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读老子望瀑作

空山无辙迹,悬水下分洪。

醉醒听犹在,寒暄色不同。

异书天姥秘,灵物乳池空。

祇忆残年雨,先流到海中。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水调歌头·丙午登白鹭亭作

〔周紫芝〕 〔宋〕

岁晚念行役,江阔渺风烟。

六朝文物何在,回首更凄然。

倚尽危楼杰观,暗想琼枝璧月,罗袜步承莲。

桃叶山前鹭,无语下寒滩。

潮寂寞,浸孤垒,涨平川。

莫愁艇子何处,烟树杳无边。

王谢堂前双燕,空绕乌衣门巷,斜日草连天。

只有台城月,千古照婵娟。

水调歌头·雨后月出西湖作

〔周紫芝〕 〔宋〕

落日在烟树,云水两空蒙。

澹霞消尽,何事依约有微红。

湖上晚来风细,吹尽一天残雨,苍翠湿千峰。

谁遣长空月,冷浸玉壶中。

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

不堪老去,依旧临水照衰容。

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远山重。

但恨故人远,此乐与谁同。

书史

〔米芾〕 〔宋〕

金匮石室,汗简杀青,悉是传录,河间古简,为法书祖。

张彦远志在多闻,上列沮苍,按史发论,世咸不传,徒欺后人,有识所罪。

至于后愚妄作,组织神鬼,止可发笑。

余但以平生目历,区别无疑,集曰《书史》,所以提南识者,不点俗目。

刘原父收周鼎篆一器,百字,刻迹焕然,所谓金石刻文,与孔氏上古书相表里,字法有鸟迹自然之状。

宗室仲忽、李公麟收购亦多。

余皆尝赏阅,如楚钟刻字,则端逸,远高秦篆,咸可冠方今法书之首。

秦汉石刻,涂壁都市,前人已详。

余阅书白首,无魏遗墨,故断自西晋。

晋贤十四帖,检校太师李玮于侍中王贻永家购得,第一帖张华真楷,钟法,次王 ,次王戎,次陆机,次郗鉴,次陆 表,晋元帝批答,次谢安,次王衍,次右军,次谢万两帖,次王 ,次臣詹,晋武帝批答,次谢方回,次郗 ,次谢尚,内谢安帖,有开元印,缝两小玺,建中翰林印。

安及万帖有王涯永存珍秘印,大卷前有梁秀收阅古书印,后有殷浩印,殷浩以丹,梁秀以赭,是唐末赏鉴之家,其间有太平公主胡书印,王溥之印。

自五代相家宝藏。

侍中,国婿,丞相子也。

太宗皇帝文德化成,靖无他好,留意翰墨,润色太平。

淳化中尝借王氏所收书,集人《阁帖》十卷,内郗 两行《二十四日帖》,乃此卷中者,仍于谢安帖尾御书亲跋三字以还王氏,其帖在李玮家。

余同王涣之饮于李氏园池,阅书画产竟日,末出此帖:枣木大轴,古青藻花锦作标,破烂,无竹模,晋帖,上反安冠簪样古玉轴。

余寻制掷枣轴池中,拆玉轴,王涣之加糊,共装焉。

一坐大笑,要余题跋,乃题曰:“李氏法书第一”(亦天下法书第一也)。

又晋谢奕、桓温、谢安三帖为一卷,上有窦蒙审定印,谢安帖后以浓墨模榻,遂全晕过,后归副车王诜家,分为三帖,云失谢安帖,以墨重晕。

唐人意宝此帖,而反害之也。

后人可以为戒。

李玮云:“亦购于王氏。

” 又黄素《黄庭经》一卷,是六朝人书。

绢完,并无唐人气格。

缝有书印字,是曾入钟绍京家。

黄素缜密,上下是为丝织成栏,期间用未墨界行。

卷末跋台仙二字,有 陈氏图书字印,及钱氏忠孝之家印。

陶谷跋云:“山阴道士刘君,以群鹅献右军,乞书《黄庭经》,此是也。

此书乃明州刺史李振景福中罢官过浚郊,遗光禄朱卿。

卿名友文,即梁祖之子,后封博王。

王薨,余获于旧邸,时贞明庚辰秋也。

晋都梁苑。

因重背之。

中书舍人陶谷记。

”是日降制,以京兆尹安彦威兼副都统。

余跋云:“书印字,唐越国公钟绍京印也。

《晋史》载:为写《道德经》,当举群鹅相赠。

因李白诗《送贺监》云:‘镜湖流水春始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世人遂以《黄庭经》为‘换鹅经’,甚可笑也。

