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宾·咏柳忆别恨

【咏柳忆别】恨青青画桥东畔柳,曾祖送少年游。

散晴雪杨花清昼,又一场心事悠悠。

翠丝长不系雕鞍,碧云寒空掩朱楼。

揎罗袖试将纤玉手,绾东风摇损轻柔,同心方胜结,缨络绣文球。

【逍遥乐】绾不成鸳鸯双叩,空惊散梢头。

一双锦鸠。

何处忘忧?

听枝上数声黄栗留,怕不弄春娇巧转歌喉。

惊回好梦,题起离情,唤醒闲愁。

【醋葫芦】雨睛珠泪收,烟颦翠黛羞,殢风流还自怨风流。

病多不奈秋,未秋来早先消瘦。

晓风残月在帘钩。

【浪里来煞】不要你护雕,阑花甃香,荫苍苔石径纲。

只要你盼行人终日替我凝眸,只要你重温灞陵别后酒。

如今时候,只要向绿阴深处缆归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过阴山和人韵(其三)

〔耶律楚材〕 〔元〕

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

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

松桧丛中疏畎亩,藤萝深处有人家。

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夸。

大元晋宁路翼城县金仙寺住持弘辩兴教大师裕公和尚道行碑

〔赵孟頫〕 〔元〕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撰并书篆。

佛以大慈悲,随机说法,为世舟航,所以付嘱其徒者摄为五分:曰素呾缆则阿难受持。

曰毗奈耶则邬波离受持。

曰阿毗达磨则迦多演那受持,即所谓经律论也。

曰般若、曰陀罗尼,则付之文殊、普贤二大士,其教虽殊,其觉悟群迷则一而已。

佛灭度后二千余岁,有修其教者曰广裕,实通经律论藏,蔚然为四众所宗。

世家绛之稷山,俗姓郝氏。

幼敏慧,肄讲肆,日记三千言,发轫于戒经,决策于众经,论顿口于唯识因明。

年二十,众推为座元,讲说法要,人服其精诣。

出世住寿圣寺,修千佛洞佛阁殿堂,大辟讲席,听众逾百,檀施云兴。

次住华严院,且营且讲,如住寿圣时,次住十方仁寿寺,肇建夏安居讲堂,安众百五十。

又建冬安居静讲堂,安众五百。

重修佛阁法堂、僧堂,视住寿圣、华严,日益大以肆。

于是,移住金仙寺。

寺大而废久,住持者难其人。

师立志弘毅,百废具举。

修大佛阁,造弥勒大像,高百尺,广三之一,饰以黄金,置大藏经及唯识钞疏四十部。

又修法堂、僧廊、香积,檐楹户牖,金碧辉映,为晋伟观。

寺东临浍,师虑惊涛冲啮,盘石为岸,高丈又寻,袤八十步。

住金仙三十余年,终师之世。

讲下常不减百众。

最后住胜因寺,创建法堂廊庑三十余间,凡常住所宜有者,无不悉备。

师前后受四众请,更五住持,一日必口讲亦不辍。

四方檀施金粟币帛,一委常住,所至有余积而已,无私焉。

以其赢余施十方僧。

又约其同伦为上生会,精修密行,誓生兜术,示寂之日面如生时。

