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赏誉第八

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之器。

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

” 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 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平舆之渊,有二龙焉。

”见许子政弱冠之时,叹曰:“若许子政者,有干国之器。

正色忠謇,则陈仲举之匹。

伐恶退不肖,范孟博之风。

” 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钟士季目王安丰:阿戎了了解人意。

谓裴公之谈,经日不竭。

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钟会。

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

”于是用裴。

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

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童何如?

”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

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

” 谚曰:“后来领袖有裴秀。

” 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

”一曰:“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

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

见傅兰硕,江廧靡所不有。

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 羊公还洛,郭奕为野王令。

羊至界,遣人要之。

郭便自往。

既见,叹曰:“羊叔子何必减郭太业!

”复往羊许,小悉还,又叹曰:“羊叔子去人远矣!

”羊既去,郭送之弥日,一举数百里,遂以出境免官。

复叹曰:“羊叔子何必减颜子!

” 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 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仕至车骑掾。

蚤卒。

长和兄弟五人,幼孤。

祜来哭,见长和哀容举止,宛若成人,乃叹曰:“从兄不亡矣!

” 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 王戎目阮文业:“清伦有鉴识,汉元以来,未有此人。

” 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楷清通。

” 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

仍与语,转造清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

”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好骑乘不?

”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

”济曰:“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

济具叹述如此。

浑曰:“何如我?

”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

”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

”称其实美。

帝曰:“谁比?

”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于是显名。

年二十八,始宦。

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

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

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陆曰:“公未睹不鸣不跃者耳!

” 有问秀才:“吴旧姓何如?

”答曰:“吴府君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乂。

朱永长理物之至德,清选之高望。

严仲弼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

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

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

陆士衡、士龙鸿鹄之裴回,悬鼓之待槌。

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锄耒,以纸札为良田。

以玄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

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珍宝。

著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缯帛。

坐谦虚为席荐,张义让为帷幕。

行仁义为室宇,修道德为广宅。

” 人问王夷甫:“山巨源义理何如?

是谁辈?

”王曰:“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然不读老、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

” 洛中雅雅有三嘏:刘粹字纯嘏,宏字终嘏,漠字冲嘏,是亲兄弟。

王安丰甥,并是王安丰女婿。

宏,真长祖也。

洛中铮铮冯惠卿,名荪,是播子。

荪与邢乔俱司徒李胤外孙,及胤子顺并知名。

时称:“冯才清,李才明,纯粹邢。

” 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

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

”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

” 王太尉曰:“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上,非凡识也。

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归。

”或云王戎语。

王夷甫自叹:“我与乐令谈,未尝不觉我言为烦。

” 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庄。

庾敱尝称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

” 王平子目太尉:“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

”太尉答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

” 太傅有三才:刘庆孙长才,潘阳仲大才,裴景声清才。

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

籍子浑,器量弘旷。

康子绍,清远雅正。

涛子简,疏通高素。

咸子瞻,虚夷有远志。

瞻弟孚,爽朗多所遗。

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

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

唯伶子无闻。

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

庾子躬有废疾,甚知名。

家在城西,号曰城西公府。

王夷甫语乐令:“名士无多人,故当容平子知。

” 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水,注而不竭。

” 司马太傅府多名士,一时俊异。

庾文康云:“见子嵩在其中,常自神王。

” 太傅东海王镇许昌,以王安期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

敕世子毗曰:“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

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

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

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

”或曰:“王、赵、邓三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

”谓安期、邓伯道、赵穆也。

袁宏作名士传直云王参军。

或云赵家先犹有此本。

庾太尉少为王眉子所知。

庾过江,叹王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

” 谢幼舆曰:“友人王眉子清通简畅,嵇延祖弘雅劭长,董仲道卓荦有致度。

” 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 庾太尉在洛下,问讯中郎。

中郎留之云:“诸人当来。

”寻温元甫、刘王乔、裴叔则俱至,酬酢终日。

庾公犹忆刘、裴之才俊,元甫之清中。

蔡司徒在洛,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士衡住西头。

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士衡长七尺余,声作钟声,言多慷慨。

王长史是庾子躬外孙,丞相目子躬云:“入理泓然,我已上人。

” 庾太尉目庾中郎:家从谈谈之许。

庾公目中郎:“神气融散,差如得上。

” 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曰:“少为王敦所叹。

” 时人目庾中郎:“善于托大,长于自藏。

” 王平子迈世有俊才,少所推服。

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绝倒。

王大将军与元皇表云:“舒风概简正,允作雅人,自多于邃。

最是臣少所知拔。

中间夷甫、澄见语:‘卿知处明、茂弘。

茂弘已有令名,真副卿清论。

处明亲疏无知之者,吾常以卿言为意,殊未有得,恐已悔之?

’臣慨然曰:‘君以此试,顷来始乃有称之者。

’言常人正自患知之使过,不知使负实。

” 周侯于荆州败绩,还,未得用。

王丞相与人书曰:“雅流弘器,何可得遗?

” 时人欲题目高坐而未能。

桓廷尉以问周侯,周侯曰:“可谓卓朗。

”桓公曰:“精神渊箸。

” 王大将军称其儿云:“其神候似欲可。

” 卞令目叔向:“朗朗如百间屋。

” 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

卫玠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

于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

阿平若在,当复绝倒。

” 王平子与人书,称其儿:“风气日上,足散人怀。

” 胡毋彦国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

王丞相云:“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之峰距。

” 大将军语右军:“汝是我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 世目周侯:嶷如断山。

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

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

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

”公曰:“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 王大将军与丞相书,称杨朗曰:“世彦识器理致,才隐明断,既为国器,且是杨侯淮之子。

位望殊为陵迟,卿亦足与之处。

” 何次道往丞相许,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来!

来!

此是君坐。

” 丞相治杨州廨舍,按行而言曰:“我正为次道治此尔!

”何少为王公所重,故屡发此叹。

王丞相拜司徒而叹曰:“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

” 王蓝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

王丞相以其东海子,辟为掾。

常集聚,王公每发言,众人竞赞之。

述于末坐曰:“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

”丞相甚相叹赏。

世目杨朗:“沉审经断。

”蔡司徒云:“若使中朝不乱,杨氏作公方未已。

”谢公云:“朗是大才。

” 刘万安即道真从子。

庾公所谓“灼然玉举”。

又云:“千人亦见,百人亦见。

” 庾公为护军,属桓廷尉觅一佳吏,乃经年。

桓后遇见徐宁而知之,遂致于庾公曰:“人所应有,其不必有。

人所应无,己不必无。

真海岱清士。

” 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

”谓其裁中也。

何次道尝送东人,瞻望见贾宁在后轮中,曰:“此人不死,终为诸侯上客。

” 杜弘治墓崩,哀容不称。

庾公顾谓诸客曰:“弘治至羸,不可以致哀。

”又曰:“弘治哭不可哀。

” 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稚恭为荒年谷”。

庾家论云是文康称“恭为荒年谷,庾长仁为丰年玉。

” 世目“杜弘治标鲜,季野穆少”。

有人目杜弘治:“标鲜清令,盛德之风,可乐咏也。

” 庾公云:“逸少国举。

”故庾倪为碑文云:“拔萃国举。

” 庾稚恭与桓温书,称“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

义怀通乐,既佳,且足作友,正实良器,推此与君,同济艰不者也。

” 王蓝田拜扬州,主簿请讳,教云:“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

内讳不出于外,余无所讳。

” 萧中郎,孙丞公妇父。

刘尹在抚军坐,时拟为太常,刘尹云:“萧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

自此以还,无所不堪。

” 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清言良久。

去后,苟子问曰:“向客何如尊?

”长史曰:“向客亹亹,为来逼人。

” 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安石。

”刘尹曰:“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之。

” 谢公称蓝田:“掇皮皆真。

” 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

可儿!

” 殷中军道王右军云:“逸少清贵人。

吾于之甚至,一时无所后。

” 王仲祖称殷渊源:“非以长胜人,处长亦胜人。

” 王司州与殷中军语,叹云:“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殷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

” 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

”林公曰:“金玉满堂,复何为简选?

”王曰:“非为简选,直致言处自寡耳。

” 王长史道江道群:“人可应有,乃不必有。

人可应无,己必无。

” 会稽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谢奉,并是四族之俊,于时之桀。

孙兴公目之曰:“沈为孔家金,顗为魏家玉,虞为长、琳宗,谢为弘道伏。

” 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

刘谓王曰:“渊源真可。

”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 刘尹每称王长史云:“性至通,而自然有节。

” 王右军道谢万石“在林泽中,为自遒上”。

叹林公“器朗神俊”。

道祖士少“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

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

简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

”谢仁祖云:“庾赤玉胸中无宿物。

” 殷中军道韩太常曰:“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

及其发言遣辞,往往有情致。

” 简文道王怀祖:“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

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

” 林公谓王右军云:“长史作数百语,无非德音,如恨不苦。

”王曰:“长史自不欲苦物。

” 殷中军与人书,道谢万“文理转遒,成殊不易”。

王长史云:“江思悛思怀所通,不翅儒域。

” 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

”刘曰:“才情过于所闻。

” 阮光禄云:“王家有三年少:右军、安期、长豫。

” 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 王长史叹林公:“寻微之功,不减辅嗣。

” 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

于时朝野以拟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兴亡。

殷中军道右军:“清鉴贵要。

” 谢太傅为桓公司马,桓诣谢,值谢梳头,遽取衣帻,桓公云:“何烦此。

”因下共语至暝。

既去,谓左右曰:“颇曾见如此人不?

” 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

悦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为用半。

”赵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逼,恐不豫人事。

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 桓宣武表云:“谢尚神怀挺率,少致民誉。

” 世目谢尚为令达,阮遥集云:“清畅似达。

”或云:“尚自然令上。

” 桓大司马病。

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

桓公遥望,叹曰:“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 简文目敬豫为“朗豫”。

孙兴公为庾公参军,共游白石山。

卫君长在坐,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

”庾公曰:“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

”孙遂沐浴此言。

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

” 王长史云:“刘尹知我,胜我自知。

” 王、刘听林公讲,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

”复东听,王又曰:“自是(金本)釪后王、何人也。

” 许玄度言:“琴赋所谓‘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

刘尹其人。

‘非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简文其人。

” 魏隐兄弟,少有学义,总角诣谢奉。

奉与语,大说之,曰:“大宗虽衰,魏氏已复有人。

” 简文云:“渊源语不超诣简至。

然经纶思寻处,故有局陈。

” 初,法汰北来未知名,王领军供养之。

每与周旋,行来往名胜许,辄与俱。

不得汰,便停车不行。

因此名遂重。

王长史与大司马书,道渊源“识致安处,足副时谈。

” 谢公云:“刘尹语审细。

” 桓公语嘉宾:“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

朝廷用违其才耳。

” 简文语嘉宾:“刘尹语末后亦小异,回复其言,亦乃无过。

” 孙兴公、许玄度共在白楼亭,共商略先往名达。

林公既非所关,听讫云:“二贤故自有才情。

” 王右军道东阳“我家阿林,章清太出”。

王长史与刘尹书,道渊源“触事长易”。

谢中郎云:“王修载乐托之性,出自门风。

” 林公云:“王敬仁是超悟人。

” 刘尹先推谢镇西,谢后雅重刘曰:“昔尝北面。

” 谢太傅称王修龄曰:“司州可与林泽游。

” 谚曰:“杨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郤嘉宾。

” 人问王长史江虨兄弟群从,王答曰:“诸江皆复足自生活。

” 谢太傅道安北:“见之乃不使人厌,然出户去,不复使人思。

” 谢公云:“司州造胜遍决。

” 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

” 谢太傅语真长:“阿龄于此事,故欲太厉。

”刘曰:“亦名士之高操者。

” 王子猷说:“世目士少为朗,我家亦以为彻朗。

” 谢公云:“长史语甚不多,可谓有令音。

” 谢镇西道敬仁“文学镞镞,无能不新”。

刘尹道江道群“不能言而能不言”。

林公云:“见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 世称:“苟子秀出,阿兴清和。

” 简文云:“刘尹茗柯有实理。

” 谢胡儿作著作郎,尝作王堪传。

不谙堪是何似人,咨谢公。

谢公答曰:“世胄亦被遇。

堪,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

安仁诗所谓‘子亲伊姑,我父唯舅’。

是许允婿。

” 谢太傅重邓仆射,常言“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

谢公与王右军书曰:“敬和栖托好佳。

” 吴四姓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 谢公语王孝伯:“君家蓝田,举体无常人事。

” 许掾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

襟怀之咏,偏是许之所长。

辞寄清婉,有逾平日。

简文虽契素,此遇尤相咨嗟。

不觉造膝,共叉手语,达于将旦。

既而曰:“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许。

” 殷允出西,郗超与袁虎书云:“子思求良朋,托好足下,勿以开美求之。

”世目袁为“开美”,故子敬诗曰:“袁生开美度。

” 谢车骑问谢公:“真长性至峭,何足乃重?

