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盘山记
盘山外骨而中肤。
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剑戟罢虎之林。
中肤,故果木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欹嵚虬曲,与石争怒,其干压霜雪不得伸,故旁行侧偃,每十馀丈。
其面削,不受足,其背坦,故游者可迂而达。
其石皆锐下而丰上,故多飞动。
其叠而上者,渐高则渐出。
高者屡数十寻,则其出必半仄焉。
若半圮之桥,故登者栗。
其下皆奔泉,夭矫曲折,触巨细石皆斗,故鸣声彻昼夜不休。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
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最高曰盘顶也。
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
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
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
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
亭负壁临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
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盘顶如初抽笋,锐而规,上为窣诸波,日光横射,影落塞外,奔风忽来,翻云抹海。
住足不得久,乃下。
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曰天门开。
从髻石取道,阔以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绝者数。
先与导僧约,遇绝崄处,当大笑。
每闻笑声,皆胆落。
扪萝探棘,更上下仅得度。
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壁皆翠。
下得枰石,方广可几筵。
抚松下瞰,惊定乃笑。
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也。
面有洞嵌绝壁,不甚阔,一衲攀而登,如猕猴。
余不往,谓导僧曰:“上山险在背,肘行可达。
下则目不谋足,殆已,将奈何?
”僧指其凸曰:“有微径,但一壁峭而油,不受履,过此,虽险,可攀至脊。
迂之即山行道也。
”僧乃跣,蛇矫而登。
下布以缒,健儿以手送余足,腹贴石,石腻且外欹,至半,体僵,良久足缩,健儿努以手从,遂上。
迨至脊,始咋指相贺,且相戒也。
峰名不甚雅,不尽载。
其洞壑初不名,而新其目者,曰石雨洞,曰慧石亭。
洞在下盘,道听涧声,觅之可得。
石距上方百步,纤瘦丰妍不一态,生动如欲语。
下临飞涧,松鬣覆之,如亭。
寐可凭,坐可茵,闲可侣,故慧之也。
其石泉奇僻,而蛇足之者,曰红龙池。
其洞天成可庵者,曰瑞云庵之前洞,次则中盘之后岭也。
其山壁窈窕秀出而寺废者,曰九华顶,不果上。
其刹宇多,不录。
寄投者,曰千像,曰中盘,曰上方,曰塔院也。
其日为七月朔,数得十。
偕游者,曰苏潜夫、小修、僧死心、宝方、寂子也。
其官于斯而以旧雅来者,曰钟刺史君威也。
其不能来,而以书讯且以蔬品至者,曰李郎中酉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