其住持胜因也,陕州、闻喜各建大会,请师为四众受戒阿阇黎,四方请疏,常以百计。

住金仙日,值世祖皇帝设资戒大会,师于大内说法,默契圣心,赐以袈裟。

住寿圣日,感圣僧化供,帑廪常溢。

是则,教中所谓志行精专有感斯应者矣。

师生九岁,从显公和尚落发。

出家又十一年而受具足戒,又九年而得法于云寿和尚,又二年领众住持。

住持四十又一年,当大德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仙化于金仙寺。

越七日,塔葬于寺后,寿七十又二,腊五十又二。

嗣其法者七十余人,曰才曰正,为众上首,并受玺书,名播诸方。

灭度后十又一年,其徒智贞状其师之行,走京师,请纪师道行,以传不朽。

余谓诸佛妙严、秘密、刹海,等一义味,支分派别,如月在水,非论无以证经,非律无以显教,究其指归,则一而已。

师能融通三藏,弘佛法于一方,而始终焉,则其为四众所宗宜也,其往生兜术陀天亦宜也,其嗣法上足续灯竟爽亦宜也。

乃为铭曰:佛以妙法,大启群蒙。

空有互彰,理事双融。

皇元肇兴,大教是宗。

裕公之生,适际其隆。

聪慧夙禀,博洽强记。

目经律论,等一义味。

利生接物.像教攸寄。

受法布金,云蒸霞翳。

层构地涌,金像山宗。

天与其谋,神献其功。

微言玄论,滂沛心胸。

道契圣心,大衣弘贲。

慈氏攸归,佛光逾炽。

帷晋之鄙,惟浍之裔。

表是坚珉,灵室兹闭。

延祐七年岁次庚申小春日,住持僧智恩、知贞、智信、文勤等立石。

太平县石匠头目李世英、弟李世昌刊。

岁暮

〔元德明〕 〔元〕

䔩䔩霜力劲,沈沈山气冥。

北风半夜起,吹动一天星。

白云吟

〔明本〕 〔元〕

我爱白云白,万里同一色。

不加洗濯体自明,未曾展布虚空灵。

道人家住白云乡,白云为屋还为房。

饥则煮白云为食,寒则裁白云为裳。

心与白云了无异,任运乾坤无所系。

不学迦文放出眉间光,岂效少林鼓成粥饭乞。

唯有禅月不肯轻,白云笑言不与风雨会。

缅思未出雪山时,寥寥太古含冰肌。

无端吹出雪后为怜,片片沾尘泥。

爛锦床屏填绣褥,朱丝玉管相随逐。

沉沉醉耳唤不醒,漫把白云覆高屋。

青山吟

〔明本〕 〔元〕

我爱青山青,千仞如泼淀。

丈夫何事翳双眸,不识青山常觌面。

青山不高还不低,青山不禁行人归。

自从缚屋青山顶,几见青山苍落晖。

青山对客忘宾主,客对青山默无语。

喧空瀑韵杂松涛,惊起铁牛骑石虎。

道人不管伸脚眠,青山倒卓双眉尖。

不拨万象体独露,释迦醉倒春风前。

有问此山青来是几载?

古人何缘尽把黄金买?

黄金有日化蓬尘,唯有青山无变改。

寄言四海住山翁,莫只管向虚空画五彩。

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胆巴碑)

〔赵孟頫〕 〔元〕

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臣赵孟頫奉敕撰并书篆。

皇帝即位之元年,有诏:金刚上师胆巴,赐谥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敕臣孟頫为文并书,刻石大都寺。

