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四卷·尽心下·第十七节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
孟子说:“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说‘我们慢慢地走吧’,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离开齐国的时候,把淘完的米捞出来,来不及把它做熟就出发了,这是离开别国的态度。”
接淅:把正在淘洗的大米滤干,比喻行色匆忙;淅,淘米。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非圣人而能若是乎?
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