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哲理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注释

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嫁:出嫁。 往:去,到。 戒:告诫。 女(rǔ):同“汝”,你。 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当心,谨慎。 违:违背。 乱:扰乱。 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以:把。 顺:顺从。 为:作为。 正:正理,及基本原则。 道:方法。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 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立:站,站立。 正:正大。 大道:光明的大道。 得:实现。 志:志向。 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屈服。使动用法。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周〕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夸父逐日

〔无名氏〕 〔周〕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周〕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惠子相梁

〔庄子〕 〔周〕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朝三暮四

〔庄子〕 〔周〕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

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揠苗助长

〔孟子〕 〔周〕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论语三则

〔孔子〕 〔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精卫填海

〔无名氏〕 〔周〕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守株待兔

〔韩非〕 〔周〕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