”答曰:“是不见耳!

阿见子敬,尚使人不能已。

” 谢公领中书监,王东亭有事应同上省,王后至,坐促,王、谢虽不通,太傅犹敛膝容之。

王神意闲畅,谢公倾目。

还谓刘夫人曰:“向见阿瓜,故自未易有。

虽不相关,正是使人不能已已。

” 王子敬语谢公:“公故萧洒。

”谢曰:“身不萧洒。

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

” 谢车骑初见王文度曰:“见文度虽萧洒相遇,其复愔愔竟夕。

”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

” 子敬与子猷书,道“兄伯萧索寡会,遇酒则酣畅忘反,乃自可矜”。

张天锡世雄凉州,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

闻皇京多才,钦羡弥至。

犹在渚住,司马著作往诣之。

言容鄙陋,无可观听。

天锡心甚悔来,以遐外可以自固。

王弥有俊才美誉,当时闻而造焉。

既至,天锡见其风神清令,言话如流,陈说古今,无不贯悉。

又谙人物氏族,中来皆有证据。

天锡讶服。

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隙。

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

时恭尝行散至京口谢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 司马太傅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罗罗清疏。

” 王恭有清辞简旨,能叙说,而读书少,颇有重出。

有人道孝伯常有新意,不觉为烦。

殷仲堪丧后,桓玄问仲文:“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

”仲文曰:“虽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彻九泉。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陈仲举曾经赞叹说:“像周子居这个人,确是治国的人才。拿宝剑来打比方,他就是当代的干将。” 世人评论李元礼说:“像挺拔的松树下呼啸而过的疾风。” 谢子微看见许子将兄弟俩,便说:“平舆县的深潭里有两条龙呢。”他看见许子政年轻时的样子,赞叹说:“像许子政这个人,有治国的才能。态度严正,忠诚正直,这点和陈仲举相当;打击坏人,斥退品行不端的人,这又有范孟博的风度。” 公孙度评论哪原说:“他是所说的云中白鹤,不是用捕燕雀的网所能捕到的。” 钟士季评论安丰侯王戎说:“阿戎聪明伶俐,懂得别人的心意。”又评论说:“裴公善谈,一整天也谈不完。”吏部郎这个职位空出来了,晋文帝司马昭问钟会谁是适当的人选,钟会回答说:“裴楷清廉通达,王戎能掌握要领而处事简约,都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委任裴楷。 王戎、裴楷两人童年时拜访钟士季,一会儿就走了,走后,有位客人间钟士季说:“刚才那两个小孩怎么样?”钟说:“裴楷清廉通达,王戎简约扼要。二十年以后,这两位贤才会做吏部尚书。希望那时候天下没有被遗漏的人才。” 谚语说:“后辈中成长起来的领袖有裴秀。” 中书令裴楷评论夏侯太初说:“好像进入朝廷一样恭恭敬敬的,人们无心加强敬意,却自然会肃然起敬。”另一种说法是:“好像进入宗庙之中,只看见礼器和乐器琳琅满目。”又评论说:“看见钟士季,好像参观武器库,矛戟森森,全是兵器。看见傅兰硕,像是一片汪洋,浩浩荡荡,无所不有。看见山巨源,好像登上山顶往下看,幽深得很。” 羊祜回洛阳去,路过野王县,当时郭奕任野王县令,羊祜到了县界,派人去请郭奕来会一会,郭奕便去了。见面后,郭奕赞叹说:“羊叔子何必要不如我郭太业呢!”过后再前往羊祜住所,不多久便回去,又赞叹道:“羊叔子远远超过一般人啊!”羊祜走了,郭奕整天都送他,一送就送了几百里,终于因为出了县境被免官。他仍旧赞叹道:“羊叔子何必定比颜子差呢!” 王戎评论山巨源说:“像璞玉浑金、人人都看重它是宝物,可是没有准知道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 羊长和的父亲羊繇和太傅羊祜是堂兄弟,很友爱,羊繇做官做到车骑将军府的属官,死得早。长和兄弟五人,年纪很小就成了孤儿。羊祜来哭丧,看见长和那种悲痛的神情举止,像个成年人,便叹道:“堂兄没有死,后继有人了!” 山涛推荐阮咸出任吏部郎,评论阮咸说:“纯洁真挚,没有多少私欲,任何事物也改变不了他的志向。” 王戎评论阮文业说:“清高,通伦理,有知人论世之明,从汉初以来还没有这样的人。” 武元夏评论裴楷、王戎两人说:“王戎注重简要,裴楷清廉通达。” 庚子嵩评论和峤说:“好像高耸入云的千丈青松,虽然圪节累累,可是用它来盖高楼大厦,还是可以用做栋梁材。” 王戎说:“太尉的风度仪态高雅清澈,好象晶莹的玉树,自然是尘世之外的人物。” 汝南内史王湛守孝期满,脱下孝服后,便留在墓地结庐居住。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大部下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待他来。王济有时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后来姑且试着问问近来的事,答时起来言语辞致都很不错,出乎王济意料之外,王济非常惊愕;继续和他谈论,愈谈倒愈进入了精深的境界。王济原先对叔叔几乎没有一点晚辈的敬意,听了叔叔的谈论后,不觉肃然起敬,神情举止都变得严肃恭谨了。便留下来和叔叔谈论,一连多日,没日没夜地谈。王济虽然才华出众,性情豪爽,却也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于是感慨地叹息说:“家中有名士,可是三十年来一直不知道!”王济要走了,叔叔送他到门口。王济的随从中有一匹烈马,非常难驾驭,很少有人能骑它。王济姑且问他叔:“喜欢骑马吗?”他叔叔说:“也喜欢呀。”王济又让叔叔骑那匹难驾驭的烈马,他叔父不但骑马的姿势美妙,而且甩动起鞭子来就像条带子似的回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骑手也没法超过他。王济更加赞叹叔叔难以估世,他的长处绝不只一种。王济回家后,他父亲王浑问他:“为什么短时间外出案去了好几天?”王济说:“我刚刚找到一个叔叔。”王浑问是什么意思,王济就一五一十地边赞叹边述说以上情况。王浑问:“和我相比怎么样?”王济说:“是在我之上的人。”以前晋武帝每逢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跟他开玩笑,说道:“你家的傻子叔叔死了没有?”王济常常没话回答。既而发现了这个叔叔,后来晋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他,王济就说:“我叔叔不傻。”并且称赞叔叔美好的素质。武帝问道:“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于是王湛的名声就传扬开来,在二十八岁那年才做官。 左仆射裴頠,当时的人认为他是清谈的府库。 张华见到褚陶以后,告诉平原内史陆机说:“您兄弟两人像在天河上腾跃的飞龙,顾彦先像迎着朝阳鸣叫的凤凰,我以为东南的人才已经全在这里了,想不到又见到褚生。”陆机说:“这是因为您没有看见过不鸣不跃的人才罢了!” 有人问秀才蔡洪:“吴地的世家大族怎么样?”洪回答说:“吴府君是圣明君主的贤臣,太平盛世的杰出人才。朱永长是执政大臣里面德行最高尚的人,公开选拔的官员中最有声望的人。严仲粥像深泽中引颈长鸣的白鹤,像潜处空旷深邃山谷中的白驹。顾彦先像乐器中的琴瑟,花纹中的龙纹、张威伯是寒冬时茁壮的青松,黑夜里四射的光芒。陆士衡、士龙兄弟是在高空盘旋的天鹅,是有待敲击的大鼓。所有这些名士,把大笔当农具,拿纸张当良田,把清静无为当劳动,把掌握义理当丰收;把清谈当声誉,把忠恕当珍宝;把著述文章当做刺绣,把精通五经当做储藏丝绸;把坚持谦虚当做坐草席,把发扬道义礼让当做张挂帷幕;把推行仁义当做修造房屋,把加强道德修养当做构筑大厦。” 有人问王夷甫:“山巨源谈义理谈得怎么样?是和谁相当的?”王夷甫说:“这个人从来不肯以清谈家自居,可是,他虽然不读《老子)《庄子),常常听到他的谈论,倒是处处和老庄思想相合的。” 洛阳众多风雅人士中有三嘏:刘粹,字纯嘏,刘宏,字终嘏,刘漠,字冲嘏,三人是亲兄弟,是安丰侯王戎的外甥,又都是王戎的女婿。刘宏就是刘真长的祖父。洛阳声名显赫的人士中有冯惠卿,名荪,是冯播的儿子。冯苏和邢乔都是司徒李胤的外孙,两人和李胤的儿子李顺都很有名。当时的人称赞说:“冯氏才学清纯,李氏才识明达,纯正完美的是邢氏。” 卫伯玉任尚书令时,看见乐广和西晋的名士清谈,认为他不寻常,说道:“自从当年那些名士逝世到现在,常常怕清谈快要绝迹,今天竟然从您这里听到这种清谈了!”便叫自己的子侄去拜访乐广,对子侄说:“这个人,是人们的镜子,观到他,就像拨开云雾看见青天一样。” 太尉王衍说:“我认为裴令公精明开朗,超越众人之上,那不是一般见识的人呀。如果人死了还能再活,我要和他为同一宗旨努力。”有人说这是王戎说的话。 王夷甫自己感叹说:“我和乐令清谈时,未尝不感到我的话太烦琐。” 郭子玄才智出众,很会谈论老庄思想,庾敳曾经称赞过他,常常说:“郭子玄为什么一定要在我庚子嵩之下!” 王平子评论太尉王衍说:“哥哥外貌好像很正直,可是锋芒太露了。”王衍回答说:“确实比不上你那样豁达大度。仪表温和。” 太傅府里有三个人才:刘庆孙是长才,潘阳仲是大才,裴景声是清才。 竹林七贤,各有才能出众的儿子:阮籍的儿子阮浑,气量宽宏;嵇康的儿子嵇绍,志向高远,本性正直;山涛的儿子山简,通达而且高洁纯真;阮咸的儿子阮瞻,谦虚平易,志向远大;阮瞻的弟弟阮革,爽朗,不受政务牵累;向秀的儿子向纯、向梯,都很善良文雅,不肯同流合污;王戎的儿子王万子,有集大成的风度,可惜早逝;只有刘伶的儿子默默无闻,在所有这些人里面,唯独阮瞻可居于首位,秘绍和山简在当时也很受尊重。 庾子躬有残疾,可是很有名望。他的住宅在城西,称为城西公府。 王夷甫告诉尚书令乐广说:“名士没有很多,自然任凭平子审 太尉王衍说:“郭子玄的谈论好像瀑布倾泻下来,滔滔不绝。” 司马越的大傅府里名士很多,都是当时的优异人物。庾亮说:“我觉得子嵩在这些人里面,常常精神旺盛。” 太傅东海王司马越镇守许昌的时候,任用王安期做记室参军,并且非常赏识看重他。东海王告诫自己的儿子司马毗说:“学习书本的效益浅,体验生活所保留的感受深。熟习礼制法度,就不如去好好观看礼节仪式;背诵并体味前人的遗训,就不如亲自接受贤人的教诲。王参军是人们的榜样,你要学习他。”有人以为是这样说的:“王。赵、邓三位参军是人们的榜样,你要学习他们。”所说的三位参军指王安期、邓伯道、赵穆。袁宏写《名士传》的时候,只说到王参军。有人说赵穆家原先还有这个抄本。 太尉瘦亮年轻时得到王眉子的赏识。后来庾亮避难过江,赞扬王眉子说:“在他的房檐下得到庇护,使人忘了冷暖。” 谢幼舆说:“我的朋友王眉子清廉通达,简约舒畅;嵇延祖宽宏正直,德行高尚;董仲道见识卓越,很有风致、气度。” 王导评论太尉王衍:“陡峭地肃静地耸立在那里,像千丈石壁一样屹立着。” 太尉庾亮在洛阳的时候,有一次,去探望中郎庾敳,庾敳挽留他稍候一下,说:“大家会来的。”过了一会儿,温元甫、刘王乔、裴叔则都来了,大家清谈了一整天。庾亮后来还能回忆起当时刘、裴两人的才华,元甫的恬静平和情状。 司徒蔡谟在洛阳的时候,看见陆机、陆云兄弟住在僚属办公处里,有三间瓦屋,陆云住在东头,陆机住在西头。陆云为人,文雅纤弱得可爱;陆机身高七尺多,声音像钟声般洪亮,说话大多慷慨激昂。 长史王檬是庾子躬的外孙,丞相王导评论厦子躬说:“深刻地领会了玄理,是在我以上的人。” 太尉庚亮评论中郎庾敳说:“家叔深受人们的称赞。” 庾亮评论中郎庾敳说:“他精神安适、疏散、大致还能算出众。” 刘琨称赞祖逖是开朗通达的人,说:“他年轻时受到王敦的赞赏。” 当时人士评论中郎庾敳说:“善于托身高位,善于自我隐藏。” 王平子有超世的卓越才华,很少有他椎重佩服的人。但是每当听到卫玠谈论,总不免赞叹、倾倒。 大将军王敦呈送晋元帝的奏章说:“王舒很有风采节操,简约刚直,确实称得上高雅的人,自然胜过王邃,他是臣少有的很赏识并扶植的人。在这期间王衍、王澄告诉我说:‘你了解处明和茂弘。茂弘已经有了美名,确实和你的高论相符;处明却是无论亲疏都没有人了解他。我常常把你的话放在心上,去了解处明,却毫无收获,恐怕你对自己说过的话已经感到后悔了吧!’臣感慨他说:‘您按我说的试着再看看。’近来方才有人赞扬处明,这说明一般人只是担心了解人过了头,而下担心对其实际才能了解不够。” 武城侯周颚在荆州大败后,回到京都,未能得到委任。丞相王导给别人写信说:“周f是高雅人士,有大才,怎么能把他抛弃呢!” 当时人士想给高坐和尚下个评语,还没有想出恰当的,廷尉桓彝拿这事问武城侯周颚,周f说:“可以说是卓越开朗。”桓温说:“精神深沉而明澈。” 大将军王敦称赞他的儿子说:“看他的神态好像还可心。” 尚书令卞壼评论叔向说:“气度宽阔,好像有上百个敞亮房间的大屋。” 王敦任大将军时,镇守豫章。卫玠为了躲避战乱,从洛阳来到豫章投奔王敦,两人一见面都很高兴,成天清谈。当时谢鲲在王敦手下任长史,王敦对谢鲲说:“想不到永嘉年间,又听到了正始年间那种清谈。如果阿平在这里,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平子给友人写信,称赞自己的儿子说:“他的风采和气量一天比一天长进,足以让人心怀舒畅。” 胡毋彦国谈吐中的优美言辞就像锯木时的木屑一样连绵不断,他是后辈的领袖。 丞相王导说:“像刁玄亮那样明察秋毫,戴若思那样威严,卞望之那样刚直不阿。” 大将军王敦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你是我家的优秀子弟,想必不会次于阮主簿。” 