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波阁其一

止宿因朋好,金亭偶借栖。

树凉花气足,雨密水痕齐。

帘动鱼儿影,书翻燕子泥。

爱他清漏永,月到画桥西。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涟水观音像赞

〔周志蕙〕 〔清〕

声音语言形体绝,何以称为光世音。

声音语言生灭法,何以又称寂静音。

凡有声音语言法,是耳所触非眼境。

而此菩萨名观音,是以眼观声音相。

声音若能到眼处,则耳能见诸色法。

若耳实不可以见,则眼观声是寂灭。

见闻既不能分隔,清净宝觉自圆融。

以无执故则有光,虽有千臂如两手。

以无分别故寂灭,虽有千手如一身。

既无分别亦无执,虽有千眼两目同。

故称光音寂静音,及观世音三种异。

稽首对现妙色身,遍一切处如虚空。

妙哉此像非笔画,厌足佛子欣慕心。

藕丝铢衣春雾白,覆此随好光明聚。

一切众生热恼灭,我手方舍甘露枝。

唯佛子因心清净,如水澄澈月清亮。

借于画工百巧技,如暗室眼以灯见。

了知此画非工有,谓灯能见其可哉。

我无此像乃能赞,如眼见物不自见。

自能说偈不蓄像,眼有见矣灯亦可。

愿持此大解脱门,施众生作无所畏。

世世但无碍辩才,称赞观世音功德。

观庄弟至自和阳雁水招同宴集分得流深二字其二

〔吴绮〕 〔清〕

屡入西园会,兹宵足古今。

星辰双剑合,风雨一杯深。

老树吟边影,幽兰梦后心。

莫言容易别,秋月坐相寻。

衡山南台寺飞来罗汉赞

〔周志蕙〕 〔清〕

惟毗尼藏,称性之印。

印一切法,无有少剩。

而此尊者,跏趺不瞬。

外寂中空,幻灭都尽。

诸佛子等,勿故起妄。

于是像中,作去来想。

昔本不来,今亦焉往。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

如一月真,无二无别。

于众水中,同时见月。

像非异同,月岂生灭。

以应缘故,光影清绝。

钟山众泉,石井异味。

灵隐众山,小岭异翠。

此岭此泉,皆飞而至。

示根境法,其实同体。

如此大士,诸法成就。

南岳庐山,宴坐驰走。

而事藏界,随处而有。

虽证无生,亦不灭受。

观庄弟至自和阳雁水招同宴集分得流深二字其一

〔吴绮〕 〔清〕

远客来无意,樽开意转投。

弟兄逢北海,宾主共南州。

深坐非因雨,清言欲过秋。

请看城下水,章贡正同流。

无为山十生观音赞

〔周志蕙〕 〔清〕

死生二法,了无实相。

世骇异之,堕颠倒想。

公独不然,十生一念。

化缘之迹,皆可考验。

一切声音,当以眼听。

俱不相参,以本寂静。

要如菩萨,色相对现。

何以必之,我有大愿。

李伯时画弥陀像赞

〔周志蕙〕 〔清〕

以慈为室,以忍为衣。

法空为座,示同体悲。

四十八愿,为世所归。

如日没时,鸟接翅飞。

大哉甘露,妙法总持。

令我观门,洞开坦夷。

谛见自心,妙绝知思。

是皈依处,真不思议。

律我意马,使不妄驰。

光明现前,见白莲池。

不假中阴,屈伸顷时。

欣然化生,如八岁儿。

何以至此,请审思之。

皆我精进,想力所持。

稽首妙湛,不动巍巍。

令一切众,绝痴暗疑。

有同愿者,但瞻导师。

脱然蝉蜕,出五浊泥。

会波阁其二

〔吴绮〕 〔清〕

水槛尘缘少,终朝自掩关。

砌风生雾縠,邻岫露烟鬟。

柚子黄三寸,蘋花绿一湾。

羊求时共坐,清话未能还。

会波阁其三

〔吴绮〕 〔清〕

泛泛方无极,宁知到药房。

红裳莲半谢,翠带荇交长。

棋局尝凭槛,渔竿插卧床。

平生空忆楚,未审异潇湘。

放光二大士赞

〔周志蕙〕 〔清〕

人趣可学道,乃为淫事苦。

生那落迦中,方无淫欲乐。

众生如犛牛,爱此贪欲尾。

异哉两童子,藕花中化生。

对天龙鬼神,作大师子吼。

我若从今始,起于贪欲心。

是则为欺诳,十方一切佛。

以是因缘故,证色身三昧。

我亦于今日,复作师子吼。

若从今日始,不断贪欲心。

是则为灭绝,十方三世佛。

愿如二大士,持心等虚无。

太虚有殒坏,众生界有尽。

我此愿不尽,稽首平等慈。

广大同体悲。

于刹刹尘尘,证我作是说。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第十八宾头卢尊者

〔周志蕙〕 〔清〕

夷奴碾茶,愚中有慧。

走鹿卧地,动中有止。

而师持麈,闲坐俯视。

曾见佛来,法法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