此名因开元后,世传《黄庭经》多恶札,皆是伪作,唐人以画赞犹为非真,则《黄庭》内多钟法者,犹是好事者为之耳。

” 又有唐摹右军帖,双钩,蜡纸摹。

末后一帖,是“奉橘三百颗,霜末降,未可我得”。

韦应物诗云:“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更待满林霜”。

盖用此事。

开皇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参军学士诸葛颖、咨议参军开府学士柳顾言、释智果跋其尾。

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行书帖真迹,天下法书第二,右军行书第一也。

帖辞云:“羲之死罪。

伏想朝廷清和,稚恭遂进镇,东西齐举,想克定有期也。

羲之死罪。

”长庆某年月日,太常少卿萧祐鉴定。

在王禹玉家,后有禹玉跋,以门下省印印之。

时贵多跋。

后为章子厚借去不归。

其子仲 ,专遣介请未至。

是竹丝干笔所书,锋势郁勃,挥霍浓淡如云烟,变怪多态。

“清”字破损,余亲临得之。

王羲之《玉润帖》,是唐人冷金纸上双钩摹。

帖云:“官奴小女玉润,病来十余日,了不令民知,昨来忽发痼,至今转笃。

又苦头痈。

头痈已溃,尚未足忧,痼病少有差者,优之焦心,良不可言。

顷者艰疾未之有,良由民为家长,不能克已勤修,训化上下,多犯科诫,以至于此。

民惟归诚待罪而已。

此非复常言常辞,想官奴辞已具,不复多白。

上负道德,下愧先生,夫复何言!

”此帖连在《稚恭帖》后,字大小一如《兰亭》,想其真迹神妙。

右军《快雪时晴帖》云:“羲之顿首。

快雪时 晴,佳。

想安善。

未果,为结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是真字,数字带行,今民无右军真字帖。

末有君倩二字,疑是梁秀。

缝有褚氏字印,是褚令所印。

苏氏有三本,在诸房,一余易得之,一刘泾巨济易得,无褚印。

晋太宰中书令王献之字子敬《十二月帖》,黄麻纸,辞云:“十二月割至否?

中秋不复,不得想,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

然胜人何庆等,庆等大军”,下一 印曰“铎书”,是唐相王铎印。

后有君倩字。

前有绢小帖,是褚遂良,题曰“大令十二月帖”。

此帖运笔如火筋画灰,边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元与《快雪帖》相连,苏太简家物,上有国老才翁子美题跋,云:“卤僧守一所藏,先令以命服得之。

