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知府吴龙图

国初已来治蜀者,处置尽自乖崖公。

当时奏使便宜敕,不与天下州府同。

行之已及八十载,奸宄消伏谁之功。

因循至此渐抏敝,有未晓者时相攻。

鞭笞小罪亦检察,不许略出常科中。

下民知之颇不惧,州县往往藏群凶。

侧身敛足未动者,实以累朝恩泽隆。

公之初来蜀人喜,慈爱旧熟民情通。

众心欢然耻犯法,救药浮薄归醇醲。

尽将约束付僚吏,兴起学校还文翁。

二年美化极沾洽,远近循服如偃风。

上将归公问谁代,当使间作如笙镛。

遂求元老得青社,其人廊庙之宗工。

往年镇抚有异绩,大旆再遣来于东。

公今与之合符去,到必奉诏参夔龙。

大资旧德固无虑,剖判自出其心胸。

所忧厥后嗣之者,忠定良法还如空。

养顽活狡作渊薮,不免剪殄烦兴戎。

同之愤懑久填臆,言贱不得通九重。

愿公上殿起居罢,第一用此闻宸聪。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国家刚开始治理蜀地时,采取的政策完全背离了公正。当时上报的奏章被迅速处理,不同于天下其他州府的情况。这种做法已经持续了80年,使得奸宄被消灭,却谁也不知道是谁的功劳。久而久之,惯性使得这种行为逐渐被淡忘,还有一些人不了解这种情况,反而相互攻击。即使是鞭笞小罪也受到严密的检查,不能有丝毫放松。百姓们知道这一点,对此非常害怕,州县经常隐藏着一些恶人。那些不敢踏出一步的人,实际上是因为受到了历代君主的宠爱和恩泽。公开来到蜀地时,当地的人民非常高兴,因为公开是以慈爱和友善著称的,也深受民众的喜爱。大家都欢欣鼓舞地遵守法律,药物也不再狡猾欺人。一切约束和规范都交给了官员和办学者,推动了学校的兴起。两年来,美化工作十分顺利,远近都遵循着公正的风尚。上级将军回来问起谁能代替公开,答案是像笙镛那样的人。然后寻求到元老们,任命他们负责社会事务,他们是廊庙修缮的专家。往年的治理成果非常出色,大旗再次派遣到东部。现在,公开与他们合作离去,必然会遵守诏令,参与到属于龙鲤的事务中。公开拥有丰厚的家族资产和过去的功德,因此无需担心。纵观其言行,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宽广。唯一担心的是,如何保持忠诚和良好的法治传统,以免成为空洞。必须善养和活化那些刚愎和狡猾之人,否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战争和麻烦。对于公开的压抑和愤怒已经填满了人们的心中,但他们的言论却不能传达到皇帝的耳朵中。希望公开上殿,亲自向皇帝辞退,成为第一个得到消息的人。



送通判喻郎中

〔文同〕 〔宋〕

前年为郡得陵时,不谓其州陋如此。

萧条官宇岩岭上,零落民家坑谷里。

西城初入已可厌,窃谓岂堪余所止。

幸逢之彦倅郡事,日月渐深殊可喜。

予之所禀至迂谬,君亦恬然尤自委。

每来聚议一朝罢,各去掩门归隐几。

虽然有时亦为会,此事可知谁得已。

酒肴粗粝妓乐可,况复譊譊满公使。

惟于试茶并看画,以此过从不知几。

幕中有客乃佳士,爱遣高谈听亹亹。

如斯共处五百日,索寞情怀未尝起。

君今官满忽先去,撩动予愁安可柅。

英溪长亭一挥手,自此吴蜀五千里。

谓言川江会北固,中亦有船多上水。

愿君因出到金山,遇此莫忘批纸尾。

送通判喻郎中

〔文同〕 〔宋〕

晴霞照西城,漠漠卷宿雾。

高空缭危磴,此乃君去路。

吴蜀向万里,上马初一步。

莫言道途远,况已嗟久寓。

今兹有行色,便可到北固。

长亭聊把手,几日更逢遇。

不敢醉君酒,君意实急遽。

惟是送君心,相随亦东骛。

送通判喻郎中

〔文同〕 〔宋〕

群居五百日,日日如初见。

一日忽远别,能不成怆恋。

人生三万日,光景若激箭。

何苦于其间,喜愠费颜面。

兹缘胜心在,胸内每交战。

既欲多上人,计校须自炫。

于事固无补,在己亦非便。

仕路繁此徒,可谓丈夫贱。

爱君性浑厚,殊不与时变。

相共为此州,敢说皆尽善。

何尝分彼此,惟务乃职办。

所以将二年,无有长短辨。

为人倘如此,所至复何患。

官满去还台,岂能忘眷眷。

阳关调虽苦,且尽西城宴。

问君到京国,几月方下汴。

予亦想是时,移守至梁甸。

佳音幸见及,西南足邮传。

厌虫

〔文同〕 〔宋〕

月出松坞明,露下莲塘清。

今宵好风色,独绕林下行。

百虫尔胡为,啧啧饶秋声。

求静不能得,我诗何由成。

富春山人为予道其所获石于江中者状甚怪伟欲予作诗言若可得持归刻其上当相与传无穷余夜坐平云阁是时山月清凛啼虫正苦余因此景物索笔砚为山人赋之

〔文同〕 〔宋〕

奇礓巑岏倚秋江,俗眼过几多所忽。

风霜锻炼愈坚重,怒浪喷激不可没。

富春山人好尚古,见此便以作吾物。

镌镵牵挽置庭下,犀角鲸牙蛟蜃骨。

精金凝滑露筋膂,老玉磥砢开窍窟。

狂螭奔拿势夭矫,猛兕抟生气蓬勃。

山人夸我谓如此,欲我诗之惭拙讷。

何当走到山人家,抚月摩烟观突兀。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