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摄山栖霞寺留止三宿得诗三首其一

诸峰围圆天,青苍不容罅。

广涂入香门,正殿俨云架。

有怀明徵君,高躅久代谢。

山灵收积雨,松风本无价。

东岭鸟道通,一一嵌精舍。

涧泉杖底鸣,苔龛石面亚。

遐哉齐帝子,佛事壮堪诧。

维时秋冬交,黄叶满衣下。

似曾识前生,肯负双不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宿摄山渡

〔厉鹗〕 〔清〕

沿流望伞山,亭亭行舻首。

疏云羃其巅,零落古渡口。

清月出复翳,风灯照衰柳。

平生江乘梦,三叹未曾有。

人语潮生时,鸡鸣霜落否。

辗转候天明,披烟偕胜耦。

泊龙潭联句

〔厉鹗〕 〔清〕

渡江已一舍,入港逢三叉。

树隐塔突兀,帆转山谽谺。

鹭影过秋水,鸡声隔芦花。

斜阳半峰色,小泊依人家。

同授衣廉风游建隆寺用沈傅师游道林岳麓寺韵

〔厉鹗〕 〔清〕

淮南访古难尽论,出郭坦迤马可奔。

忽闻寺擅大宋号,一林黄叶开祗园。

当时李氏此重镇,雕青天子宅相尊。

病龙上升帝命改,战功犹忆超何樊。

比肩事主赵点检,肯为泥首延朝昏。

亲征致烦黄屋驾,禅枝更阅七萃屯。

残碑卧地字暗摸,颓垣掘断无三门。

山僧去后佛火灭,馀愤夜照荒磷痕。

欧史不书韩瞠眼,议论谁复能归根。

圭斋别立三臣传,大快人意釂满樽。

房陵半㐲瞥眼见,陈桥一诏随风翻。

圆通寮中袒背字,重围何术能腾轩。

莫言幻境等空寂,纲常足以扶黎元。

九日半槎招集行庵以仇英画渊明像为供分得归字

〔厉鹗〕 〔清〕

天公惜重九,昨雨今朝晖。

出郭有成约,小筑傍禅扉。

兰?一弹指,密林翠四围。

刁调无罢风,将作焜黄飞。

抚时共清欢,几榻含幽微。

慨然想陶公,妙画犹依稀。

如诗枯而腴,相者空举肥。

采菊荐一卮,愿为公白衣。

俯仰千载下,人事多纆徽。

此中有真意,非公谁与归。

晚过梁溪有感

〔厉鹗〕 〔清〕

九龙之山山九峰,峰峰晚秀凝云松。

我见青山辄心喜,青山见我如为容。

廿年来往梁溪道,可怜不见青山老。

茧纸题诗此际同,竹炉煮茗当时好。

三面看山暝色催,旧游零落使人哀。

依稀第二泉边路,半在苍烟落叶堆。

游摄山栖霞寺留止三宿得诗三首其二

〔厉鹗〕 〔清〕

初为栖霞宿,孤月似留客。

裴回出东峰,已觉林际白。

共坐疏松阴,满地横画格。

山深风早寒,诸天去咫尺。

倚杖闻微钟,瘦影写岩石。

默数清境最,迥与下界隔。

长啸猿鸟惊,今夕是何夕。

游摄山栖霞寺留止三宿得诗三首其三

〔厉鹗〕 〔清〕

朝光蔽深竹,阴生西谷西。

细路仅一线,旁有百尺溪。

岌岌石相倚,其色苍而黳。

岁晏水脉断,不见下饮霓。

高岩藓蚀字,漫灭二徐题。

谁为啖名者,更凿青云梯。

取道中峰半,俯视众岫低。

峰腋松雨来,江光忽凄迷。

讵敢惜沾湿,明晦态不齐。

策勋木上座,绝险相提携。

摄山杂咏十二首其一明徵君碑

〔厉鹗〕 〔清〕

居士八辞徵,异代动帝王。

侍书笔有神,磊落载天章。

商略拓翠墨,用实归时装。

摄山杂咏十二首其二舍利塔

〔厉鹗〕 〔清〕

隋文遗浮图,石函瘗云峤。

下镌佛涅槃,绘事顾陆肖。

奈何完颜军,缺落付劫烧。

摄山杂咏十二首其三品外泉

〔厉鹗〕 〔清〕

引杖试灵源,暗笕通积霤。

仰出石莲花,珍池似阿耨。

我来为品题,清寒不可漱。