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鬼簿序

贤愚寿夭,死生祸褔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

盖阴阳之诎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

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

此固未暇论也。

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

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

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著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

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湮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

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则亦幸矣。

名之曰录鬼簿。

嗟乎!

余亦鬼也。

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逺,余又何幸焉?

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噉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至顺元年龙集庚午月建甲申二十二日辛未古汴钟嗣成序。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世人贤明愚钝、长寿短命以及生死祸福的缘由,本来是关联着命运一起说的,大圣大贤之人也未尝不如此。论究公阴阳二气的消长交替,就是表现为人鬼的生死变化。人能够了解生死的基本规律,顺其自然地承受生死的正常法则,那又怎么会陷入处于危墙之下或身受镣铐拘囚的无妄困境呢?尽管如此,人生在世,只知已经死去的人是鬼,而又知没有死的某些人也是鬼呢。那些酒囊饭袋,醉生梦死,像无知无觉的泥土一样的人,他们虽然活着,但铸死鬼有什么差别?对这类人固然无空闲多加论议至于另一类人,他们也多少知书明理,嘴里扮得不错,但是,对于做学问的路数,却自甘人缘,自暴自弃,死了以后,默默无闻,这号人,却更加不如那号无知无觉的胡涂鬼呢! 我曾见过未死的活鬼挽吊已亡的死鬼,没有想到他们之间仅有一点点差别。世人唯独不知,开天辟地、自古及今以来,自有不死的鬼存在于天地之间。为什么这么说?圣哲贤明的君臣、忠孝双全的儒生,他们的小小善行、大大功德,只要名标史册的,便象日月辉煌经天、山川流峙大地那样,达到千秋万代无穷无尽的长存的地步,这就是虽作了鬼而不成其为鬼的人吧。现在我藉着空暇的时日,追想怀念我的一些已作古的故人,他们门第卑微职位不高,但他们多才多艺,都有许多足可录存的成就。只怕时间一久便湮没无闻,于是,就传写他们的生平,以曲文加以挽吊。倘若得以如“冰寒于水”、“青胜于蓝”那样,使后代超越前代的话,那就十分荣幸了。拙著名为《录鬼簿》。啊哈,我也是一个虽生犹死的活鬼,能让虽死犹生的鬼们,得以久远地流传下去,我有多么的荣幸啊!对于高尚之十和儒钧理性之学来说,我这样做是一定会得罪于孔圣门下的。有什么办法呢?人各有所好,我们还是大吃蛤喇肉,另与知道个中滋味的人相津津乐道吧。 至顺元年,岁在庚午,二十二日,沐梁锤继先自序。


注释

夭:短命,早死。固:副词,本来。 屈伸:指交替。 而:连词,如果。顺受其正:指顺应生死变化的规律。正:正常变化,即规律。岩墙:牢狱的石墙。桎梏:脚镣和手铐。厄:困厄,灾难。 但:只,仅仅。 酒罂饭囊:同“酒囊饭袋”。罂:酒器,小口大腹。块然-无知觉的样子。 曹:辈、等。 或:有的。不若:不如,比不上。愈:更加、尤甚。 吊:吊唁,哀悼。未之思:没有想到。特:只不过。间:空隙,引申为差别很小。 阖辟:关闭和打开。 何则:何故,为什么。 著:记录。方册:典籍、书籍。炳煌:彪炳辉煌,光明、显著。山川流峙:指像山川那样永远耸立,奔流不息。劫:佛教把天地的一成一败称为一劫,指一段极长的时间。是:代词,这。 因:副词,趁着。振:高。 縻:系住,牵系。传:动词,传写,记述。幸:有幸,幸运。 性理之学:指宋以来的理学。吾党:我们,指和我一样的人。噉:吃。蛤蜊:蚌类,肉可食。此处指不管别人如何,自己自顾吃蛤蜊。典出《南史·王融传》:“不知许事,且食蛤蜊。”知味者:指懂得作者意图及杂剧艺术的人。 至顺元年,龙集庚午:即1330年。至顺:元文宗年号。龙:岁星名。庚午:庚午年。汴:开封的古称。


简介

《录鬼簿序》创作于元代,作者钟嗣成,本序题材为古体诗。本文立意鲜明,以幽默泼辣的语言,热情讴歌了那些地位虽然卑微但才能却非常出众的元代剧作家们,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生死观、审美观和不以贫富贵贱、地位高下看人的人文思想,同时以“鬼”字谋篇,挑战了传统价值观。



修竹赋

〔赵孟頫〕 〔元〕

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

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

叶深翠羽,干森碧玉。

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

来清飙于远岑,娱佳人于空谷。

观夫临曲槛,俯清池。

色浸云漠,影动涟漪。

苍云夏集,绿雾朝霏。

萧萧雨沐,袅袅风披。

露鹤长啸,秋蝉独嘶。

金石间作,笙竽杂吹。

若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

意参太古,声沉寥泬。

耳目为之开涤,神情以之怡悦。

盖其媲秀碧梧,托友青松。

蒲柳渐弱,桃李羞容。

歌籊籊于卫女,咏《淇奥》于国风。

故于猷吟啸于其下,仲宣息宴乎其中。

七贤同调,六逸齐踪,良有以也。

又况鸣嶰谷之凤,化葛陂之龙者哉!