五年,真定路龙兴寺僧迭凡八奏。

师本住其寺,乞刻石寺中。

复敕臣孟頫为文并书。

臣孟頫预议,赐谥大觉以言乎师之体,普慈以言乎师之用,广照以言慧光之所照临,无上以言为帝者师。

既奏,有旨:于义甚当。

谨按:师所生之地曰突甘斯旦麻,童子出家,事圣师绰理哲哇为弟子,受名胆巴。

梵言胆巴,华言微妙。

先受秘密戒法,继游西天竺国,遍参高僧,受经律论。

繇是深入法海,博采道要,显密两融,空实兼照,独立三界,示众标的。

至元七年,与帝师巴思八俱至中国。

帝师者,乃圣师之昆弟子也。

帝师告归西蕃,以教门之事属之于师,始于五台山建立道场,行秘密咒法,作诸佛事,祠祭摩诃伽剌。

持戒甚严,昼夜不懈,屡彰神异,赫然流闻。

自是德业隆盛,人天归敬。

武宗皇帝、皇伯晋王及今皇帝、皇太后皆从受戒法,下至诸王将相贵人,委重宝为施身,执弟子礼,不可胜纪。

龙兴寺建于隋世,寺有金铜大悲菩萨像。

五代时契丹入镇州,纵火焚寺,像毁于火,周人取其铜以铸钱。

宋太祖伐河东,像已毁,为之叹息。

僧可传言,寺有复兴之谶。

于是为降诏复造,其像高七十三尺,建大阁三重以覆之。

旁翼之以两楼,壮丽奇伟,世未有也。

繇是龙兴遂为河朔名寺。

方营阁,有美木自五台山颊龙河流出,计其长短小大多寡之数,与阁材尽合,诏取以赐。

僧惠演为之记。

师始来东土,寺讲主僧宣微大师普整、雄辩大师永安等,即礼请师为首住持。

元贞元年正月,师忽谓众僧曰:将有圣人兴起山门。

即为梵书奏徽仁裕圣皇太后,奉今皇帝为大功德主,主其寺。

复谓众僧曰:汝等继今,可日讲《妙法莲华经》,孰复相代,无有已时。

用召集神灵拥护圣躬,受无量福。

香华果饵之费,皆度我私财。

且预言圣德有受命之符。

至大元年,东宫既建,以旧邸田五十顷赐寺为常住业。

师之所言,至此皆验。

大德七年,师在上都弥陁院入般涅槃,现五色宝光,获舍利无数。

皇元一统天下,西蕃上师至中国不绝,操行谨严具智慧神通,无如师者。

臣孟頫为之颂曰:师从无始劫,学道不退转。

十方诸如来,一一所受记。

来世必成佛,住娑婆世界。

演说无量义,身为帝王师。

度脱一切众,黄金为宫殿。

七宝妙庄严,种种诸珍异。

供养无不备,建立大道场。

邪魔及外道,破灭无踪迹。

法力所护持,国土保安静。

皇帝皇太后,寿命等天地。

王宫诸眷属,下至于含生。

归依法力故,皆证佛菩提。

成就众善果,获无量福德。

臣作如是言,传布于十方。

下及未来世,赞叹不可尽。

延祐三年□月立石。

定武兰亭十三跋

〔赵孟頫〕 〔元〕

【第一跋】 兰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间者有数。

有日减,无日增,故博古之士以为至宝。

然极难辨。

又有未损五字者,五字未损,其本尤难得。

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

至南浔北,出以见示。

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

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

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于舟中。

独孤名淳朋,天台人。

【第二跋】 兰亭帖当宋未度南时,士大夫人人有之。

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无虑数十百本,而真赝始难别矣。

王顺伯,尤延之诸公,其精识之尤者。

于墨色、纸色、肥瘦秾纤之间,分毫不爽。

故朱晦翁跋兰亭谓:“不独议礼如聚讼”,盖笑之也。

然传刻既多,实亦未易定其甲乙。

此卷乃致佳本,五字镵损,肥瘦得中。

与王子庆所藏赵子固本无异,石本中至宝也。

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

舟次宝应重题。

子昂。

【第三跋】 兰亭诚不可忽。

世间墨本日亡日少,而识真者盖难。

其人既识而藏之,可不宝诸。

十八日清河舟中。

【第四跋】 河声如吼,终日屏息。

非得此卷时时展玩,何以解日。

盖日数十舒卷。

所得为不少矣。

廿二日邳州北题。

【第五跋】 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

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

顷闻吴中北禅主,僧有定武兰亭,是其师晦岩照法师所藏。

从其借观不可。

一旦得此,喜不自胜。

独孤之与东屏,贤不肖何如也。

廿三日将过吕梁泊舟题。

【第六跋】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

昨晚宿沛县。

廿六日早饭罢题。

【第七跋】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

廿八日济州南待闸题。

【第八跋】 廿九日至济州,遇周景远新除行台监察御史,自都下来,酌酒于驿亭。

人以纸素求书于景远者甚众,而乞余书者坌集,殊不可当。

急登舟解缆,乃得休。

是晚,至济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题。

【第九跋】 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

”学兰亭者亦然。

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

十月一日。

【第十跋】 大凡石刻虽一石,而墨本辄不同,盖纸有厚薄、麁细、燥湿,墨有浓淡,用墨有轻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随之,故兰亭难辨。

然真知书法者,一见便当了然,正不在肥瘦明暗之间也。

十月二日过安山北寿张书。

【第十一跋】 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

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

薄俗可鄙,可鄙。

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闸书。

【第十二跋】 余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间而多南风,船窗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也。

七日书。

【第十三跋】 兰亭与丙舍帖绝相似。

乱后

〔辛愿〕 〔元〕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荒宿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鸣虚壁,饥乌啄废田。

似闻人语声,县吏已催钱。

郭天锡跋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郭天锡〕 〔元〕

唐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渤海郡欧阳询,字信本,书《仲尼梦奠帖》七十八字,前后御府法书二小印,后有绍兴小印,合缝处古印甚多,下跋一吉字。

未晓谁氏,庚寅十月购于扬中斋家悦生图书,亦曾入贾秋壑文府。

率更初学王逸少书,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咸以为楷范。

《书法苑》云: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水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

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摺,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辛卯二月辛未重装九日丁丑跋于严陵官舍。

金城郭天锡审定秘玩。

题所画梅竹赠石民瞻二首(其一)

〔赵孟頫〕 〔元〕

故人赠我江南句,飞尽梅花我未归。

欲寄相思无别语,一枝寒玉淡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