世人评论武城侯周f:“像悬崖绝壁一样陡峭。” 丞相王导邀祖约晚上来清谈,谈到天亮也没有睡觉。第二天一早有客人来,王导出来见客时,还没有梳头,身体也有点困倦,客人问道:“您昨天夜里好像失眠了。”王导说:“昨晚和士少清谈,就让人忘了疲劳。” 大将军王敦给丞相王导写信,称赞杨朗说:“世彦很有识见和气量,言谈深得事物之义理而有情趣,才学精微,论断高明。既是足以治国的人才,又是杨侯淮的儿子,可是地位和名望很是卑微。你也可以和他相处。” 何次道到丞相王导那里去,王导拿拂尘指着座位招呼他同坐,说:“来,来,这是您的座位。” 丞相王导修建扬州的官署,他在视察修建情况时说:“我只是替次道修建这个官署罢了!”何次道年轻时就受到王导的重视,所以王导屡次表示这样的赞叹。 丞相王导受任为司徒时叹道:“如果刘王乔能过江来,我不会一个人就任三公。” 蓝田侯王述为人处世,成就比较晚,当时人们竟认为他痴呆。丞相王导因为他是东海太守王承的儿子,就召他做属官。有一次聚会,王导每次讲话,大家都争着赞美。坐在未座的王述说:“主公不是尧、舜,怎么能事事都对!”王导非常赞赏他。 世人评论杨朗:“深沉慎重,顺理而决断。”司徒蔡谟说:“如果西晋不乱,杨氏任三公的将会接连不断。”谢安说:“杨朗是大才。” 刘万安就是刘道真的侄儿,是庾琮所说的操守鲜明坚定的人物。又说:“他在千人中也能显露出来,在百人中也能显露出来。” 庾亮任护军将军的时候,托廷尉桓彝代找一个优秀的属官,过了一年竟然还没找到。桓彝后来碰见徐宁,并且很赏识他,就把他推荐给庾亮,并介绍说:“人们应该有的,他不一定有;人们不应该有的,他不一定没有。他确实是海岱一带的清廉正直的人士。” 桓茂伦说:“诸季野是皮里春秋。”这指的是他心中有裁决。 何次道有一次送走从东来的客人,远远望去,看见贾宁在后面的车上,就说:“这个人如果不死,终归要做王侯的尊贵宾客。” 社弘治家祖坟塌了,他的悲伤表情和这件事不相称。庾亮环顾众宾客,对他们说:“弘治身体极弱,不可以太伤心。”又说:“弘治不能哭得太伤心。” 世人称颂庾亮像丰年的美玉,称颂庾稚恭像灾荒年头的粮食。庾家内部评论则说:“是庾亮称赞稚恭像灾荒年头的粮食,庾长仁像丰年的美玉。” 世人评论杜弘治风采俊秀照人,褚季野温和淡泊。 有人评论杜弘治:“风采俊秀照人,本性清高纯美,表现出大德的风范,是值得歌颂的。” 庾亮说:“逸少是全国所推崇的人。”所以庾倪给他写碑文时就写上:“拔萃国举”。 庾稚恭写信给桓温,称赞说:“刘道生白天晚上都在处理政事,大小事情都处理得非常称心如意。这个人胸怀仁义,豁达和乐,不但这方面很好,而且很值得结为良友,确实是优秀人才。现在把他推荐给您,和您一起度过艰难困苦的时日吧。” 蓝田侯王述就任扬州刺史时,州府主簿向他请示要避忌的名讳。王述批示说:“先祖、先父,名声远播全国,是远远近近都知道的。妇女的名字不能向外人说出,此外没有要避忌的了。” 中郎萧祖周是孙丞公的岳父,丹阳尹刘真长在抚军大将军那里做客时,商议提升萧祖周任太常。刘真长说:“萧祖周不知可以不可以就提为三公?从三公以下,他没有不能胜任的。” 太傅谢安还没有成年时,初到京都,到长史王濛家去拜访,清谈了很久。走了以后,王苟子问他父亲:“刚才那位客人和父亲相比怎么样?”王濛说:“刚才那位客人娓娓不倦,谈起来咄咄逼人。” 右军将军王羲之对丹阳尹刘惔说:“我们当然要一起推荐安石。”刘惔说:“如果安石志在隐居,我们应该和天下人一起推荐他。” 谢安称赞蓝田侯王述说:“剥去皮都是真率的。” 桓温出行,经过王敦墓边,望着王敦的坟墓说:“可意人儿!可意人儿!” 中军将军殷浩评论右军将军王羲之说:“逸少是个清高尊贵的人,我对他喜欢到极点,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 王仲祖称赞殷渊源说:“他不但凭自己的长处胜过别人,而且在对待长处上也胜过别人。” 司州刺史王胡之和中军将军殷浩清谈,王胡之后来赞叹说:“我自己的见解,早已倾吐净尽;殷浩摆开清谈的阵势浩浩荡荡,各个源头还没法估量。” 长史王濛对支道林说:“真长的言谈可以说是金玉满堂。”支道林说:“既然是金玉满堂,为什么又要挑选言辞?”王濛说:“不是经过挑选,只是他应用言辞的地方本来就不多呀。” 王濛评论江道群说:“人们应该有的,他却不一定有;人们应该没有的,他自己一走没有。” 会稽郡孔沈、魏f、虞球、虞存、谢奉五人同是四个家族的英俊之才,当时的杰出人物。孙兴公评论你们说:“孔沈是孔家的金子,魏f是魏家的宝玉,至于虞家则应推崇道长、和琳的才识,谢家应敬佩弘道的美德。” 王仲祖和刘真长到中军将军殷渊源家清谈,谈完了,就一起坐车走。刘真长对王仲祖说:“渊源的言论真可意。”王仲祖说:“你原来掉进了他设下的迷雾中。” 丹阳尹刘真长常常称赞长史王檬说:“本性最为通达,而且自然有节制。” 右罕将军王羲之评论谢万石说:“在山林湖泽这种隐居地里,自然会刚劲超群”;赞叹支道林说:“胸襟开朗,精神俊逸”;评论祖士少:“风度比容貌更动人,恐怕一辈子不会再见到这样的人”;评论刘真长:“像高耸入云的大树,枝叶并不繁茂”。 简文帝评论庚赤玉:“明察,直率,有修养,洁身自好。”谢仁祖说:“庾赤玉心里不存芥蒂。” 中军将军殷浩称道太常韩康伯说:“康伯年轻时就自视甚高,显然是超群出众的人才。当他发表意见时,他的言谈辞藻,处处都有情趣。” 简文帝称道王怀祖说:“才能又不突出,对名利又很热心,可是只凭着他那一点真诚直率,就足以抵得上别人很多很多东西。” 支道林和尚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王长史说上几百句,无非是一些合乎仁德的话,遗憾的是不能困住人家。”王羲之说:“长史本来就不想困住人家。” 中军将军殷浩给友人写信,称道谢万“文辞和义理变得刚劲有力了,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很不容易。” 长史王濛说:“江思悛思想所贯通的,不止是儒学。” 许玄度为送他母亲,初到京都来,有人问丹阳尹刘真长:“玄度究竟和传闻相称不相称?”刘真长说:“他的才华超过了传闻。” 光禄大夫阮裕说:“王家有三少年:逸少、安期、长豫。” 谢安称道豫章太守谢鲲说:“他如果遇到竹林七贤,一定会手拉手地进入竹林。” 长史王濛赞赏支道林说:“他探索玄理的功力,不亚于王辅嗣。” 殷渊源在陵园中住了将近十年。在这期间,朝廷内外的人士都把他比做管仲和诸葛亮,看他出仕还是退隐,来预测东晋政权的兴衰存亡。 中军将军殷浩称道右军将军王羲之“清高,有精辟的见解,而且尊贵,能抓住要点。” 太傅谢安出任桓温手下的司马。有一次,桓温到谢安那里去,正碰上谢安在梳头,谢安就匆忙去取衣服、头巾来穿戴。桓温说:“何必为这事麻烦!”便下堂去和他一直谈到晚。桓温出门后,问随从:“你们可曾见过这样的人吗?” 谢安出任桓温的司马时,把几十个门生托付给田曹中郎赵悦子安排职位。悦子把这事告诉桓温,桓温说:“姑且用他一半人。”赵悦子不久就把这些人全部录用了,他说:“过去安石在东山隐居时,郡县的官员敦促、逼迫他出仕,唯恐他不过问政事。况且现在是他自己从家乡选来的人,怎么反而不依从他呢?” 桓温上奏章说:“谢尚胸怀正直坦率,年轻时就得到众人的赞誉。” 世人评论谢尚是美好旷达。阮遥集说他:“高尚通达,类似旷达。”又有人说:“谢尚是不做作、美好,优异。” 大司马桓温有病,谢安去探病,从东门进去。桓温远远望见,叹息说:“我家里很久不见这样的人了!” 简文帝评王敬豫是开朗而且心气和悦。 孙兴公任庚亮的参军时,和庾亮一起去游白石山,卫君长也在场。孙兴公说:“此君神情一点也不关心山水风景,却能做文章。”庾亮说:“卫君长风度韵味虽然比不上你们这些人,可是令人心悦诚服的地方也很突出。”孙兴公于是就反复吟味这句话,深受教育。 右军将军王羲之评陈玄伯:“有愤慨,有骨气。” 长史王濛说:“刘尹了解我,胜过我对自己的了解。” 王濛、刘惔听支道林和尚宣讲时,王濛对刘惔说:“在讲坛上的人,原来是个违背佛法的。”再听下去,王濛又说:“原来是佛门后世中的王粥、何晏啊。” 许玄度说:“《琴赋》里说的‘不是最精通的人,不能同他一起辨析事理’,刘尹就是这样的人;‘不是沉静的人,不能同他一起安居’,简文帝就是这样的人。” 魏隐兄弟年轻时就有学识。小时候去拜见谢奉,谢奉和他们谈话,非常喜欢他们的谈吐,说:“魏氏宗族虽然已经衰微,但是又有了继承人了。” 简文帝说:“殷渊源的清谈造诣不高,也不简练,可是他认真斟酌、思考过的话,的确也很有章法。” 当初,法汰从北方来到南方的时候,还不出名,由中领军王洽供养。王洽常常和他应酬来往,到名胜地方出游,总是和他一起去。如果法汰没有来,王洽就停车不走。因此法汰的声望便大起来了。 长史王濛给大司马桓温一封信,评论殷渊源“有见识,有情致,又悠闲自得,足以符合当代的评论。” 谢安说:“刘尹的谈论精密细致。” 桓温对郗嘉宾说:“阿源德行高洁,善于清谈,当初如果让他做辅粥大臣,足以成为百官的榜样。只是朝廷不按他的才能任用他啊!” 简文帝对郗嘉宾说:“刘尹的清谈到后来也和以前稍有不同,但是反复回味他的话,却也没有错。” 孙兴公。许玄度一起在白楼亭上,共同品评先前的贤达。既然不是支道林所关心的事,听完后,他只说:“两位贤才的确有才华。” 右军将军王羲之评论东阳太守王临之说:“我们家的阿临,显明,高洁,甚为突出。” 长史王濛给丹阳尹刘淡写信,评论殷渊源说:“他处事经常很平和。” 从事中郎谢万说:“王脩载那种豪放不羁的性格,是来自他的家风。” 支道林说:“王敬仁是个超脱、有悟性的人。”将军谢尚;谢尚后来也很推重刘惔,说:“过去我曾经向他学习过。” 太傅谢安称赞王脩龄说:“司州这个人,可以和他一起隐居,纵情山水之间。” 谚语说:“扬州的独特人才是王文度,超越常人的后起之秀是郗嘉宾。” 有人问长史王濛关于江虨兄弟和堂兄弟的情况,王濛回答说:“江氏诸人都完全能够自立。” 太傅谢安评论安北将军王坦之说:“见到他却也不让人生厌,可是走了以后也不再让人思念他。” 谢安说:“司州谈玄能到达胜境,遍决疑难。” 丹阳尹刘惔说:“看见何次道喝酒,让人想把家产都用来酿酒喝。” 太傅谢安告诉刘真长说:“阿龄对这件事好像太严肃了。”刘真长说:“他也是名士里面有高尚操守的人。” 王子猷解释说:“世人评论祖士少是开朗,我也认为是通达。开朗。” 谢安说:“长史的话很少,可以说是言辞优美。” 镇西将军谢尚评论王敬仁:“辞章才学,卓然不群,没有哪一种才能不是新奇的。” 丹阳尹刘惔称道江道群:“虽不擅长言辞,却善于不发言。” 支道林说:“看到王司州的清谈机敏和悟性递相涌现的时候,真使人不愿停下来,听一整天也不觉得疲劳。” 世人称赞苟子优美杰出,阿兴清静平和。 简文帝说:“刘尹外表像是湖涂、谈论起来却有根充分的道理。” 谢胡儿担任著作郎一职,曾经写过一篇《王堪传》。他不知道王堪是什么样的人,就去问谢安。谢安回答说:“世胄也曾得到过君主的重用。王堪是王烈的儿子,是阮千里的姨表兄弟,潘安仁的姑表兄弟,就是潘安仁诗里所说的‘子亲伊姑,我父唯舅’。他是许允的女婿。” 太傅谢安很敬重左仆射邓伯道,曾说:“者天没长眼睛,竟使伯道绝后。” 谢安给右军将军王羲之的信中说:“敬和的寄托处很美妙。” 从前评论吴郡四姓说:“张家出文人,朱家出武官,陆家忠诚,顾家敦厚。” 谢安对王孝伯说:“你们家的蓝田,所做的事全都和普通人不同。” 许玄度曾经去谒见简文帝,那一夜风静月明,两人就一起到密室中清谈。抒发胸怀,这是许玄度最擅长的,他的言辞和寄情托意都清新婉约,超过了平时的谈论。简文帝虽然一向和他情趣相投,这次会面却更加赞赏他,言谈中两人不觉愈靠愈近,促膝相谈,执手共语,一直谈到天快亮了。事后简文帝说:“像玄度这样的才华,确实是不易多得啊!” 殷允到京都去,郗超给袁虎写信说:“子思要寻找好友,来和您结交,请不要用开美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他。”世人评论袁虎为“开美”,所以王子敬有诗说:“袁生开美度。” 车骑将军谢玄问谢安道:“真长禀性最严厉,哪里值得如此敬重他?”谢安回答说;“你是没见过他罢了。我看见子敬,还使人情不自禁呢。” 谢安兼任中书监的时候,东亭侯王珣有公事,须要同他一起坐车上中书省。王珣来晚了,由于座位紧挨着,王、谢两家虽然不来往了,太傅谢安还是收紧腿留出地方给王珣坐。王珣神态闲适自在,使得谢安对他倾心注目。后来谢安回到家里对妻子刘夫人说:“刚才看见阿瓜,确是个不易得的人物,虽然和他不相关了,还是使人心情不能平静下来。” 王子敬对谢安说:“您确是风度潇洒。”谢安说:“我不潇洒。您评论我是最合适的,我只是襟怀和适、舒畅。” 车骑将军谢玄初次见到“王文度,对人说:“我觉得文度这人,虽然用潇洒的态度来对待他,他也仍旧整晚态度温和,举止安详。 豫章太守范宁对荆州刺史王忱说:“你很风雅,声望过人,真是后起之秀。”王忱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舅舅,哪里会有这样的外甥!” 王子敬给王子猷的信上说:“兄长为人淡泊,不随流俗,看到酒便尽兴痛饮,流连忘返,这确是值得骄傲的。” 张天锡世代称雄凉州,后来因为势力衰微便投奔京都,他虽属远方异族,却也是边境上的杰出人物。他听说京都人才很多,钦佩、羡慕到极点。到京都,还停留在江边码头上时,司马著作便去拜访他,司马氏言语粗鄙,容貌丑陋,既不中听,也不中看。张天锡因此很后悔来这一趟,认为凭着凉州那样的边远地区还可以自己固守下去。王僧弥才能出众,名声很好,当时听说张天锡来,就去拜访他。到那里后,张天锡看见王僧弥风度高雅秀美,言谈敏捷,说古道今,无不通晓。又熟悉各方人士宗族和亲戚关系,都有真凭实据。张天锡十分惊诧、叹服。 王恭起初和建武将军王忱很有交情,后来受到袁悦的挑拨,便产生了猜疑,裂痕。可是每到兴致勃勃时,还是会想起他。那时王恭曾服药后行散,走到京口的射堂,当时,清露在晨光中闪动,新桐初吐嫩芽,王恭触景生情,评论王忱说:“王大确实清亮明朗。” 太傅司马道子给王孝伯和王忱下评语说:“孝伯刚强正直,阿大清朗放达。” 王恭的谈论言辞清新,意思简明,善于畅谈,可是读书少,多有重复的地方。有人说王恭常有新意,使人不觉得烦闷。 殷仲堪死后,桓玄问殷仲文:“你家的仲堪,究竟是怎么样个人?”仲文回答说:“他虽然不能一辈子都德行完美光明,可是也足以光照九泉。”