”子美子激,字志东,与余分藏,以书画宝玩易之。

王羲之《笔精帖》,内两字集在诸家碑上,缝有正观半印。

王献之《日寒帖》,有唐氏杂迹印,后有两行谢安批,所谓批后为答也。

唐太宗不敬献之《慰问帖》,故 于帖上刮去不次献之白字,谓之羊欣以应募,而以前帖为薄绍之书。

跋尾书官姓名,云:“大历某年月日,下刮去石姓名。

”五代人题曰:“薛邕记之。

”后题一行 曰:“某年和传遗余。

”押字是薛也,其后归王文惠家。

文惠孙居高邮,并收得褚遂良黄绢上临《兰亭》一本。

乏赀之官,许余以五十千质之。

余时迁葬丹徒,约王 君,友婿宗室时监罗务令辊亦欲往,别约至彼交帖。

王君后余五日至,余方襄大事,未暇见之。

事意见,云:“适沈存中借去。

”吾拊髀惊曰:“此书不复归矣。

” 余遂过沈,问焉。

沈曰:“且勿惊破得之,当易公王维雪图,其父尝许见与也。

”余因不复言。

后数日,王君携褚书见过,大叹曰:沈使其媚有二十星资其行,请以 二十千留褚书。

余因不复取。

后十年,王君卒,其子居高邮,欲成姻事,因贺铸持至仪真,求以二十千售之,后苏颂丞相家与沈之子博毅同会,问所在,曰:“分与其弟矣。

”翌日,苏舜元子云屡见之。

吕夏卿子通直君有欧阳询草书《千文》,蔡襄跋为智永。

通直出示余,欲跋,答以必改平乃跋。

君欣然。

遂于古纸上跋正。

通直君,失其名字。

唐人临智永《千文》半卷,在丞相苏颂家。

苏耆家《兰亭》三本。

一是参政苏易简题赞,曰:“有若像夫子,尚兴阙里门。

虎贲类蔡邕,犹旁文举尊。

昭陵自一闭,真迹不复存。

今余获此本,可以比□。

”第圩本在苏舜元房,上有易简子耆天圣岁跋。

范文正、王尧臣参政跋云:“才翁东斋书,尝尽览焉。

”苏泊,才翁子也,与余友善,以王维雪景六幅、李王翎毛 一幅、徐熙梨花大折枝易得之。

毫发备尽。

“少长”字,世传众本皆不及。

“长”字其中二笔相近,末后捺笔钩回,笔锋直至起笔处。

“怀”字内折笔、抹笔,皆转 侧,褊而见锋。

“ ”字内“斤”字“足”字转笔,贼毫随之,于斫和处,贼毫直出其中。

世之摹本,未尝有也。

此定是冯承素、汤普彻、韩道政、赵模、诸葛正之流拓赐王公者。

碾花真玉轴,紫锦装背。

在苏氏舜元房。

题为褚遂良摹。

余跋曰:“《乐毅论》正书第一,此乃行书第一也。

观其改误字,多率意为之,咸有褚体,余皆尽妙。

此书下真迹一等,非深知书者,未易道也。

赞曰:熠熠客星,岂晋所得。

养器泉石,留腴翰墨。

戏著标谈,书存焉式。

郁郁昭陵,玉碗已出。

戎温无类,谁宝真物?