至于虚其心,实其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则吾以是观君子之德。

忆王孙

〔汪元量〕 〔元〕

离宫别苑草萋萋。

对此如何不泪垂。

满槛山川漾落晖。

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飞。

忆王孙·汉家宫阙动高秋

〔汪元量〕 〔元〕

汉家宫阙动高秋。

人自伤心水自流。

今日晴明独上楼。

恨悠悠。

白尽梨园子弟头。

忆王孙·吴王此地有楼台

〔汪元量〕 〔元〕

吴王此地有楼台。

风雨谁知长绿苔。

半醉闲吟独自来。

小徘徊。

惟见江流去不回。

忆王孙·长安不见使人愁

〔汪元量〕 〔元〕

长安不见使人愁。

物换星移几度秋。

一自佳人坠玉楼。

莫淹留。

远别秦城万里游。

烛影摇红·红梅

〔张雨〕 〔元〕

休击珊瑚,怕惊幺凤枝头睡。

看花犹自未分明,雪在空阶砌。

步障齐奴故里。

尽一幅、仙人绛袂。

妍丹吮粉,拟觅生绡,芳心难寄。

姑射肌肤,朝霞散入春风髓。

石桥冰酒影娥闲,略约相逢地。

错妒嫣然妩媚。

柰儿家、天寒翠被。

碧桃和露,听彻吹笙,绿珠羞坠。

烛影摇红·淮南故将军家有歌妓,才容自许

〔虞集〕 〔元〕

愿一见公,竟不及见而卒。

客有为以赋此曲者雪映虚檐,梦魂正绕阳台近。

朝来谁为护重笼,云卧衣裳冷。

应念兰心薰性。

对芳年、才华自信。

洞房春暖,换羽移宫,珠圆丝莹。

板压红牙,手痕犹在余香泯。

当时惟待醉翁来,教听莺声引。

可惜闲情未领。

但雕梁、尘销雾暝。

几回清夜,月转西廊,梧桐疏影。

烛影摇红·同前韵

〔袁易〕 〔元〕

二月江南,乱莺萦揽飞花阵。

今年春苑淡如秋,疏柳闲三径。

尘网么弦待整。

怕离愁、琵琶话醒。

牡丹犹未,杜宇休催,东君归准。

赋笔才悭,故人能写兰成病。

中流独自扣舷歌,空有鱼龙听。

娃馆琴台路永。

定何时、追随帽影。

断崖歌树,蔓草平烟,凭阑俄顷。

汉宫春(春苑赏牡丹)

〔汪元量〕 〔元〕

玉砌雕栏。

见吴宫西子,一笑嫣然。

舞困人间半亸,艳粉争妍。

珠帘尽卷,看人间、金屋神仙。

歌队里,霞裾袅娜,百般娇态堪怜。

别有一枝仙种,更同山并蒂,来奉君筵。

猩蜃若教解语,曲谱应传。

柘黄独步,昼笼晴,锦幄张天。

试剪插,金瓶千朵,醉时细看婵娟。

杭州福神观记

〔邓文原〕 〔元〕

杭州西湖古称秀丽甲于江南,环湖多仙佛之居,宅幽临旷,金碧相望。

宋祠太乙神为宫者二,其在孤山者,表曰西太乙宫,宫之北曰为断桥,桥左为福神观,本宋赵氏故宅。

长堤古柳映带檐梠,居游者以为距城密迩,而尽挹湖山之胜,宜为明灵宴娭之所。

至元宫自孤山徏焉,学道修真之士巾屦云会顾,褊隘不能容,乃购黄山桥杨氏故园,劗夷经度,大弘廞规。

凡观之层楼厦屋、榱桷甓瓦,悉撤其旧,以营新构。

而观所存,仅颓垣敝宇,杂以蓁薉。

虽神无定在,不囿形迹,而人事兴废,过者亦为之叹惋。

大德丁未,全德靖明弘道真人张公惟一,荣被玺书,领西太乙宫事。

公以祠官祝釐,便蕃锡宠,黄冠羽服。

邈自山林,来游京国者,公与语辄少许:“可有以钱唐崔君汝晋名闻?

”公喜溢颜面曰:“福神观吾有属矣!

支倾补坏,惟汝晋其能。

”使者奉书币,以礼命崔君曰:“公实知我其何辞。

”于是,卜吉肇工、倾赀抡材,重门外扃,两庑翼卫,为殿周阿,以奉三清。

又建福神观殿,以祀玄武。

像设邃严,圬塓完美,悬钟有亭,函丈有室,堂、库、庖、湢,各有攸处。

始延祐戊午八月,未期年而大备。

张公惟一奏曰:“明道冲正玄逸法师,西湖福神观主持,提点臣崔汝晋,重建福神观成。

乞降纶音,辉贲林谷,以振玄风,以崇毖祀。

”制曰:“可。

”惟张公克知崔君,君亦不负所知。

古之人神交气,应有不一接言笑,而意已孚者,信若此者哉!

吾尝观老氏之道,以虚无为宗,以清静无为为用。

后世殊庭珍馆,儗诸神山务极缮治,其说始于学仙者流。

然知道者,则曰:“吾恬澹冲寂,见素而抱朴,虽混迹列肆之市,连云之第,而是心常泊如,故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吾于是得道之妙焉,廞有矫亢之伦未忘乎?

世故则内热而外胶,虽草衣粝食、岩居川饮,其于道犹拾沈也。

” 今崔君捐厚积以饰灵宫,外杂嚣氛,而中慕玄奥,抑亦有见于此乎?

余又以知,事之成亏,皆系乎得人与否。

今之轮奂翚飞,皆昔之荒蹊蔓草也。

神依人而行,人事兴则神道立,山明波净,坛宇穆清。

羽盖蜺旌,肸蠁来假,将导迎景况于无有穷已。

崔君来谒余文勒诸贞石,乃为具识颠末,以昭示来者。

祠有林山处士像,崔君以事其父,亦庶几老氏孝慈之旨云。

延祐七年正月望,承德郎佥、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事。

邓文原记,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书并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