简介

赏誉指赏识并赞美人物,这是品评人物的风气所形成的。品评是士大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士大夫常在各种情况下评论人物的高下优劣,其中一些正面的、肯定的评语被纪录在本篇里,都是很简练而且被认为是恰当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士族阶层的追求和情致。 从所搜集的评语看,他们所赞赏的内容很广泛,可以说是有什么就赞什么,有一点可赞的就赞一点,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容貌、举止、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佩服这些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其中有一些赞誉因为记载过于简略,没有记述说话的环境,至今时过境迁,令人难以了解是指哪些方面而言的。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刘义庆〕 〔南北朝〕

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

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

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

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

”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

”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

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

”吴人无以难。

“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

” 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

”曰:“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

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劭亦安其言。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

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

”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

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

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

淮与裴頠、乐广友善,遣见之。

頠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淮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

”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淮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

”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

”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

乐言为得。

然并为后出之俊。

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 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

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 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 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

王大将军在西朝时,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

后度江左,不能复尔。

王叹曰:“不知我进,伯仁退?

” 会稽虞(马斐),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

王丞相尝谓(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马斐)未达而丧。

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郗鉴?

”周曰:“鉴方臣,如有功夫。

”复问郗。

郗曰:“周顗比臣,有国士门风。

” 王大将军下,庾公问:“卿有四友,何者是?

”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彦国。

阿平故当最劣。

”庾曰:“似未肯劣。

”庾又问:“何者居其右?

”王曰:“自有人。

”又问:“何者是?

”王曰:“噫!

其自有公论。

”左右蹑公,公乃止。

人问丞相:“周侯何如和峤?

”答曰:“长舆嵯櫱。

” 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

”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 王丞相二弟不过江,曰颍,曰敞。

时论以颍比邓伯道,敞比温忠武。

议郎、祭酒者也。

明帝问周侯:“论者以卿比郗鉴,云何?

”周曰:“陛下不须牵顗比。

” 王丞相云:“顷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

亦推此二人。

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 宋袆曾为王大将军妾,后属谢镇西。

镇西问袆:“我何如王?

”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贵人耳!

”镇西妖冶故也。

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庾元规?

”对曰:“萧条方外,亮不如臣。

从容廊庙,臣不如亮。

” 王丞相辟王蓝田为掾,庾公问丞相:“蓝田何似?

”王曰:“真独简贵,不减父祖。

然旷澹处,故当不如尔。

” 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

治身清贞,大修计校,二反。

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 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

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闲,温常失色。

王丞相云:“见谢仁祖之令人得上。

与何次道语,唯举手指地曰:‘正自尔馨!

’” 何次道为宰相,人有讥其信任不得其人。

阮思旷慨然曰:“次道自不至此。

但布衣超居宰相之位,可恨!

唯此一条而已。

” 王右军少时,丞相云:“逸少何缘复减万安邪?

” 郗司空家有伧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

王右军向刘尹称之。

刘问“何如方回?

”王曰:“此正小人有意向耳!

何得便比方回?

”刘曰:“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

” 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

” 简文云:“何平叔巧累于理,稽叔夜俊伤其道。

” 时人共论晋武帝出齐王之与立惠帝,其失孰多?

多谓立惠帝为重。

桓温曰:“不然,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 人问殷渊源:“当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云何?

”殷曰:“故当以识通暗处。

” 抚军问殷浩:“卿定何如裴逸民?

”良久答曰:“故当胜耳。

”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

桓问殷:“卿何如我?

”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 抚军问孙兴公:“刘真长何如?

”曰:“清蔚简令。

”“王仲祖何如?

”曰:“温润恬和。

”“桓温何如?

”曰:“高爽迈出。

”“谢仁祖何如?

”曰:“清易令达。

”“阮思旷何如?

”曰:“弘润通长。

”“袁羊何如?

”曰:“洮洮清便。

”“殷洪远何如?

”曰:“远有致思。

”“卿自谓何如?

”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

至于斟酌时宜,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

然以不才,时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 桓大司马下都,问真长曰:“闻会稽王语奇进,尔邪?

”刘曰:“极进,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

”桓曰:“第一流复是谁?

”刘曰:“正是我辈耳!

” 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 人问抚军:“殷浩谈竟何如?

”答曰:“不能胜人,差可献酬群心。

” 简文云:“谢安南清令不如其弟,学义不及孔岩,居然自胜。

” 未废海西公时,王元琳问桓元子:“箕子、比干,迹异心同,不审明公孰是孰非?

”曰:“仁称不异,宁为管仲。

” 刘丹阳、王长史在瓦官寺集,桓护军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

或问:“杜弘治何如卫虎?

”桓答曰:“弘治肤清,卫虎奕奕神令。

”王、刘善其言。

刘尹抚王长史背曰:“阿奴比丞相,但有都长。

” 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刘尹曰:“阿奴今日不复减向子期。

” 桓公问孔西阳:“安石何如仲文?

”孔思未对,反问公曰:“何如?

”答曰:“安石居然不可陵践其处,故乃胜也。

” 谢公与时贤共赏说,遏、胡儿并在坐。

公问李弘度曰:“卿家平阳,何如乐令?

”于是李潸然流涕曰:“赵王篡逆,乐令亲授玺绶。

亡伯雅正,耻处乱朝,遂至仰药。

恐难以相比!

此自显于事实,非私亲之言。

”谢公语胡儿曰:“有识者果不异人意。

” 王修龄问王长史:“我家临川,何如卿家宛陵?

