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

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早是萦心可惯。

向尊前、频频顾眄。

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

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争奈云收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满。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香喷喷的脸儿。胭脂敷得均匀,黛色的眉毛,勾画得精巧玲珑。这淡妆正是宫中的式样。她那种天然生成的风流气质,全在一双娇波欲流的妩媚眼睛里。我们很早就互相属意称心,在筵席上常常眉目传情。也曾有好几次见面,但仅仅是见面,哎,倒不如不见面更好些!红色的烛光摇晃着,更深夜残。筵席散了。美好的春宵,我们只觉得它太短。啊,当时谁知道会有唱《阳关曲》的一天?可是到头来竟是天涯远隔。离恨绵绵。有什么办法啊,一切都已经雨散云收了。当春天来时,我只能倚着栏杆,泪流满面,眼看着海棠花开尽,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还独自在黄昏的庭院里苦苦地思念着你。


注释

烛影摇红:词牌名,又名“玉珥坠金环”“忆故人”“秋色横空”等。以毛滂词《烛影摇红·送会宗》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的变体。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用以画眉。萦心:萦系于心。可惯:称心爱宠。顾眄(miǎn):回视;斜视。争如:怎似,何如。谁会:谁知道。阳关:即《渭城曲》。唐代王维作。


简介

周美成写这首词有一个来历,据吴虑臣《能改斋漫录·卷十七》载:「王都尉(王诜,字晋卿)有《忆故人》词云:『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唱为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雲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後,燕子来时,黄昏庭院。』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别撰腔。周美成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周美成这首《烛影摇红》是奉旨「增损」修改他人词作而成的。对于改写者来说,这是一项颇有难度的工作。首先是奉旨修改,宋徽宗以原作不够「丰容宛转为恨」,下令修改。要迎合精通音律的皇上心意,做到「丰容宛转」,这的确是一件难事;修改他人的作品,尤其是一首较为成功的作品,既要保持原作意旨、风格,又要使之更完美,更上一层楼,这又是一难;对于清真这样已经成名了的作家,修改他人之作,自亦需写出自己的风格特点,此为三难。而难能可贵的是,周美成把这三者都做到了,且做得天衣无缝。首先周美成拓展了词作的容量,上阕全为其所增写,并为下阕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原作主要是写离情别恨,周邦彦便在上阕把时间往前推移,着力刻绘这位女子的美貌,以及两人的心心相印。这便为下阕叙写思念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刻画这位女子的美貌,改写者抓住她的「娇波眼」来做文章。其「芳脸」、「黛眉」虽然也精致,但「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这便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女子的风韵。这位女子不仅天生丽质,而且还倾心于他,致使他「几回相见,见了还休」,以致有「争如不见」之叹。这样,上阕由「风流天付」写到相见倾心,便为下阕的描写相思,作了准备。周美成「增损」的第二步,便是在下阕,即原作上作了几处改动。改动的原则是更能使原作的意旨和主题得到表现。原作第二、三、四句为「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周词改为「夜阑饮散春宵短」,不仅较原作精炼,而且还写出了男主人公夜阑饮散之後的孤独,这样就为下一句叙写回忆思绪作了铺垫。第二个改动之处是「当时谁为唱阳关?」原作为「尊前谁为唱阳关?」周词的改作最主要之处是将原作的简单叙述眼前之情形改为回忆往昔,这样不仅在写法上显得婉转,有波折,避免了直说、直叙之弊,更重要的是突出显示了主人公的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正因为有上阕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铺垫,方有此铭心的思念,从整首词作看,也显得浑然一体。第三个改动之处在「争奈雲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原词为「无奈雲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这一层改动的关键句在「无奈」改成「争奈」,粗看两词并无什么很大区别,但细辨直来,「争奈」除了有「无奈」的意思外,还有承受不了的意思,表露了男主人公为相思之情所重压。还有「雲收雨散」,「东风泪满」都较原词有少许改动,改动的结果,就是内含更显深广,更加突出了主题。第三,这首词经过一番「增损」,不仅使原作的意旨更加突出,而且还深深打上周词的风格烙印。如经过改写後,全词在篇章结构上显得严密而有层次,且多变。周邦彦抓住离恨这一主题,在现实与回忆上做文章,于腾挪顿挫开合之中,多层次地表现离恨别绪,避免了过多直说、直叙而造成的弊病。周词之讲究用字、用典是相当著名的,该词囿于原作,没有用什么典故,但又因其是改写,在讲究用字上是很突出的。



西河

〔周邦彦〕 〔宋〕

长安道,潇洒西风时起。

尘埃车马晚游行,霸陵烟水。

乱鸦栖鸟夕阳中,参差霜树相倚。

到此际。

愁如苇。

冷落关河千里。

追思唐汉昔繁华,断碑残记。

未央宫阙已成灰,终南依旧浓翠。

对此景、无限愁思。

绕天涯、秋蟾如水。

转使客情如醉。

算当时、万古雄名,尽是作、后来人,凄凉事。

渡江云·小石

〔周邦彦〕 〔宋〕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

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还京乐·大石

〔周邦彦〕 〔宋〕

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

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

望箭波无际。

迎风漾日黄云委。

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

到长淮底。

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

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

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

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周邦彦〕 〔宋〕

君才切玉刀,一举成两段。

我如抟沙砾,放手辄星散。

传闻紫贝阙,薜荔充帷幔。

楚吟尚多亡,君诗补其半。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周邦彦〕 〔宋〕

维舟瞰层波,未忍分练段。

人间好风味,鱼鸟同聚散。

儒生长窘束,书灯守幽幔。

逐乐嗟已迟,蚤还犹及半。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