水月非 虚,移模夺质。

绣缫金□,琼机绵绋。

猗欤元章,守之勿失。

”第三本唐粉蜡纸摹,在舜钦房。

第二本所论数字,精妙处此本咸不及,然固在第一本上也。

是其族人沂摹。

盖第二本毫发不 差。

世当有十余本。

一绢本,在蒋长源处。

一纸本,在其子之文处,是舜钦本。

一本在腾中处,是归余家本也。

一本在之友处。

泗州 南山 杜氏,父为尚书郎,家世杜陵人,收唐刻板本《兰亭》,与吾家所收不差。

有锋势,笔活。

余得之,以其本刻板,回视定本及近世妄刻之本,异也。

此书不亡于后世者,赖存此本。

遇好事者见求,即与一本,不可再得。

民谓之三米《兰亭》。

宗室叔盎收《兰亭》,遂不及吾家本,在舜钦本上,因重背,易其后背纸,遂乏精彩。

然在都门,最为佳本。

王巩见求余家印本,曰:“此汤普彻所摹,与赠王诜家摹本一同。

”今甚思之,欲得此以自解尔。

钱塘关景仁收唐石本《兰亭》,佳于定本,不及余家板本也。

唐太师颜真卿《不审》、《乞米》二帖,在苏澥处。

背缝有吏部尚书铨印,与安师文家《争坐位帖》、《责峡州别驾帖》缝印一同。

《争坐位帖》是唐畿县狱状捶熟 纸。

韩退之以用生纸录文为不敏也。

生纸当是草上所用,内小字是于行间添注,不尽,又于行下空纸边横写,与刻本不同。

此帖在颜最为杰思。

想其忠义愤发,顿挫 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

石刻粗存梗概尔。

余少时临一本,不复记所在。

后二十年,宝文谢景温尹京云:大豪郭氏分,内一房欲此帖,至折八百千, 众乃许。

取视之,缝有“元章戏笔”字印,中间笔气甚有如余书者,面喻之。

乃云:“家世收久,不以公言为然。

” 《峡州别驾帖》,白麻纸,真字。

云“疏拙抵罪,圣慈含弘。

犹佐列藩,不远伊迩”是也。

字类《纠宗碑》,清甚。

又《祭濠州使君文》、《鹿肉帖》,并是鲁公真迹。

山阳簿张君,齐贤丞相之后,收鲁公二帖,云“奏事官至”,又曰“为宪之功”。

后帖“张溆郎官求辟”,类《乞米帖》及《李太保帖》。

《朱巨川告》,颜书,其孙灌园屡持入秀州崇德邑中,不用为荫。

余以金梭易之。

又一告,类徐浩书,在邑人王衷处,亦《巨川告》也。

刘泾得余颜《告》背纸,上有五分墨,至今装为秘玩。

然如徐告,粗有徐法尔。

王诜与余厚善,爱之笃。

一日见,语曰:“固愿得之”。

遂以韩马易去。

马寻于刘泾处换一石也。

此书至今在王诜处。

《送刘太冲序》,碧笺书,王钦臣故物,后有王参政名印。

王云:因与唐两出书,各误收卷去。

以“将才不偶命,而德其无邻”字剪去,碧笺宜墨,神彩艳发,龙蛇生动,睹之惊人。

不装背,揭去背纸,以厚纸散卷之。

略一出,即卷去。

其子云“与智永《千字文》、柳公权书《柳尊师志》、欧阳《鄱阳帖》,并同葬矣”,亦可叹息也。

或谓密为王诜购去。

苏之才收碧笺文殊一幅,鲁公妙迹。

又有《与夫人帖》一幅,当是其嫂。

今在王诜家。

鲁公《寒食帖》,绫纸书,在钱勰处。

世多石刻。

鲁公一轴五帖,见石裔言在兄处,副车之孙也。

怀素绢帖第一帖“胸中刺痛”,第二帖“恨不识颜尚书”,第三帖“律公好事”,是怀素老笔,并在安师文处。

元祐戊辰岁,安公携至,留吾家月余,临学乃还。

后有吕汲公大防已下题。

今归章公。

怀素《千文》绢本真迹,在苏液家,沈遘家刻板本。

是后归章家。

怀素诗一首,绢上真迹,王巩易与王诜家。

怀素绢帖一轴杂论故事,后人分剪为二十余处,王诜累年遂求足元数。

又一云“史陵者”绢帖,以六朝古贤一帧,易与王诜。

怀素书《任华歌》,真迹两幅,绢书,字法清逸,歌辞奇伟。

在王诜家。

诜云:“尚方有其后三幅。

” 怀素草书“祝融高坐对寒峰”,绿绢帖,两行。

此字最佳。

石紫常刻石有六行,今不见前四行。

问夷庚,云:“与王钦臣家杂色缬级绢背以诗代怀帖同轴。

”今闻王之子,为宗室所购。

是怀素天下第一好收也。

淡墨秋山

〔米芾〕 〔宋〕

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

〔不二禅师〕 〔宋〕

天竺辩才法师以智者教传四十年,学者如归,四方风靡。

于是晦者明,聪者通大小之机,无不遂者。

不居其功,不宿于名,乃辞其交游,去其弟子而求于寂寞之滨,得然而不蔽翳,四顾若失,莫知其乡。

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于烟云,仿佛之间,遂造而揖之。

法师引予并席而坐,相视而笑,徐曰,子胡来,予曰,愿有观焉。

法师曰,子固观矣,而又将奚观。

予笑曰,然。

法师命予入由照阁经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之所以休息乎?

此也窥其制,则圆盖而方址。

予谒之曰,夫释子之寝,或为方丈,或为圆庐。

而是庵也,胡为而然哉?

法师曰,子既得之矣!

虽然试为子言之,夫形而上者,浑论周遍非方非圆,而能成方圆者也!

形而下者,或得之方,或得之圆,或兼斯斯者,而不能无悖者也,大至于天地,近止乎一身,无不然。

故天得之则运而无积,地得之则静而无变,是以天圆而地方,人位乎天地之间,则首足具二者之形矣。

盖宇宙虽大,不离其内,秋毫虽小,待之成体,故凡有貌象声色者,无巨细,无古今,皆不能出于方圆之内也。

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虽然此游于方之内者也,至于吾佛亦如之,使吾党祝发以圆其顶,坏色以方其袍。

乃欲其烦恼尽而理体圆,定慧修也德相显也。

盖溺于理而不达于事,迷于事而不明于理者,皆不可谓之沙门,先王以制礼乐为衣裳,至于舟车器械宫室之为,皆则而象之。

故儒夫冠圆,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

虽能理事一如向无异观者,其真沙门欤意!