”长史未答,修龄曰:“临川誉贵。

”长史曰:“宛陵未为不贵。

” 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时苟子年十三,倚床边听。

既去,问父曰:“刘尹语何如尊?

”长史曰:“韶音令辞,不如我。

往辄破的,胜我。

” 谢万寿春败后,简文问郗超:“万自可败,那得乃尔失士卒情?

”超曰:“伊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

” 刘尹谓谢仁祖曰:“自吾有四友,门人加亲。

”谓许玄度曰:“自吾有由,恶言不及于耳。

”二人皆受而不恨。

世目殷中军:“思纬淹通,比羊叔子。

” 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

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

” 王中郎尝问刘长沙曰:“我何如苟子?

”刘答曰:“卿才乃当不胜苟子,然会名处多。

”王笑曰:“痴!

” 支道林问孙兴公:“君何如许掾?

”孙曰:“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

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 王右军问许玄度:“卿自言何如安石?

”许未答,王因曰:“安石故相为雄,阿万当裂眼争邪?

” 刘尹云:“人言江虨田舍,江乃自田宅屯。

” 谢公云:“金谷中苏绍最胜。

”绍是石崇姊夫,苏则孙,愉子也。

刘尹目庾中郎:“虽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

” 孙承公云:“谢公清于无奕,润于林道。

” 或问林公:“司州何如二谢?

”林公曰:“故当攀安提万。

” 孙兴公、许玄度皆一时名流。

或重许高情,则鄙孙秽行。

或爱孙才藻,而无取于许。

郗嘉宾道谢公:“造膝虽不深彻,而缠绵纶至。

”又曰:“右军诣嘉宾。

”嘉宾闻之云:“不得称诣,政得谓之朋耳!

”谢公以嘉宾言为得。

庾道季云:“思理伦和,吾愧康伯。

志力强正,吾愧文度。

自此以还,吾皆百之。

” 王僧恩轻林公,蓝田曰:“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 简文问孙兴公:“袁羊何似?

”答曰:“不知者不负其才。

知之者无取其体。

” 蔡叔子云:“韩康伯虽无骨干,然亦肤立。

” 郗嘉宾问谢太傅曰:“林公谈何如嵇公?

”谢云:“嵇公勤着脚,裁可得去耳。

”又问:“殷何如支?

”谢曰:“正尔有超拔,支乃过殷。

然亹亹论辩,恐殷欲制支。

” 庾道季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

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但恐狐狸貒貉啖尽。

” 卫君长是萧祖周妇兄,谢公问孙僧奴:“君家道卫君长云何?

”孙曰:“云是世业人。

”谢曰:“殊不尔,卫自是理义人。

”于时以比殷洪远。

王子敬问谢公:“林公何如庾公?

”谢殊不受,答曰:“先辈初无论,庾公自足没林公。

” 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谢公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

” 有人以王中郎比车骑,车骑闻之曰:“伊窟窟成就。

” 谢太傅谓王孝伯:“刘尹亦奇自知,然不言胜长史。

”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

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

”谢公曰:“小者最胜。

”客曰:“何以知之?

”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 谢公问王子敬:“君书何如君家尊?

”答曰:“固当不同。

”公曰:“外人论殊不尔。

”王曰:“外人那得知?

” 王孝伯问谢太傅:“林公何如长史?

”太傅曰:“长史韶兴。

”问:“何如刘尹?

”谢曰:“噫!

刘尹秀。

”王曰:“若如公言,并不如此二人邪?

”谢云:“身意正尔也。

” 人有问太傅:“子敬可是先辈谁比?

”谢曰:“阿敬近撮王、刘之标。

” 谢公语孝伯:“君祖比刘尹,故为得逮。

”孝伯云:“刘尹非不能逮,直不逮。

” 袁彦伯为吏部郎,子敬与郗嘉宾书曰:“彦伯已入,殊足顿兴往之气。

故知捶挞自难为人,冀小却,当复差耳。

” 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

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

” 有人问袁侍中曰:“殷仲堪何如韩康伯?

”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复未辨。

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殷不及韩。

”故殷作诔云:“荆门昼掩,闲庭晏然。

” 王子敬问谢公:“嘉宾何如道季?

”答曰:“道季诚复钞撮清悟,嘉宾故自上。

” 王珣疾,临困,问王武冈曰:“世论以我家领军比谁?

”武冈曰:“世以比王北中郎。

”东亭转卧向壁,叹曰:“人固不可以无年!

” 王孝伯道谢公:“浓至。

”又曰:“长史虚,刘尹秀,谢公融。

” 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军?

”谢曰:“右军胜林公,林公在司州前亦贵彻。

” 桓玄为太傅,大会,朝臣毕集。

坐裁竟,问王桢之曰:“我何如卿第七叔?

”于时宾客为之咽气。

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公是千载之英。

”一坐欢然。

桓玄问刘太常曰:“我何如谢太傅?

”刘答曰:“公高,太傅深。

”又曰:“何如贤舅子敬?

”答曰:“樝、梨、橘、柚,各有其美。

” 旧以桓谦比殷仲文。

桓玄时,仲文入,桓于庭中望见之,谓同坐曰:“我家中军,那得及此也!

世说新语·规箴第十

〔刘义庆〕 〔南北朝〕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

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

此或可万一冀耳。

”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

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

”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

所任何人?

”答曰:“其任人不忠。

”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

”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

”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 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

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

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

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

’吾不取也!

”奋衣而去。

自后宾客绝百所日。

孙休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反。

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

”休曰:“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所以好之。

” 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

”皓曰:“盛哉!

”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

父慈子孝,家之盛也。

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 何晏、邓扬令管辂作卦,云:“不知位至三公不?

”卦成,辂称引古义,深以戒之。

扬曰:“此老生之常谈。

”晏曰:“知几其神乎!

古人以为难。

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

今君一面尽二难之道,可谓‘明德惟馨’。

诗不云乎:‘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

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帝尝在陵云台上坐,卫瓘在侧,欲申其怀,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抚床曰:“此坐可惜。

”帝虽悟,因笑曰:“公醉邪?

” 王夷甫妇郭泰宁女,才拙而性刚,聚敛无厌,干豫人事。

夷甫患之而不能禁。

时其乡人幽州刺史李阳,京都大侠,犹汉之楼护,郭氏惮之。

夷甫骤谏之,乃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卿不可。

”郭氏小为之损。

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

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 王平子年十四、五,见王夷甫妻郭氏贪欲,令婢路上儋粪。

平子谏之,并言不可。

郭大怒,谓平子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

”急捉衣裾,将与杖。

平子饶力,争得脱,逾窗而走。

元帝过江犹好酒,王茂弘与帝有旧,常流涕谏。

帝许之,命酌酒,一酣,从是遂断。

谢鲲为豫章太守,从大将军下至石头。

敦谓鲲曰:“余不得复为盛德之事矣。

”鲲曰:“何为其然?

但使自今已后,日亡日去耳!

”敦又称疾不朝,鲲谕敦曰:“近者,明公之举,虽欲大存社稷,然四海之内,实怀未达。

若能朝天子,使群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

仗民望以从众怀,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

”时人以为名言。

元皇帝时,廷尉张闿在小市居,私作都门,早闭晚开。

群小患之,诣州府诉,不得理,遂至檛登闻鼓,犹不被判。

闻贺司空出,至破冈,连名诣贺诉。

贺曰:“身被徵作礼官,不关此事。

”群小叩头曰:“若府君复不见治,便无所诉。

”贺未语,令且去,见张廷尉当为及之。

张闻,即毁门,自至方山迎贺。

贺出见辞之曰:“此不必见关,但与君门情,相为惜之。

”张愧谢曰:“小人有如此,始不即知,早已毁坏。

” 郗太尉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

后朝觐,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

王公知其意,每引作它言。

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

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

”意满口重,辞殊不流。

王公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复谈。

”郗遂大瞋,冰衿而出,不得一言。

王丞相为扬州,遣八部从事之职。

顾和时为下传还,同时俱见。

诸从事各奏二千石官长得失,至和独无言。

王问顾曰:“卿何所闻?

”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为察察之政?

”丞相咨嗟称佳,诸从事自视缺然也。

苏峻东征沈充,请吏部郎陆迈与俱。

将至吴,密敕左右,令入阊门放火以示威。

陆知其意,谓峻曰:“吴治平未久,必将有乱。

若为乱阶,请从我家始。

”峻遂止。

陆玩拜司空,有人诣之,索美酒,得,便自起,泻箸梁柱间地,祝曰:“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

”玩笑曰:“戢卿良箴。

” 小庾在荆州,公朝大会,问诸僚佐曰:“我欲为汉高、魏武何如?

”一坐莫答,长史江虨曰:“愿明公为桓、文之事,不愿作汉高、魏武也。

” 罗君章为桓宣武从事,谢镇西作江夏,往检校之。

罗既至,初不问郡事。

径就谢数日,饮酒而还。

桓公问有何事?

君章云:“不审公谓谢尚何似人?

”桓公曰:“仁祖是胜我许人。

”君章云:“岂有胜公人而行非者,故一无所问。

”桓公奇其意而不责也。

王右军与王敬仁、许玄度并善。

二人亡后,右军为论议更克。

孔岩诫之曰:“明府昔与王、许周旋有情,及逝没之后,无慎终之好,民所不取。

”右军甚愧。

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

太傅在军,前后初无损益之言。

尔日犹云:“当今岂须烦此?

” 王大语东亭:“卿乃复论成不恶,那得与僧弥戏!

” 殷觊病困,看人政见半面。

殷荆州兴晋阳之甲,往与觊别,涕零,属以消息所患。

觊答曰:“我病自当差,正忧汝患耳!

” 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

弟子中或有堕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

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

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桓南郡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

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

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所指,不避陵壑。

或行陈不整,(上鹿下君)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

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

常自带绛绵绳箸腰中,玄问“此何为?

”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

”玄自此小差。

王绪、王国宝相为唇齿,并上下权要。

王大不平其如此,乃谓绪曰:“汝为此欻欻,曾不虑狱吏之为贵乎?

” 桓玄欲以谢太傅宅为营,谢混曰:“召伯之仁,犹惠及甘棠。

文靖之德,更不保五亩之宅。

”玄惭而止。

世说新语·捷悟第十一

〔刘义庆〕 〔南北朝〕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

杨见,即令坏之。

既竟,曰:「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

」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

」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记所知。

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

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

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

」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

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而未显其言。

驰使问主簿杨德祖。

应声答之,与帝心同。

众伏其辩悟。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

温峤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

召诸公来。

峤至不谢,但求酒炙。

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天威在颜,遂使温峤不容得谢。

」峤于是下谢,帝乃释然。

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

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

」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竟,寸寸毁裂,便回。

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闲,欲乞闲地自养。

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王东亭作宣武主簿,尝春月与石头兄弟乘马出郊。

时彦同游者,连镳俱进。

唯东亭一人常在前,觉数十步,诸人莫之解。

石头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诸人皆似从官,唯东亭弈弈在前。

其悟捷如此。

世说新语·夙惠第十二

〔刘义庆〕 〔南北朝〕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箸箄,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箸箄,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

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

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

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

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

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箸襦,寻作复(巾军)。

”儿云:“已足,不须复(巾军)也。

”母问其故?

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箸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晋孝武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箸复衣,但箸单练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

谢公谏曰:“圣体宜令有常。

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

”帝曰:“昼动夜静。

”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

” 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与送故文武别,因指与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

”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

车骑每自目己坐曰:“灵宝成人,当以此坐还之。

”鞠爱过于所生。

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

〔刘义庆〕 〔南北朝〕

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

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蓺事。

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

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

举坐叹其雄爽。

王处仲世许高尚之目,尝荒恣于色,体为之敝。

左右谏之,处仲曰:“吾乃不觉尔。

如此者,甚易耳!

”乃开后合,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时人叹焉。

王大将军自目:“高朗疏率,学通左氏。

”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晋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许。

帝时为太子,好养武士。

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

今太子西池是也。

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

祖车骑尚未镇寿春,瞋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

催摄面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

”王闻之而止。

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文康时权重,未在己。

及季坚作相,忌兵畏祸,与稚恭历同异者久之,乃果行。

倾荆、汉之力,穷舟车之势,师次于襄阳。

大会参佐,陈其旌甲,亲授弧矢曰:“我之此行,若此射矣!

”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

桓宣武平蜀,集参僚置酒于李势殿,巴、蜀缙绅,莫不来萃。

桓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

其状磊落,一坐叹赏。

既散,诸人追味余言。

于时寻阳周馥曰:“恨卿辈不见王大将军。

” 桓公读高士传,至於陵仲子,便掷去曰:“谁能作此溪刻自处!

