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 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 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 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注释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付:即发付,安排。


简介

这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王龙标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在结构上,第三句对接第一句,皆是写景,构织一个凄清又迷茫的氛围,来暗示自己的心绪;第四句对接第二句,皆是写人——弹筝者和听筝者。 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王龙标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等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在一起。而「孤舟微月」也是写的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有关。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真叫人感到「青枫浦上不胜愁」呢。「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这种手法,后来在元人马东篱《天净沙》中有最尽致的发挥),上面的描写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下一个典型的环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水调子」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这里的「分付」和「与」,下字皆灵活,它们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其意味又决非演奏弹拨一类实在的词语所能传达于万一的。它们的作用,已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钩连,使之融成一境。「分付」双声,「鸣筝」叠韵,使诗句铿锵上口,富于乐感。诗句之妙,恰如钟惺所说:「『分付』字与『与』字说出鸣筝之情,却解不出」(《唐诗归》)。所谓「解不出」。乃是说它可意会而难言传,不象实在的词语那样易得确解。 次句刚写入筝曲,三句却提到「岭色」,似乎又转到景上。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也许晚间真的飞了一阵雨,使岭色处于有无之中。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好象迷蒙在雾雨之中。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的情感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乐造成了这样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千重」、「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在写「鸣筝」之后,这样将「岭色」与「千重万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叙写、关联词语,造成诗句多义性,含蕴丰富,打通了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 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这里不说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收与」、「分付与」用字同妙,它使三句的「雨」与此句的「泪」搭成譬喻关系。似言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无怪乎其多了。这想象新颖独特,发人妙思。此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服务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非刻露,《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可谓知言。



送任五之桂林

〔王昌龄〕 〔唐〕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寄穆侍御出幽州

〔王昌龄〕 〔唐〕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

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代扶风主人答

〔王昌龄〕 〔唐〕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干。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王昌龄〕 〔唐〕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

〔柳宗元〕 〔唐〕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

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

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

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

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

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

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

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送魏二

〔王昌龄〕 〔唐〕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唐〕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适〕 〔唐〕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唐〕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送魏八

〔高适〕 〔唐〕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