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候蛩凄断。

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江似练。

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闺怨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蟋蟀哀鸣欲断魂,秋风萧瑟秋江岸,人与秋虫共鸣。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绢,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 默默愁煞庾信,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注释

清平乐: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又一体,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蛩(qióng):蟋蟀。 练:素白未染之熟绢。 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愁损:愁杀。 兰成:北周庾信的小字。 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简介

《清平乐·候蛩凄断》是宋末元初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词。词上片写秋意,候蛩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下片写情,道出无限“秋愁”,最后一句极具概括性和艺术性,成为盖世佳句。词选景巧妙,言情深远,笔调精练、含蓄,风韵幽雅独特,意境清空淡远,情感真切感人。


赏析

清代陈廷焯评价说: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绝,如《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此类皆“精警无匹”。(见《白雨斋词话》卷二)。



南楼令·其二·送黄一峰游灵隐

〔张炎〕 〔宋〕

重整旧渔蓑。

江湖风雨多。

好襟怀、近日消磨。

流水桃花随处有,终不似、隐烟萝。

南浦又渔歌。

挑云泛远波。

想孤山、山下经过。

见说梅花都老尽,恁为问、是如何。

虞美人

〔张炎〕 〔宋〕

修眉刷翠春痕聚。

难剪愁来处。

断丝无力绾韶华。

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

那回错认章台下。

却是阳关也。

待将新恨趁杨花。

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减字木兰花·寄车秀卿

〔张炎〕 〔宋〕

锁香亭榭。

花艳烘春曾卜夜。

空想芳游。

不到秋凉不信愁。

酒迟歌缓。

月色平分窗一半。

谁伴孤吟。

手擘黄花碎却心。

踏莎行

〔张炎〕 〔宋〕

柳未三眠,风才一讯。

催人步屧吹笙径。

可曾中酒似当时,如今却是看花病。

老愿春迟,愁嫌昼静。

秋千院落寒犹剩。

卷帘休问海棠开,相传燕子归来近。

南乡子·忆春

〔张炎〕 〔宋〕

歌扇锦连枝。

问著东风已不知。

怪底楼前多种柳,相思。

那叶浑如旧样眉。

醉里眼都迷。

遮莫东墙带笑窥。

行到寻常游冶处,慵归。

只道看花似向时。

南楼令·其一

〔张炎〕 〔宋〕

风雨怯殊乡。

梧桐又小窗。

甚秋声、今夜偏长。

忆著旧时歌舞地,谁得似、牧之狂。

茉莉拥钗梁。

云窝一枕香。

醉瞢腾、多少思量。

明月半床人睡觉,听说道、夜深凉。

淡黄柳·赠苏氏柳儿

〔张炎〕 〔宋〕

楚腰一捻。

羞剪青丝结。

力未胜春娇怯怯。

暗托莺声细说。

愁蹙眉心斗双叶。

正情切。

柔枝未堪折。

应不解、管离别。

奈如今已入东风睫。

望断章台,马蹄何处,闲了黄昏淡月。

数花风/凤凰阁别义兴诸友

〔张炎〕 〔宋〕

好游人老,秋鬓芦花共色。

征衣犹恋去年客。

古道依然黄叶。

谁家萧瑟。

自笑我、如何是得。

酒楼仍在,流落天涯醉白。

孤城寒树美人隔。

烟水此程应远,须寻梅驿。

又渐数、花风第一。

风入松

〔张炎〕 〔宋〕

危楼古镜影犹寒。

倒景忽相看。

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

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

宝光丹气共回环。

水弱小舟闲。

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

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壶中天

〔张炎〕 〔宋〕

海山缥缈。

算人间自有,移来蓬岛。

一粒粟中生倒景,日月光融丹灶。

玉洞分春,雪巢不夜,心寂凝虚照。

鹤溪游处,肯将琴剑同调。

休问挂树瓢空,窗前清意,赢得不除草。

只恐渔郎曾误入,翻被桃花一笑。

润色茶经,评量山水,如此闲方好。

神仙陆地,长房应未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