” 桓石虔,司空豁之长庶也。

小字镇恶。

年十七八未被举,而童隶已呼为镇恶郎。

尝住宣武斋头。

从征枋头,车骑冲没陈,左右莫能先救。

宣武谓曰:“汝叔落贼,汝知不?

”石虔闻之,气甚奋。

命朱辟为副,策马于数万众中,莫有抗者,径致冲还,三军叹服。

河朔后以其名断疟。

陈林道在西岸,都下诸人共要至牛渚会。

陈理既佳,人欲共言折。

陈以如意拄颊,望鸡笼山叹曰:“孙伯符志业不遂!

”于是竟坐不得谈。

王司州在谢公坐,咏“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语人云:“当尔时,觉一坐无人。

” 桓玄西下,入石头。

外白:“司马梁王奔叛。

”玄时事形已济,在平乘上笳鼓并作,直高咏云:“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世说新语·识鉴第七

〔刘义庆〕 〔南北朝〕

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

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 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

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

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 何晏、邓扬、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

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谓嘏曰:“夏侯太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

二贤若穆,则国之休,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

”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劳,能合虚誉,诚所谓利口覆国之人。

何晏、邓扬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籥,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

多言多衅,妒前无亲。

以吾观之:此三贤者,皆败德之人耳!

远之犹恐罹祸,况可亲之邪?

”后皆如其言。

晋武帝讲武于宣武场,帝欲偃武修文,亲自临幸,悉召群臣。

山公谓不宜尔,因与诸尚书言孙、吴用兵本意。

遂究论,举坐无不咨嗟。

皆曰:“山少傅乃天下名言。

”后诸王骄汰,轻遘祸难,于是寇盗处处蚁合,郡国多以无备,不能制服,遂渐炽盛,皆如公言。

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闇与之理会。

王夷甫亦叹云:“公闇与道合。

” 王夷甫父乂为平北将军,有公事,使行人论不得。

时夷甫在京师,命驾见仆射羊祜、尚书山涛。

夷甫时总角,姿才秀异,叙致既快,事加有理,涛甚奇之。

既退,看之不辍,乃叹曰:“生儿不当如王夷甫邪?

”羊祜曰:“乱天下者,必此子也!

” 潘阳仲见王敦小时,谓曰:“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耳。

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石勒不知书,使人读汉书。

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刻印将授之,大惊曰:“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

”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 卫玠年五岁,神衿可爱。

祖太保曰:“此儿有异,顾吾老,不见其大耳!

” 刘越石云:“华彦夏识能不足,强果有余。

”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

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诸葛道明初过江左,自名道明,名亚王、庾之下。

先为临沂令,丞相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

” 王平子素不知眉子,曰:“志大其量,终当死坞壁间。

” 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乘“中鸣云露车”径前曰:“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

”王先把其手曰:“事克,当相用为荆州。

”既而忘之,以为南郡。

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

帝寻崩,得免。

后兼三公,署数十人为官属。

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于时称其知人。

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曰:“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

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

”周嵩起,长跪而泣曰:“不如阿母言。

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闇,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

嵩性狼抗,亦不容于世。

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

” 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

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

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

而汝欲归之。

”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

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及睹衰危,必兴愍恻。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

”含不从,遂共投舒。

舒果沈含父子于江。

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从事,已知名。

褚太傅有知人鉴,罢豫章还,过武昌,问庾曰:“闻孟从事佳,今在此不?

”庾云:“卿自求之。

”褚眄睐良久,指嘉曰:“此君小异,得无是乎?

”庾大笑曰:“然!

”于时既叹褚之默识,又欣嘉之见赏。

戴安道年十余岁,在瓦官寺画。

王长史见之曰:“此童非徒能画,亦终当致名。

恨吾老,不见其盛时耳!

” 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俱至丹阳墓所省殷扬州,殊有确然之志。

既反,王、谢相谓曰:“渊源不起,当如苍生何?

”深为忧叹。

刘曰:“卿诸人真忧渊源不起邪?

” 小庾临终,自表以子园客为代。

朝廷虑其不从命,未知所遣,乃共议用桓温。

刘尹曰:“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复制。

” 桓公将伐蜀,在事诸贤咸以李势在蜀既久,承藉累叶,且形据上流,三峡未易可克。

唯刘尹云:“伊必能克蜀。

观其蒲博,不必得,则不为。

” 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安石必出。

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

” 郗超与谢玄不善。

符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韩康伯与谢玄亦无深好。

玄北征后,巷议疑其不振。

康伯曰:“此人好名,必能战。

”玄闻之甚忿,常于众中厉色曰:“丈夫提千兵,入死地,以事君亲故发,不得复云为名。

” 褚期生少时,谢公甚知之,恒云:“褚期生若不佳者,仆不复相士。

” 郗超与傅瑗周旋,瑗见其二子并总发。

超观之良久,谓瑗曰:“小者才名皆胜,然保卿家,终当在兄。

”即傅亮兄弟也。

王恭随父在会稽,王大自都来拜墓。

恭暂往墓下看之,二人素善,遂十余日方还。

父问恭:“何故多日?

”对曰:“与阿大语,蝉连不得归。

”因语之曰:“恐阿大非尔之友。

”终乖爱好,果如其言。

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马无忌之难,置郡于酆阴。

是时胤十余岁,胡之每出,尝于篱中见而异焉。

谓胤父曰:“此儿当致高名。

”后游集,恒命之。

胤长,又为桓宣武所知。

清通于多士之世,官至选曹尚书。

王忱死,西镇未定,朝贵人人有望。

时殷仲堪在门下,虽居机要,资名轻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许。

晋孝武欲拔亲近腹心,遂以殷为荆州。

事定,诏未出。

王珣问殷曰:“陕西何故未有处分?

”殷曰:“已有人。

”王历问公卿,咸云“非”。

王自计才地必应在己,复问:“非我邪?

”殷曰:“亦似非。

”其夜诏出用殷。

王语所亲曰:“岂有黄门郎而受如此任?

仲堪此举乃是国之亡徵。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刘义庆〕 〔南北朝〕

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

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

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

”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

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求纸笔作书。

书成,救者多,乃得免。

后位仪同三司。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

”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

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 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

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

遐正戏,不时为饮。

司马恚,因曳遐坠地。

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

”答曰:“直是闇当故耳。

” 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

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闲。

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

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坠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

”于是乃服。

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 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

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

乃故诣王,肆言极骂,要王答己,欲以分谤。

王不为动色,徐曰:“白眼儿遂作。

” 王夷甫长裴成公四岁,不与相知。

时共集一处,皆当时名士,谓王曰:“裴令令望何足计!

”王便卿裴。

裴曰:“自可全君雅志。

” 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

或谓王公:“可潜稍严,以备不虞。

”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

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

” 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

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闲事。

”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

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箸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

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

”神色闲畅。

于是胜负始分。

许侍中、顾司空俱作丞相从事,尔时已被遇,游宴集聚,略无不同。

尝夜至丞相许戏,二人欢极,丞相便命使入己帐眠。

顾至晓回转,不得快孰。

许上床便咍台大鼾。

丞相顾诸客曰:“此中亦难得眠处。

” 庾太尉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时人皆以为假。

亮有大儿数岁,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

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此儿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为此?

”论者谓不减亮。

苏峻时遇害。

或云:“见阿恭,知元规非假。

” 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

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

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

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

”吏云:“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

”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

姓何等?

可共语。

”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

”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

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

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

令送公至界。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过江初,拜官,舆饰供馔。

羊曼拜丹阳尹,客来蚤者,并得佳设。

日晏渐罄,不复及精,随客早晚,不问贵贱。

羊固拜临海,竟日皆美供。

虽晚至,亦获盛馔。

时论以固之丰华,不如曼之真率。

周仲智饮酒醉,瞋目还面谓伯仁曰:“君才不如弟,而横得重名!

”须臾,举蜡烛火掷伯仁。

伯仁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 顾和始为杨州从事。

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

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

和觅虱,夷然不动。

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

”顾搏虱如故,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

”周侯既入,语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

” 庾太尉与苏峻战,败,率左右十余人,乘小船西奔。

乱兵相剥掠,射误中柂工,应弦而倒。

举船上咸失色分散,亮不动容,徐曰:“此手那可使箸贼!

”众乃安。

庾小征西尝出未还。

妇母阮是刘万安妻,与女上安陵城楼上。

俄顷翼归,策良马,盛舆卫。

阮语女:“闻庾郎能骑,我何由得见?

”妇告翼,翼便为于道开卤簿盘马,始两转,坠马堕地,意色自若。

宣武与简文、太宰共载,密令人在舆前后鸣鼓大叫。

卤簿中惊扰,太宰惶怖求下舆。

顾看简文,穆然清恬。

宣武语人曰:“朝廷闲故复有此贤。

” 王劭、王荟共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

荟不自安,逡巡欲去。

劭坚坐不动,待收信还,得不定乃出。

论者以劭为优。

桓宣武与郗超议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

明晨起,呼谢安、王坦之入,掷疏示之。

郗犹在帐内,谢都无言,王直掷还,云:多!

宣武取笔欲除,郗不觉窃从帐中与宣武言。

谢含笑曰:“郗生可谓入幕宾也。

”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众人即承响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

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谢太傅与王文度共诣郗超,日旰未得前,王便欲去。

谢曰:“不能为性命忍俄顷?

” 支道林还东,时贤并送于征虏亭。

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

谢万石后来,坐小远。

蔡暂起,谢移就其处。

蔡还,见谢在焉,因合褥举谢掷地,自复坐。

谢冠帻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瞋沮。

坐定,谓蔡曰:“卿奇人,殆坏我面。

”蔡答曰:“我本不为卿面作计。

”其后,二人俱不介意。

郗嘉宾钦崇释道安德问,饷米千斛,修书累纸,意寄殷勤。

道安答直云:“损米。

”愈觉有待之为烦。

谢安南免吏部尚书还东,谢太傅赴桓公司马出西,相遇破冈。

既当远别,遂停三日共语。

太傅欲慰其失官,安南辄引以它端。

虽信宿中涂,竟不言及此事。

太傅深恨在心未尽,谓同舟曰:“谢奉故是奇士。

” 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看之。

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

戴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

谢悠然知其量。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

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

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

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符坚游魂近境,谢太傅谓子敬曰:“可将当轴,了其此处。

” 王僧弥、谢车骑共王小奴许集。

僧弥举酒劝谢云:“奉使君一觞。

”谢曰:“可尔。

”僧弥勃然起,作色曰:“汝故是吴兴溪中钓碣耳!

何敢诪张!

”谢徐抚掌而笑曰:“卫军,僧弥殊不肃省,乃侵陵上国也。

” 王东亭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誉,公甚欲其人地为一府之望。

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

坐上宾客即相贬笑。

公曰:“不然,观其情貌,必自不凡。

吾当试之。

”后因月朝阁下伏,公于内走马直出突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

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

太元末,长星见,孝武心甚恶之。

夜,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星云:“长星!

劝尔一杯酒。

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 殷荆州有所识,作赋,是束皙慢戏之流。

殷甚以为有才,语王恭:“适见新文,甚可观。

”便于手巾函中出之。

王读,殷笑之不自胜。

王看竟,既不笑,亦不言好恶,但以如意帖之而已。

殷怅然自失。

羊绥第二子孚,少有俊才,与谢益寿相好,尝蚤往谢许,未食。

俄而王齐、王睹来。

既先不相识,王向席有不说色,欲使羊去。

羊了不眄,唯脚委几上,咏瞩自若。

谢与王叙寒温数语毕,还与羊谈赏,王方悟其奇,乃合共语。

须臾食下,二王都不得餐,唯属羊不暇。

羊不大应对之,而盛进食,食毕便退。

遂苦相留,羊义不住,直云:“向者不得从命,中国尚虚。

”二王是孝伯两弟。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刘义庆〕 〔南北朝〕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

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

”答曰:“松柏之志犹存。

”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

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

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

”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

使者徵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

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

五子若殒,亦复无淮。

”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

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

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

”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 夏侯玄既被桎梏,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

玄曰:“虽复刑余之人,未敢闻命!

”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夏侯泰初与广陵陈本善。

本与玄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行还,径入,至堂户。

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杂。

” 高贵乡公薨,内外喧哗。

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曰:“何以静之?

”泰云:“唯杀贾充,以谢天下。

”文王曰:“可复下此不?

”对曰:“但见其上,未见其下。

” 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峤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

”还问“何如?

