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弓·杜蒉扬觯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

杜篑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

」曰:「在寝。

」杜篑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

」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

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

尔饮旷,何也?

」曰:「子卯不乐。

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

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

」「尔饮调,何也?

」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

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

」曰:「篑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

酌而饮寡人!

」杜篑洗而扬觯。

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是爵也!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知悼子死,还没有下葬。平公饮酒(作乐),师旷、李调陪伴侍奉,敲击编钟(演奏乐曲)。杜蒉从外面来,听到编钟声,说:「(平公)在哪?」(仆人)说:「在寝宫。」杜蒉前往寝宫,拾阶而上。斟酒道:「师旷干了这杯。」又斟酒道:「李调乾了这杯。」又斟酒,在大厅的北面(面对平公)坐下乾了酒。走下台阶,跑着出去。 平公喊他进来,说:「蒉,刚纔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因此不跟你说话。你罚师旷喝酒,是为什么啊?」(杜蒉)说:「子日和卯日不演奏乐曲(据说夏朝的桀王逃亡在山西安邑县于乙卯日死亡;商朝的纣王在甲子日自焚死亡。后代君王引以为戒,以子卯日为『疾日』,不演奏乐曲)。知悼子还在堂上(停灵),这事与子卯日相比大多了!师旷,是太师啊。(他)不告诉您道理,因此罚他喝酒啊。」「你罚李调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李调,是君主身边的近臣。为了一点喝的一点吃食忘记了君主的忌讳,因此罚他喝酒啊。」「你自己(罚自己)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我杜蒉,膳食官而已,不去管刀勺的事务,却敢干预(对君主)讲道理防范错误的事,因此罚自己喝酒。」平公说:「我也有过错啊。斟酒来罚我。」杜蒉洗乾净然后高高举起酒杯。平公对侍从们说:「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酒杯啊。」 直到今天,(人们)敬完酒后,都要高举酒杯,叫作「杜举」。


注释

知(zhì)悼子:春秋时晋国大夫,知罃。知庄公的儿子。悼是他的谥号。 平公:晋平公,名彪。 师旷:晋国的乐官。 李调:晋平公的近臣。 侍:作陪。 鼓钟:敲钟。 杜篑(kuì):《左传》作「屠蒯(kuǎi)」,晋国的宰夫。寝:寝宫。古时天子的叫燕寝,诸侯的叫路寝。 酌:斟酒。 堂上北面坐饮之:古时人君的位置朝南,臣子见君时则面向北。杜篑北面而坐,以面向国君行臣礼了。坐:即跪。因为古时席地而坐,坐时两膝跪在席上,屁股坐在脚后跟上,屁股稍稍离开脚后跟就成为跪了,所以跪也叫坐。但坐不可以叫跪。 降:下阶。 趋:快走。 曩者:刚纔。 子卯不乐:夏桀以乙卯日死,商纣以甲子日亡,古人把它叫做疾日,所以做国君的不举乐。 在堂:指知悼子的灵柩还放在家里没有下葬。 斯其为子卯也大矣:古时国君对于卿大夫,人刚死不举乐,人刚下葬不吃肉。悼子是亲近的大臣,死了还没有下葬,人君的哀痛,应当甚于桀纣的疾日,所以说大于子卯。 太师:乐官之长。 亵臣:轻慢的近臣。 疾:疾日,犹言恶日、忌日。 宰夫:主管国君膳食的小官。 匕:古代指饭勺。 与:参与,与闻。知:知谏。防:防闲。敢与知防,是说杜蒉不过是一个宰夫,又敢参与知谏争防闲之事,这是越级行为。 爵:酒器。 扬:举起。 觯(zhì):古时饮酒用的器皿。


简介

杜蒉扬觯是属于《杜蒉扬觯》的一个故事,出处《礼记·檀弓》。



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

〔无名氏〕 〔秦〕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美哉,轮焉!

美哉,奂焉!

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

”北面再拜稽首。

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鬼谷子·捭阖

〔鬼谷子〕 〔秦〕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

乃可进,乃可退。

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

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

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

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

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

口者,心之门户也。

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

阖之者,闭也,谋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

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

阳动而出,阴随而入。

阳还终始,阴极反阳。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

以阴静者、形相成也。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

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阴阳相求,由捭阖也。

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鬼谷子·反应

〔鬼谷子〕 〔秦〕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反以观往,覆以验来。

反以知古,覆以知今。

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

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

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

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若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

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

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

牧之不审,得情不明。

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

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以反求复,观其所托。

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

符应不失,如腾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

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

见其形也,若光之与影也。

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

如阴与阳,如阳与阴。

如圆与方,如方与圆。

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

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已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

己审先定以牧入,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鬼谷子·内揵

〔鬼谷子〕 〔秦〕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

就之不用,去之反求。

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

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

欲亲则亲,欲疏则疏。

欲就则就。

欲去则去。

欲求则求,欲思则思。

若蚨母之从子也。

出无间,入无朕。

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也。

楗者,楗所谋也。

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

方来应时,以和其谋。

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

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

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

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

言往者,先顺辞也。

说来者,以变言也。

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

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

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

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

近而疏者,志不合也。

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

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

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

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

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

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

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

外内者,必明道数。

揣策来事,见疑决之。

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

上暗不治,下乱不窹,楗而反之。

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

若欲去之,因危与之。

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鬼谷子·抵巇

〔鬼谷子〕 〔秦〕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

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

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戏者,罅也。

罅者,涧也。

涧者,成大隙也。

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

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其施外,兆萌芽蘖之谋,皆由抵巇。

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鼠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戏罅。

圣人见萌牙戏罅,则抵之以法。

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

不可治,则抵而得之。

或抵如此,或抵如彼。

或抵反之,或抵覆之。

五帝之政,抵而塞之。

三王之事,抵而得之。

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

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圣人者,天地之使也。

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

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可以上合,可以检下。

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礼记·檀弓·公子重耳对秦客

〔无名氏〕 〔秦〕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 以告舅犯。

舅犯曰:「孺子其辞焉。

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父死之谓何?

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

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

父死之谓何?

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

」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

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

哭而起,则爱父也。

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礼记·檀弓·有子之言似夫子

〔无名氏〕 〔秦〕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

」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

」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

」有子曰:「然。

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

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

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

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

有子曰:「然!

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

」曾子曰:「子何以知之?

」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

以斯知不欲速朽也。

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

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礼记·檀弓·曾子易箦

〔无名氏〕 〔秦〕

曾子寝疾,病。

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

」子春曰:「止!

」曾子闻之,瞿然曰:「呼!

」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

」曾子曰:「然。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

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吾何求哉?

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

反席未安而没。

礼记·檀弓·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无名氏〕 〔秦〕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

」世子曰:「不可。

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

」曰:「然则盍行乎?

」世子曰:「不可。

君谓我欲弑君也。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

吾何行如之?

」 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

申生不敢爱其死。

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再拜稽首,乃卒。

是以为恭世子也。

公羊传·吴子使札来聘

〔公羊高〕 〔秦〕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

贤季子也。

何贤乎季子?

让国也。

其让国奈何?

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

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

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

”皆曰诺。

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

”故谒也死,馀祭也立。

馀祭也死,夷昧也立。

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

僚者长庶也,即之。

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

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

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

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

僚恶得为君?

”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

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

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

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

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

札者何?

吴季子之名也。

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

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

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