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一卷·梁惠王上·第二节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

予及女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孟子觐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观看着鸿雁和麋鹿,问道:「贤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吗?」 孟子答道:「衹有贤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不贤的人纵然拥有珍禽异兽,也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的。《诗经·大雅·灵台》篇道:『文王规划筑灵台,基址方位细安排。百姓踊跃来建造,灵台很快就造好。文王劝说不要急,百姓干活更积极。文王巡遊到灵囿,母鹿自在乐悠悠。母鹿肥美光泽好,白鸟熠熠振羽毛。文王游观到灵沼,鱼儿满池喜跳跃。』文王用民众的劳力建高台挖深池,然而民众乐意去做,称这个台叫灵台,称这个池叫灵沼,还欣喜园囿中有这么多的麋鹿鱼鳖。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能感受到这种快乐。《尚书·汤誓》篇有这样的话:『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跟你同归于尽!』民众想跟他拼命,夏桀纵然有高台美池,奇禽异兽,难道能够独自享受这种快乐吗?」


注释

沼:大的水洼,相当于池塘、水池。 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臺》,写周文王兴建灵台、灵囿、灵沼而庶民相助的盛况。 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子来:像儿子为父母效劳那样来帮忙。 麀(yōu):母鹿。鹿:指公鹿。 攸:同「所」。 濯濯(zhuó zhuó):肥硕而有光泽的样子。 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於(wū):语气词,表示叹美。 牣(rèn):盈满。 时日:这个太阳,指夏桀;时,这。 害(hé):何,何时。 丧:毁灭。 予及女(rǔ):我和你;女,通「汝」。《汤誓》是《尚书》中的一篇,记载的是商汤讨伐夏桀时的誓师词。



孟子·第一卷·梁惠王上·第四节

〔孟子〕 〔周〕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第一卷·梁惠王上·第五节

〔孟子〕 〔周〕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第一卷·梁惠王上·第六节

〔孟子〕 〔周〕

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孟子·第一卷·梁惠王上·第七节·二

〔孟子〕 〔周〕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 曰:“否。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 王曰:“否!

吾何快于是?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孟子·第一卷·梁惠王上·第七节·三

〔孟子〕 〔周〕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

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 曰:“否!

吾不为是也。

”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王曰:“若是其甚与?

” 曰:“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曰:“可得闻与?

”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 曰:“楚人胜。

”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第一卷·梁惠王上·第一节

〔孟子〕 〔周〕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韩非子·和氏

〔韩非〕 〔周〕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之害也。

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

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

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

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

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

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

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欲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

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

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

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欲,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今文尚书·周书·金縢

〔无名氏〕 〔周〕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

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

”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

”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

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

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

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

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

呜呼!

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

今我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

” 乃卜三龟,一习吉。

启籥见书,乃并是吉。

公曰:“体!

王其罔害。

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

兹攸俟,能念予一人。

”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

王翼日乃瘳。

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

”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

”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

王亦未敢诮公。

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

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

对曰:“信。

噫!

公命我勿敢言。

” 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

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

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

”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

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

岁则大熟。

甯戚饭牛歌

〔甯戚〕 〔周〕

南山矸,白石烂。

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

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

毂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

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

出东门兮厉石班,上有松柏兮青且兰。

粗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尧舜主。

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尔适楚国。

雉朝飞

〔牧犊子〕 〔周〕

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兮于山阿。

我独伤兮未有室,时将暮兮可奈何。

嗟嗟暮兮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