”答云:“皇太子圣质如初。

” 诸葛靓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

以与晋室有讎,常背洛水而坐。

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靓。

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

礼毕,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

”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

”因涕泗百行。

帝于是惭悔而出。

武帝语和峤曰:“我欲先痛骂王武子,然后爵之。

”峤曰:“武子俊爽,恐不可屈。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知愧不?

”武子曰:“‘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

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以此愧陛下。

” 杜预之荆州,顿七里桥,朝士悉祖。

预少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

杨济既名氏,雄俊不堪,不坐而去。

须臾,和长舆来,问:“杨右卫何在?

”客曰:“向来,不坐而去。

”长舆曰:“必大夏门下盘马。

”往大夏门,果大阅骑。

长舆抱内车,共载归,坐如初。

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悉至,皆在连榻坐。

时亦有裴叔则。

羊稚舒后至,曰:“杜元凯乃复连榻坐客!

”不坐便去。

杜请裴追之,羊去数里住马,既而俱还杜许。

晋武帝时,荀勖为中书监,和峤为令。

故事,监、令由来共车。

峤性雅正,常疾勖谄谀。

后公车来,峤便登,正向前坐,不复容勖。

勖方更觅车,然后得去。

监、令各给车自此始。

山公大儿著短帢,车中倚。

武帝欲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儿不肯行。

时论乃云胜山公。

向雄为河内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淮横怒,遂与杖遣之。

雄后为黄门郎,刘为侍中,初不交言。

武帝闻之,敕雄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诣刘,再拜曰:“向受诏而来,而君臣之义绝,何如?

”于是即去。

武帝闻尚不和,乃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犹绝?

”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

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臣于刘河内,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

”武帝从之。

齐王冏为大司马辅政,嵇绍为侍中,诣冏咨事。

冏设宰会,召葛旟董艾等共论时宜。

旟等白冏:“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

”遂送乐器。

绍推却不受。

冏曰:“今日共为欢,卿何却邪?

”绍曰:“公协辅皇室,令作事可法。

绍虽官卑,职备常伯。

操丝比竹,盖乐官之事,不可以先王法服,为吴人之业。

今逼高命,不敢苟辞,当释冠冕,袭私服,此绍之心也。

”旟等不自得而退。

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

”答曰:“如卿于卢毓、卢珽。

”士龙失色。

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

”士衡正色曰:“我祖名播海内,甯有不知?

鬼子敢尔!

”议者疑二陆优劣,谢公以此定之。

羊忱性甚贞烈。

赵王伦为相国,忱为太傅长史,乃版以参相国军事。

使者卒至,忱深惧豫祸,不暇被马,于是帖骑而避。

使者追之,忱善射,矢左右发,使者不敢进,遂得免。

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

王曰:“君不得为尔。

”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

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 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

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

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

” 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箸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复有鬼邪?

” 元皇帝既登阼,以郑后之宠,欲舍明帝而立简文。

时议者咸谓:“舍长立少,既于理非伦,且明帝以聪亮英断,益宜为储副。

”周、王诸公,并苦争恳切。

唯刁玄亮独欲奉少主,以阿帝旨。

元帝便欲施行,虑诸公不奉诏。

于是先唤周侯、丞相入,然后欲出诏付刁。

周、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

周侯未悟,即却略下阶。

丞相披拨传诏,径至御床前曰:“不审陛下何以见臣。

”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

由此皇储始定。

周侯方慨然愧叹曰:“我常自言胜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 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

对曰:“培塿无松柏,薰莸不同器。

玩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

”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庾亮儿,次女适徐州刺史羊忱儿。

亮子被苏峻害,改适江虨。

恢儿娶邓攸女。

于时谢尚书求其小女婚。

恢乃云:“羊、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裒儿婚。

”及恢亡,遂婚。

于是王右军往谢家看新妇,犹有恢之遗法,威仪端详,容服光整。

王叹曰:“我在遣女裁得尔耳!

” 周叔治作晋陵太守,周侯、仲智往别。

叔治以将别,涕泗不止。

仲智恚之曰:“斯人乃妇女,与人别唯啼泣!

”便舍去。

周侯独留,与饮酒言话,临别流涕,抚其背曰:“奴好自爱。

” 周伯仁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

时刁玄亮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之至。

良久小损。

明旦,报仲智,仲智狼狈来。

始入户,刁下床对之大泣,说伯仁昨危急之状。

仲智手批之,刁为辟易于户侧。

既前,都不问病,直云:“君在中朝,与和长舆齐名,那与佞人刁协有情?

”径便出。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

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顾孟著尝以酒劝周伯仁,伯仁不受。

顾因移劝柱,而语柱曰:“讵可便作栋梁自遇。

”周得之欣然,遂为衿契。

明帝在西堂,会诸公饮酒,未大醉,帝问:“今名臣共集,何如尧、舜?

”时周伯仁为仆射,因厉声曰:“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

”帝大怒,还内,作手诏满一黄纸,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杀之。

后数日,诏出周,群臣往省之。

周曰:“近知当不死,罪不足至此。

” 王大将军当下,时咸谓无缘尔。

伯仁曰:“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

且人臣安得称兵以向朝廷?

处仲狼抗刚愎,王平子何在?

” 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

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

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所说。

温尝为东宫率,后为吾司马,甚悉之。

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

”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

”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

”温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

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 王大将军既反,至石头,周伯仁往见之。

谓周曰:“卿何以相负?

”对曰:“公戎车犯正,下官忝率六军,而王师不振,以此负公。

” 苏峻既至石头,百僚奔散,唯侍中钟雅独在帝侧。

或谓钟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

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讎,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其弊邪?

”钟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将执简而进矣!

” 庾公临去,顾语钟后事,深以相委。

钟曰:“栋折榱崩,谁之责邪?

”庾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

”钟曰:“想足下不愧荀林父耳。

” 苏峻时,孔群在横塘为匡术所逼。

王丞相保存术,因众坐戏语,令术劝酒,以释横塘之憾。

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

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 苏子高事平,王、庾诸公欲用孔廷尉为丹阳。

乱离之后,百姓雕弊,孔慨然曰:“昔肃祖临崩,诸君亲升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

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列。

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

”于是拂衣而去,诸公亦止。

孔车骑与中丞共行,在御道逢匡术,宾从甚盛,因往与车骑共语。

中丞初不视,直云:“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

”术大怒,便欲刃之。

车骑下车,抱术曰:“族弟发狂,卿为我宥之!

”始得全首领。

梅颐尝有惠于陶公。

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

侃曰:“天子富于春秋,万机自诸侯出,王公既得录,陶公何为不可放?

”乃遣人于江口夺之。

颐见陶公,拜,陶公止之。

颐曰:“梅仲真膝,明日岂可复屈邪?

” 王丞相作女伎,施设床席。

蔡公先在坐,不说而去,王亦不留。

何次道、庾季坚二人并为元辅。

成帝初崩,于时嗣君未定,何欲立嗣子,庾及朝议以外寇方强,嗣子冲幼,乃立康帝。

康帝登阼,会群臣,谓何曰:“朕今所以承大业,为谁之议?

”何答曰:“陛下龙飞,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

于时用微臣之议,今不睹盛明之世。

”帝有惭色。

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

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

江不即下。

王曰:“君何以不行?

”江曰:“恐不得尔。

”傍有客曰:“此年少戏乃不恶。

”王徐举首曰:“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 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为之流涕。

庾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甯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庾闻,回谢之,请其话言。

桓大司马诣刘尹,卧不起。

桓弯弹弹刘枕,丸迸碎床褥间。

刘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甯可斗战求胜?

”桓甚有恨容。

后来年少,多有道深公者。

深公谓曰:“黄吻年少,勿为评论宿士。

昔尝与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 王中郎年少时,江虨为仆射领选,欲拟之为尚书郎。

有语王者。

王曰:“自过江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拟我?

”江闻而止。

曰:‘选曹举汝为尚书郎,幸可作诸王佐邪?

’”此知郎官,寒素之品也。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

”蓝田云:“汝谓我堪此不?

”文度曰:“何为不堪!

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

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 孙兴公作庾公诔,文多托寄之辞。

既成,示庾道恩。

庾见,慨然送还之,曰:“先君与君,自不至于此。

” 王长史求东阳,抚军不用。

后疾笃,临终,抚军哀叹曰:“吾将负仲祖于此,命用之。

”长史曰:“人言会稽王痴,真痴。

” 刘简作桓宣武别驾,后为东曹参军,颇以刚直见疏。

尝听记,简都无言。

宣武问:“刘东曹何以不下意?

”答曰:“会不能用。

”宣武亦无怪色。

刘真长、王仲祖共行,日旰未食。

有相识小人贻其餐,肴案甚盛,真长辞焉。

仲祖曰:“聊以充虚,何苦辞?

”真长曰:“小人都不可与作缘。

” 王修龄尝在东山甚贫乏。

陶胡奴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却不肯取。

直答语“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

” 阮光禄赴山陵,至都,不往殷、刘许,过事便还。

诸人相与追之,阮亦知时流必当逐己,乃遄疾而去,至方山不相及。

刘尹时为会稽,乃叹曰:“我入当泊安石渚下耳。

不敢复近思旷傍,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

” 王、刘与桓公共至覆舟山看。

酒酣后,刘牵脚加桓公颈。

桓公甚不堪,举手拨去。

既还,王长史语刘曰:“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

” 桓公问桓子野:“谢安石料万石必败,何以不谏?

”子野答曰:“故当出于难犯耳!

”桓作色曰:“万石挠弱凡才,有何严颜难犯?

” 罗君章曾在人家,主人令与坐上客共语。

答曰:“相识已多,不烦复尔。

” 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

见诸谢皆富贵,轰隐交路,叹曰:“此复何异王莽时?

” 王文度为桓公长史时,桓为儿求王女,王许咨蓝田。

既还,蓝田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著膝上。

文度因言桓求己女膝。

蓝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恶见,文度已复痴,畏桓温面?

兵,那可嫁女与之!

”文度还报云:“下官家中先得婚处。

”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

”后桓女遂嫁文度儿。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

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

”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

”遂拂衣而去。

谢公闻羊绥佳,致意令来,终不肯诣。

后绥为太学博士,因事见谢公,公即取以为主簿。

王右军与谢公诣阮公,至门语谢:“故当共推主人。

”谢曰:“推人正自难。

” 太极殿始成,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

王有不平色,语信云:“可掷箸门外。

”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

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

”王曰:“魏阼所以不长。

”谢以为名言。

王恭欲请江卢奴为长史,晨往诣江,江犹在帐中。

王坐,不敢即言。

良久乃得及,江不应。

直唤人取酒,自饮一碗,又不与王。

王且笑且言:“那得独饮?

”江云:“卿亦复须邪?

”更使酌与王,王饮酒毕,因得自解去。

未出户,江叹曰:“人自量,固为难。

” 孝武问王爽:“卿何如卿兄。

”王答曰:“风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 王爽与司马太傅饮酒。

太傅醉,呼王为“小子。

”王曰:“亡祖长史,与简文皇帝为布衣之交。

亡姑、亡姊,伉俪二宫。

何小子之有?

” 张玄与王建武先不相识,后遇于范豫章许,范令二人共语。

张因正坐敛衽,王孰视良久,不对。

张大失望,便去。

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

范是王之舅,乃让王曰:“张玄,吴士之秀,亦见遇于时,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

”王笑曰:“张祖希若欲相识,自应见诣。

”范驰报张,张便束带造之。

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刘义庆〕 〔南北朝〕

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

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

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

恐玄擅名而心忌焉。

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

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

”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

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

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

听君向言,多与吾同。

今当尽以所注与君。

”遂为服氏注。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

”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

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

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

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

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

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

子慎!

”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

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

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

”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

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

”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

”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

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

” 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

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

裴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

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

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中朝时,有怀道之流,有诣王夷甫咨疑者。

值王昨已语多,小极,不复相酬答,乃谓客曰:“身今少恶,裴逸民亦近在此,君可往问。

” 裴成公作崇有论,时人攻难之,莫能折。

唯王夷甫来,如小屈。

时人即以王理难裴,理还复申。

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

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

王叹曰:“卿天才卓出,若复小加研寻,一无所愧。

”宏后看庄、老,更与王语,便足相抗衡。

卫玠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

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

”乐云:“因也。

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啖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

”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

乐闻,故命驾为剖析之。

卫既小差。

乐叹曰:“此儿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 庾子嵩读庄子,开卷一尺许便放去,曰:“了不异人意。

” 客问乐令“旨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

”客曰:“至!

”乐因又举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

”于是客乃悟服。

乐辞约而旨达,皆此类。

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

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

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

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

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

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

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

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

”对曰:“将无同?