人之处乎覆载之内,陶乎教仕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于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为是庵也,然则吾直以是为蘧庐尔,若夫以法性之圆,事相之方,而规矩一切则诸法同体而无自位,万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之不深。

度而游乎无端之纪,则是庵也,为无相之庵,而吾亦将以无所住焉!

当是时也,子奚往而观乎理圆也,语方也,吾当忘言与之以无所观而观之,于是答然隐凡,予出,以法师之说授其门弟子,使记焉。

元丰癸亥四月九日慧日峰守一记。

新岁展庆帖

〔苏轼〕 〔宋〕

轼启:新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稍晴起居何如?

数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

昨日得公择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公亦以此时来,如何?

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

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

沙枋画笼,旦夕附陈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

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

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

乞蹔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

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谨,轼再拜。

季常先生文阁下。

正月二日。

子由亦曾言,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

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

柳丈昨得书,人还即奉谢次。

知壁画已坏了,不须怏怅。

但顿着润笔新屋下,不愁无好画也。

咏紫荆

〔朱翌〕 〔宋〕

鹤骨龙筋结寿枝,红绡紫绮曝仙衣。

只应不奈麻姑爪,独领春风住翠微。

桯史·卷五·义騟传

〔岳珂〕 〔宋〕

吾乡有义騟事甚奇,余尝为作传曰:「义騟者,九江戍校王成之铠骑也。

成家世隶尺籍,开禧间,虏大入淮甸,成以卒从戎四方山,屡战有功,稍迁将候骑。

方淮民习安,仓卒间,虏至而逃,畜孽满野。

成徇地至花靥,见病騟焉,疥而瘠,骨如堵墙,行逐水草,步且僵,乌鸢啄其上,流血赭髀,莫适为主,絷而得之。

会罢兵归,饲以丰秣,几半年,肤革仅完,毛耏复生。

日置之槽枥,慭慭然与群马不相顾,时一出系庑下,顾景嘶鸣,若自庆其有所遇,成亦未始异之。

牙治在城陬,每旦与同列之隶帐下者,率夜漏未尽二刻,骑而往。

屏息庭槐下,执挝候晨,雁鹜行立,俟颐指尽,午退以为常。

马或贼薾不任,相通融为假借。

一日,有告马病,从成请騟往。

始命鞍,踶鸣人立,左右骧拒不可制,易十数健卒,莫能孰何。

乃以归之成,成曰:『安有是!

』呼常驭羸卒持鞚来,则帖耳训服如平时,振迅通衢,磬控缓亟无少忤者。

自是惟成乘则受之,他人则复弗受。

虽日浴于河,群马皆裼而骑,相望后先。

騟之驭者,终莫敢窃睨其膺鬣,稍前即噬啮之,军中咸指为驽悍,摈弗啮。

嘉定庚午,峒寇李元砺,盗弄潢池,兵庚符下,统府调兵三千人以往,成与行。

崎岖山泽,夷若方轨,至吉之月余,寇来犯龙泉栅,成出搏斗四五合,危败之矣,或以钩出其腋及鞬而队死焉。

官军亟鸣钲,騟屹立不去,踯躅徘徊,悲鸣尸侧。

贼将顾曰:『良马也。

』取之。

元砺有弟,悍很恃执,每出掠,率强取十二三。

适见之,色动曰:『我欲之。

』将不敢逆,遂试之,蹴躅进退,折旋良惬,即不胜喜,贮以上厩,煮豆粟,濯泉剪絷,用金玉为铠,华<革廌>沃续,极其鲜明,群渠皆酾酒来贺。

辎重卒有为贼掠取者,知之,曰:『騟他日未当若是,彼畜也而亦畏贼耶!

