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道: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恒:一般的,普通的。 名: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无名:指无形。 有名:指有形。 母:母体,根源。 恒:经常。 眇:通「妙」,微妙的意思。 徼(jià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谓:称谓。此为「指称」。 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简介

在这一章里,老子重点介绍了他的哲学范畴——「道」。道的属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自古及今,它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历史上,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而且他是第一个为《道德经》作注的学者。关于什么是道,在《解老》中,韩非子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这表明,韩非子是从唯物的方面来理解老子的「道」的。在《史记》中,司马迁把老子与韩非子列入同传(还附有庄子、申不害),即认为韩、庄、申「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汉代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同样认为老子的「道」的思想是唯物论的。但是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情形有了变化。一些学者体会老子哲学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妙义,肯定宇宙的本体只有一个「无」,号称玄学。随后佛学传入中国并渐渐兴盛起来,玄与佛合流,因而对「道」的解释,便倒向唯心论方面。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同样吸取了佛学与玄学思想,对老子的「道」,仍旧作了唯心主义解释。总之,「道」是唯物还是唯心论,学者们一直有根本不同的看法。



道德经(第二章)

〔老子〕 〔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道德经(第三章)

〔老子〕 〔周〕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四章)

〔老子〕 〔周〕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第五章)

〔老子〕 〔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淈,动而俞出。

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六章)

〔老子〕 〔周〕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今文尚书·商书·盘庚(下)

〔无名氏〕 〔周〕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

曰:“无戏怠,懋建大命!

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

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

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

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

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

非敢违卜,用宏兹贲。

“呜呼!

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

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

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

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

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罔有弗钦!

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

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今文尚书·商书·盘庚(中)

〔无名氏〕 〔周〕

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

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

其有众咸造,勿亵在王庭,盘庚乃登进厥民。

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

呜呼!

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

后胥戚鲜,以不浮于天时。

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

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

承汝俾汝惟喜康共,非汝有咎比于罚。

予若吁怀兹新邑,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

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钦念以忱动予一人。

尔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

尔忱不属,惟胥以沈。

不其或稽,自怒曷瘳?

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

今其有今罔后,汝何生在上?

“今予命汝,一无起秽以自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

予迓续乃命于天,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

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予丕克羞尔,用怀尔,然。

失于政,陈于兹,高后丕乃崇降罪疾,曰‘曷虐朕民?

’汝万民乃不生生,暨予一人猷同心,先后丕降与汝罪疾,曰:‘曷不暨朕幼孙有比?

’故有爽德,自上其罚汝,汝罔能迪。

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汝有戕则在乃心!

我先后绥乃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

“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

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

’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

“呜呼!

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无胥绝远!

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

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往哉!

生生!

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今文尚书·商书·盘庚(上)

〔无名氏〕 〔周〕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曰:「我王来,即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

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

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

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

若颠木之有由薛,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

」 盘庚学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

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

」王命众,悉至于庭。

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

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

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王用丕钦。

罔有逸言,民用丕变。

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

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

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

乃既先恶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

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

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迟任有言曰:『有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

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

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

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

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

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

各长于厥居。

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

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

邦之臧,惟汝众。

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

凡尔众,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

罚及尔身,弗可悔。

楚辞·九章·其三·哀郢

〔屈原〕 〔周〕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荒忽其焉极?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跖。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了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