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四卷·尽心下·第二十五节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
”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 “何谓善?
何谓信?
”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
”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 “何谓善?
何谓信?
”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
本章品评人物。 孟子认为,像乐正子那样的人,是善人,是诚信的人。乐正子出使齐国时去看孟子。孟子问他为什么过了几天才来看自己,乐正子就老老实实地说,因为找馆驿。虽然挨了孟子的批评,但还是实话实说。孟子说他是诚信的人,恐怕是事实。鲁国有小人不让鲁平公去看望孟子,乐正子知道孟子是个圣人,劝平公去看望孟子。说乐正子是个善人,大概也是事实。 但孟子对乐正子的评价,是很有分寸的。他认为,乐正子介于“善”于“信”二者之间,但处在“美”“大”“圣”“神”四者之下。
浩生不害:姓浩生,名不害。齐国人。 浩生不害问道:“乐正子是什么样的人?” 孟子说:“是善人,是个诚信的人。” “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信?” 孟子回答说:“值得人喜欢叫做善,善为自身所拥有叫做信,使之充盈实在叫做美,不但充盈实在而且能够光彩夺目地表现出来叫做大,大而又能化育万物叫做圣,圣达到不可测度的境界叫做神。乐正子是处在‘善’与‘信’两者之中,但还没达到‘美’‘大’‘圣’‘神’四者的要求。”
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
” 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
” 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
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
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
”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 曰:“殆非也。
”“夫予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
齐饥。
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嵎,莫之敢撄。
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
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