』窃怪之。

于是日游其騟于峒峡间,上下峻阪,无不如意,恨得之晚。

思一快意驰骋,而地多阻且不可得。

后旬浃,复犯永新栅,官军闻有寇至,披鹿角出迎击。

鼓声始殷,果乘騟以来,騟识我军旗帜,亟驰。

贼觉有异,大呼勒挽不止,则怒以铁槊击之,胯尽伤。

騟不复顾,冒阵以入,军士识之者曰:『此王校之騟也,是异服者必其酋。

』相与逐之,执以下,讯而得其实,则缚以徇于军,曰:「得元砺之弟矣。

」噪而进,贼军大骇,军士勇跃争奋,遂败之。

急羽露书以出奇获丑闻,槛送江右道,朝廷方患其跳梁,日騟吉语,闻而嘉之,第赏有差。

众耻其功之出于马也,没騟之事,騟之义遂不闻于时。

居二日,騟归病伤,不秣而死。

稗官氏曰:『孔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今视騟之事,信然!

夫不苟受以为正,报施以为仁,巽以用其权,而决以致其功,又卒不失其义以死,非德其孰能称之也。

彼仰秣而恋豆,历跨下而不知耻,因人而成事者,虽有奔尘绝景之技,才不胜德,媲之驽骀,何足算乎!

余意君子之将有取也,而居是乡,详其事,故私剥取著于篇。

叶嘉传

〔苏轼〕 〔宋〕

叶嘉,闽人也。

其先处上谷。

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当饮其惠矣。

」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

或劝之业武。

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

」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

」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

嘉未就,遣使臣督促。

郡守曰:「叶先生方闭门制作,研味经史,志图挺立,必不屑进,未可促之。

」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

遇相者揖之,曰:「先生容质异常,矫然有龙凤之姿,后当大贵。

」 嘉以皂囊上封事。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

」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

」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因诫小黄门监之。

有顷,报曰:「嘉之所为,犹若粗疏然。

」上曰:「吾知其才,第以独学未经师耳。

嘉为之,屑屑就师,顷刻就事,已精熟矣。

」 上乃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

欧阳疾嘉初进有宠,曰:「吾属且为之下矣。

」计欲倾之。

会天子御延英促召四人,欧但热中而已,当时以足击嘉,而平亦以口侵陵之。

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欧阳悔曰:「陛下以叶嘉见托,吾辈亦不可忽之也。

」因同见帝,阳称嘉美而阴以轻浮訿之。

嘉亦诉于上。

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

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令人爱之,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书》曰:『启乃心,沃朕心。

』嘉之谓也。

」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由是宠爱日加。

朝廷宾客遇会宴享,未始不推于嘉,上日引对,至于再三。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

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馀岂堪哉!

」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

臣虽言苦,久则有效。

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

」上顾左右曰:「始吾言嘉刚劲难用,今果见矣。

」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既而曰:「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上以不见嘉月馀,劳于万机,神薾思困,颇思嘉。

因命召至,喜甚,以手抚嘉曰:「吾渴见卿久矣。

」遂恩遇如故。

上方欲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以兵革为事。

而大司农奏计国用不足,上深患之,以问嘉。

嘉为进三策,其一曰:榷天下之利,山海之资,一切籍于县官。

行之一年,财用丰赡,上大悦。

兵兴有功而还。

上利其财,故榷法不罢,管山海之利,自嘉始也。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

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毎岁贡焉。

嘉子二人,长曰搏,有父风,故以袭爵。

次子挺,抱黄白之术,比于搏,其志尤淡泊也。

尝散其资,拯乡闾之困,人皆德之。

故乡人以春伐鼓,大会山中,求之以为常。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

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

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

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

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夫先王用于国有节,取于民有制,至于山林川泽之利,一切与民,嘉为策以榷之,虽救一时之急,非先王之举也,君子讥之。

或云管山海之利,始于盐铁丞孔仅、桑弘羊之谋也,嘉之策未行于时,至唐赵赞,始举而用之。

睿恩新·芙蓉一朵霜秋色

〔晏殊〕 〔宋〕

芙蓉一朵霜秋色,迎晓露、依依先拆。

似佳人、独立倾城,傍朱槛、暗传消息。

静对西风脉脉,金蕊绽、粉红如滴。

向兰堂、莫厌重深,免清夜、微寒渐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