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注释

出生入死:出世为生,入地为死。一说离开了生存必然走向死亡。 生之徒:徒,应释为类。生之徒即长寿之人。 十有三:十分之三。 死之徒:属于夭折的一类。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此句意为人本来可以长生的,却意外地走向死亡之路。 生生之厚:由于求生的欲望太强,营养过剩,因而奉养过厚了。 摄生者:摄生指养生之道,即保养自己。 兕:音si ,属于犀牛类的动物。 入军不被甲兵:战争中不被杀伤。 无死地:没有进入死亡范围。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老子〕 〔周〕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老子〕 〔周〕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老子〕 〔周〕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

非道也哉!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老子〕 〔周〕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老子〕 〔周〕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以此。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老子〕 〔周〕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老子〕 〔周〕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老子〕 〔周〕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老子〕 〔周〕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老子〕 〔周〕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