诸佛刹土。

一切如来大众集会。

悉于其中听受佛法。

所谓一切法。

如幻如梦。

光影水月。

于一切法。

离生灭断常。

及离声闻缘觉之法。

得百千三昧。

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

得三昧已。

游诸佛刹。

供养诸佛。

生诸天宫。

宣扬三宝。

示现佛身。

声闻菩萨大众围绕。

以自心现量度脱众生。

分别演说外性无性。

悉令远离有无等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心量世间 佛子观察 种类之身 离所作行  得力神通 自在成就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

惟愿世尊。

为我等说。

一切法空。

无生无二。

离自性相。

我等及余诸菩萨众。

觉悟是空。

无生无二。

离自性相已。

离有无妄想。

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

谛听。

谛听。

善思念之。

今当为汝广分别说。

大慧白佛言。

善哉世尊。

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

空空者。

即是妄想自性处。

大慧。

妄想自性计着者。

说空无生无二。

离自性相。

大慧。

彼略说七种空。

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云何相空。

谓一切性自共相空。

观展转积聚故。

分别无性自共相不生。

自他俱性无性。

故相不住。

是故说一切性相空。

是名相空。

云何性自性空。

谓自己性自性不生。

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

是故说性自性空。

云何行空。

谓阴离我我所。

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

是名行空。

大慧。

即此如是行空。

展转缘起。

自性无性。

是名无行空。

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

谓妄想自性无言说。

故一切法离言说。

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

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谓得自觉圣智。

一切见过习气空。

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云何彼彼空。

谓于彼无彼空。

是名彼彼空。

大慧。

譬如鹿子母舍。

无象马牛羊等。

非无比丘众。

而说彼空。

非舍舍性空。

亦非比丘比丘性空。

非余处无象马。

是名一切法自相。

彼于彼无彼。

是名彼彼空。

是名七种空。

彼彼空者。

是空最粗。

汝当远离。

  大慧。

不自生。

非不生。

除住三昧。

是名无生。

离自性即是无生。

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

及异性现。

一切性离自性。

是故一切性离自性。

  云何无二。

谓一切法。

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

大慧。

一切法无二。

非於涅槃彼生死。

非于生死彼涅槃。

异相因有性故。

是名无二。

如涅槃生死。

一切法亦如是。

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

应当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我常说空法 远离于断常 生死如幻梦 而彼业不坏  虚空及涅槃 灭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 诸圣离有无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

大慧。

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

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

凡所有经。

悉说此义。

诸修多罗。

悉随众生希望心故。

为分别说显示其义。

而非真实在于言说。

如鹿渴想。

诳惑群鹿。

鹿于彼相计著水性。

而彼水无。

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法。

为令愚夫发欢喜故。

非实圣智在于言说。

是故当依于义。

莫著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