”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

世谓“三语掾”。

卫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

”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一?

”遂相与为友。

裴散骑娶王太尉女。

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

郭子玄在坐,挑与裴谈。

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

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

王亦以为奇,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 卫玠始度江,见王大将军。

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

玠见谢,甚说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

王永夕不得豫。

玠体素羸,恒为母所禁。

尔夕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

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

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

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

”既共清言,遂达三更。

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

既彼我相尽,丞相乃叹曰:“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

正始之音,正当尔耳!

”明旦,桓宣武语人曰:“昨夜听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时复造心,顾看两王掾,辄翣如生母狗馨。

” 殷中军见佛经云:“理亦应阿堵上。

” 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

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

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 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

”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

”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

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

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 刘真长与殷渊源谈,刘理如小屈,殷曰:“恶,卿不欲作将善云梯仰攻。

” 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 谢镇西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

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

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

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

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

” 宣武集诸名胜讲易,日说一卦。

简文欲听,闻此便还。

曰:“义自当有难易,其以一卦为限邪?

” 有北来道人好才理,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讲小品。

于时竺法深、孙兴公悉共听。

此道人语,屡设疑难,林公辩答清析,辞气俱爽。

此道人每辄摧屈。

孙问深公:“上人当是逆风家,向来何以都不言?

”深公笑而不答。

林公曰:“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风?

”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闲。

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

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

宾主遂至莫忘食。

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

”孙曰:“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

” 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也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

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

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后遂用支理。

殷中军尝至刘尹所清言。

良久,殷理小屈,游辞不已,刘亦不复答。

殷去后,乃云:“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

” 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

忽言及四本,便苦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支道林造即色论,论成,示王中郎。

中郎都无言。

支曰:“默而识之乎?

”王曰:“既无文殊,谁能见赏?

” 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

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

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

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

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

”因论庄子逍遥游。

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三乘佛家滞义,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

诸人在下坐听,皆云可通。

支下坐,自共说,正当得两,入三便乱。

今义弟子虽传,犹不尽得。

许掾年少时,人以比王苟子,许大不平。

时诸人士及于法师并在会稽西寺讲,王亦在焉。

许意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决优劣。

苦相折挫,王遂大屈。

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更相覆疏。

王复屈。

许谓支法师曰:“弟子向语何似?

”支从容曰:“君语佳则佳矣,何至相苦邪?

岂是求理中之谈哉!

”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

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

支为法师,许为都讲。

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

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

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

谢车骑在安西艰中,林道人往就语,将夕乃退。

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

”答云:“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

” 支道林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

王长史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往与支语,不大当对。

王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

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

”王大惭而退。

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

尝欲与支道林辩之,竟不得。

今小品犹存。

佛经以为袪练神明,则圣人可致。

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

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 于法开始与支公争名,后精渐归支,意甚不忿,遂遁迹剡下。

遣弟子出都,语使过会稽。

于时支公正讲小品。

开戒弟子:“道林讲,比汝至,当在某品中。

”因示语攻难数十番,云:“旧此中不可复通。

”弟子如言诣支公。

正值讲,因谨述开意。

往反多时,林公遂屈。

厉声曰:“君何足复受人寄载!

”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

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

”诸人莫有言者。

刘尹答曰:“譬如写水着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康僧渊初过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

忽往殷渊源许,值盛有宾客,殷使坐,粗与寒温,遂及义理。

语言辞旨,曾无愧色。

领略粗举,一往参诣。

由是知之。

殷、谢诸人共集。

谢因问殷:“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不?

” 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

”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

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

”时人以为名通。

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

初视维摩诘,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

支道林、殷渊源俱在相王许。

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

而才性殆是渊源崤、函之固,君其慎焉!

”支初作,改辙远之,数四交,不觉入其玄中。

相王抚肩笑曰:“此自是其胜场,安可争锋!

”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

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

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

张遂诣刘。

刘洗濯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

张欲自发无端。

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

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

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

”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

张笑而不答。

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

即同载诣抚军。

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

”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曰:“张凭勃窣为理窟。

”即用为太常博士。

汰法师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 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

谢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

当共言咏,以写其怀。

”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

正得渔父一篇。

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

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

于是四坐各言怀毕。

谢问曰:“卿等尽不?

”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

”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

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

支谓谢曰:“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 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

殷与孙共论易象妙于见形。

孙语道合,意气干云。

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

会稽王慨然叹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彼。

”既迎真长,孙意己不如。

真长既至,先令孙自叙本理。

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向。

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孙理遂屈。

一坐同时拊掌而笑,称美良久。

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来,与共语,便使其唱理。

意谓王曰:“圣人有情不?

”王曰:“无。

”重问曰:“圣人如柱邪?

”王曰:“如筹算,虽无情,运之者有情。

”僧意云:“谁运圣人邪?

”苟子不得答而去。

司马太傅问谢车骑:“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入玄?

”谢曰:“故当是其妙处不传。

” 殷中军被废,徙东阳,大读佛经,皆精解。

唯至“事数”处不解。

遇见一道人,问所签,便释然。

殷仲堪精核玄论,人谓莫不研究。

殷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

” 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

”答曰:“易以感为体。

”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

”远公笑而不答。

羊孚弟娶王永言女。

及王家见婿,孚送弟俱往。

时永言父东阳尚在,殷仲堪是东阳女婿,亦在坐。

孚雅善理义,乃与仲堪道齐物。

殷难之,羊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

”殷笑曰:“乃可得尽,何必相同?

”乃至四番后一通。

殷咨嗟曰:“仆便无以相异。

”叹为新拔者久之。

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闲强。

” 提婆初至,为东亭第讲阿毗昙。

始发讲,坐裁半,僧弥便云:“都已晓。

”即于坐分数四有意道人更就余屋自讲。

提婆讲竟,东亭问法冈道人曰:“弟子都未解,阿弥那得已解?

所得云何?

”曰:“大略全是,故当小未精核耳。

” 桓南郡与殷荆州共谈,每相攻难。

年余后,但一两番。

桓自叹才思转退。

殷云:“此乃是君转解。

”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

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

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

时人以为神笔。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

后示张公。

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思乃询求于皇甫谧。

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

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刘伶著酒德颂,意气所寄。

乐令善于清言,而不长于手笔。

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

潘云:“可作耳。

要当得君意。

”乐为述己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

潘直取错综,便成名笔。

时人咸云:“若乐不假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则无以成斯矣。

” 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

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

”潘因此遂作家风诗。

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

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

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 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

每至公坐,广谈,仲治不能对。

退著笔难广,广又不能答。

江左殷太常父子,并能言理,亦有辩讷之异。

扬州口谈至剧,太常辄云:“汝更思吾论。

” 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

非赋之所尽。

若无意邪?

复何所赋?

”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 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

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 庾阐始作扬都赋,道温、庾云:“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望。

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亮。

”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之。

阐更改“望”为“俊”,以“亮”为“润”云。

孙兴公作庾公诔。

袁羊曰:“见此张缓。

”于时以为名赏。

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

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

”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谢太傅云:“不得尔。

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 习凿齿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荆州治中。

凿齿谢笺亦云:“不遇明公,荆州老从事耳!

”后至都见简文,返命,宣武问“见相王何如?

”答云:“一生不曾见此人!

”从此忤旨,出为衡阳郡,性理遂错。

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孙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

” 谢太傅问主簿陆退“张凭何以作母诔,而不作父诔?

”退答曰:“故当是丈夫之德,表于事行。

妇人之美,非诔不显。

” 王敬仁年十三,作贤人论。

长史送示真长,真长答云:“见敬仁所作论,便足参微言。

” 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

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 简文称许掾云:“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

”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 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

”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

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

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 裴郎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

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

载王东亭作经王公酒垆下赋,甚有才情。

谢万作八贤论,与孙兴公往反,小有利钝。

谢后出以示顾君齐,顾曰:“我亦作,知卿当无所名。

” 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当佳。

”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 孙兴公道:“曹辅佐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裤,非无文采,酷无裁制。

” 袁伯彦作名士传成,见谢公。

公笑曰:“我尝与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狯耳!

彦伯遂以箸书。

” 王东亭到桓公吏,既伏阁下,桓令人窃取其白事。

东亭即于阁下更作,无复向一字。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

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

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东亭在侧,极叹其才。

袁虎云:“当令齿舌闲得利。

” 袁宏始作东征赋,都不道陶公。

胡奴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曰:“先公勋业如是!

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

”宏窘蹙无计,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无?

”因诵曰:“精金百炼,在割能断。

功则治人,职思靖乱。

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 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

”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

深识者,亦以高奇见贵。

” 殷仲文天才宏瞻,而读书不甚广,博亮叹曰:“若使殷仲文读书半袁豹,才不减班固。

” 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

遇象能鲜,即洁成辉。

”桓胤遂以书扇。

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

”睹思未答。

孝伯咏“‘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此句为佳。

” 桓玄尝登江陵城南楼云:“我今欲为王孝伯作诔。

”因吟啸良久,随而下笔。

一坐之闲,诔以之成。

桓玄初并西夏,领荆、江二州,二府一国。

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五版并入。

玄在听事上,版至即答。

版后皆粲然成章,不相揉杂。

桓玄下都,羊孚时为兖州别驾,从京来诣门,笺云:“自顷世故睽离,心事沦蕰。

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

”桓见笺,驰唤前,云:“子道,子道,来何迟?

”即用为记室参军。

孟昶为刘牢之主簿,诣门谢,见云:“羊侯,羊侯,百口赖卿!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

〔刘义庆〕 〔南北朝〕

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

事觉收之,令吏杀焉。

主簿请付狱,考众奸。

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

不忠不孝,其罪莫大。

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 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

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

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

”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

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贺太傅作吴郡,初不出门。

吴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

”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之曰:“不可啼,杀吴儿!

”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

陆抗时为江陵都督,故下请孙皓,然后得释。

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

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言咏。

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鞧,王济剔嬲不得休。

”或云:潘尼作之。

贾充初定律令,与羊祜共咨太傅郑冲。

冲曰:“皋陶严明之旨,非仆闇懦所探。

”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润。

”冲乃粗下意。

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

凡所题目,皆如其言。

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

亮亦寻为贿败。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

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

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

” 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

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

池鱼复何足惜!

” 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

王问:“何处来?

”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

”王曰:“鞭挞甯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

”使吏送令归家。

成帝在石头,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钟雅、右卫将军刘超。

帝泣曰:“还我侍中!

”让不奉诏,遂斩超、雅。

事平之后,陶公与让有旧,欲宥之。

许柳儿思妣者至佳,诸公欲全之。

若全思妣,则不得不为陶全让,于是欲并宥之。

事奏,帝曰:“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宥!

”诸公以少主不可违,并斩二人。

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

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

”任大喜说。

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

”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陆太尉诣王丞相咨事,过后辄翻异。

王公怪其如此,后以问陆。

陆曰:“公长民短,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

” 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

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

”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

” 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箓诺之。

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何骠骑作会稽,虞存弟謇作郡主簿,以何见客劳损,欲白断常客,使家人节量,择可通者作白事成,以见存。

存时为何上佐,正与謇共食,语云:“白事甚好,待我食毕作教。

”食竟,取笔题白事后云:“若得门庭长如郭林宗者,当如所白。

汝何处得此人?

”謇于是止。

王、刘与林公共看何骠骑,骠骑看文书不顾之。

王谓何曰:“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低头看此邪?

”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

”诸人以为佳。

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

令史受杖,正从朱衣上过。

桓式年少,从外来,云:“向从阁下过,见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

”意讥不著。

桓公云:“我犹患其重。

” 简文为相,事动经年,然后得过。

桓公甚患其迟,常加劝免。

太宗曰:“一日万机,那得速!

” 山遐去东阳,王长史就简文索东阳云:“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

” 殷浩始作扬州,刘尹行,日小欲晚,便使左右取袱,人问其故?

答曰:“刺史严,不敢夜行。

” 谢公时,兵厮逋亡,多近窜南塘,下诸舫中。

或欲求一时搜索,谢公不许,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 王大为吏部郎,尝作选草,临当奏,王僧弥来,聊出示之。

僧弥得便以己意改易所选者近半,王大甚以为佳,更写即奏。

王东亭与张冠军善。

王既作吴郡,人问小令曰:“东亭作郡,风政何似?

”答曰:“不知治化何如,唯与张祖希情好日隆耳。

” 殷仲堪当之荆州,王东亭问曰:“德以居全为称,仁以不害物为名。

方今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

”殷答曰:“皋陶造刑辟之制,不为不贤。

孔丘居司寇之任,未为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